泉州人不會忘記馬可·波羅這個偉大的名字和他不朽的遊記

泉南書院 發佈 2020-02-06T20:26:05+00:00

然而,這個城市對泉州人並不陌生,反而熟悉得令人感到親切,甚至會把馬可·波羅這位友好使者的名字聯繫在一起。

文/陳鵬鵬

義大利威尼斯市和中國古刺桐城——泉州,浩洋遠隔,洲峰重阻,有數萬里之遙。然而,這個城市對泉州人並不陌生,反而熟悉得令人感到親切,甚至會把馬可·波羅這位友好使者的名字聯繫在一起。

一二七一年,年僅十七歲的馬可·波羅隨從父、叔,離開故鄉威尼斯,踏上尋求神秘的東方世界旅途。四年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夢幻里的中國,並在元朝宮廷供職,學習蒙、漢語,大汗禮儀和法規。在華期間,馬可·波羅受到忽必烈的器重,派遣他到國內外巡視,因此,對蘇州、杭州、泉州等地更有詳盡的記敘,且把泉州稱為刺桐城。在他的遊記中記載:宏偉秀麗的刺桐城沿岸港口,以船舶往來如梭而馳名,船舶在這裡裝載商品後,運到國內各地銷售。刺桐商人從爪哇輸入大量黃金,也從這地方獲得最大量的香料,轉銷到世界各地。大批商人云集到刺桐城時,那貨物堆積如山,風檣林立的景況令人不可想像。因此,馬可·波羅斷言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他所見所聞的泉州居民崇信佛教,民性平和,喜愛舒適安逸,酷好自由,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豐富。該城的紋身師以藝精技高蜚譽遠播,許多印度人也為了紋身來到泉州。在遊記中瓷都德化也有輝煌的一頁:流過刺桐港的晉江,寬大面湍急,在支流與主流分叉的地方,屹立著迪雲州(德化),這裡除了製造碗及瓷杯碟外,別無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的,一個威尼斯銀幣能買到八個瓷杯。而且詳細地記載著瓷器的製作工藝程序。他回國時從泉州帶走的瓷器至今仍珍藏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寶藏所。

紙幣是中國最早發明的新幣,元時繼續沿用和發展。馬可·波羅巡視福建時就看到建寧、龍溪、泉州等處使用紙幣。還看到當時永春居民不懂製作高質量的糖,僅知煮漿使之冷卻後呈暗褐色的糖渣,元還派遣巴比倫人到此傳授木灰凈糖術,精製的蔗糖問世了。他目睹福建紡織業發達興盛,有種「紅綠綿」流行於建寧、福州等地,泉州的「刺桐緞」也聞名國內外,暢銷南洋、印度以及歐洲等地。對泉州的造船航海業,特有的方言,稅收的徵集,甚至「有毛無羽」與貓皮同、雞毛黑,「產卵可食」的烏骨絨雞都有敘述。一二九一年初,馬可·波羅這位中意人民的友好使者,奉元世祖命出使波斯,護送忽必烈族女闊闊真遠嫁波斯王阿魯渾。這次遠航備船十四艘,每船四桅,可揚九帆,隨員六百餘眾,浩浩蕩蕩地從泉州港出海西南行。一二九五年才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家鄉威尼斯,其所見所聞遂整理成遊記問世。馬可·波羅是第一個把令人神往的中國文明介紹到歐洲,開闊了西方人的視野,他的遊記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一直發生不朽的影響。十四、十五世紀歐洲的地理學家,根據這部書提供的情況,繪製出早期的世界地圖,熟讀遊記的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帶著西班牙國主致中國皇帝的國書,欲到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卻無意中到了美洲,促進了東西半球實現五百年的對話。

同馬可·波羅、伊本·白圖塔、尼科羅·康蒂並稱中世紀西方四大旅行家的鄂多立克,也是義大利人,一三一八年乘船離開威尼斯,輾轉四載到達中國,在他的《東遊錄》驚嘆刺桐城「有大量各種生活必需品,……繫世上最好的地方之一」。還把在印度西岸塔納收殮的四名殉難傳教士遺骨,存放在刺桐城的兩個教堂里。為了表彰鄂多立克對研究中世紀東西交通的貢獻,一八八一年國際地理學會在威尼斯為之樹立銅像,以示敬意並供後人瞻仰。

不巧有三,明代的尼科羅·康蒂也是威尼斯人,他在一四一九年離國東行,在亞、非各國遊歷二十五年後,一四四四年返回家鄉。後人根據他口述筆錄的東方遊記繪製了地圖。遊記中有一節記錄中國的泉州:尼科羅離阿瓦(今緬甸之Ava)航行十七日後,抵一河口,河不甚大,刺桐港即在河口……。

大概威尼斯和泉州在七百年前結下的不解之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搭乘的「和平方舟」1990年10月從威尼斯啟航,1991年2月抵達泉州,進行這項富有紀念意義的海路文明考察。筆者以學者的身份應邀參加了考察,從泉州到威尼斯,還願式地回訪了馬可·波羅的故鄉,記下這有歷史因緣的一筆。

義大利是個水火之國,當1900年前,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熊熊熔岩和火山灰,從地球上抹去繁華的龐貝和赫車藍姆兩座城市時,而今天的水城威尼斯,那時候才開始從一片荒蕪的海灘和出沒於浪潮中的沙島上嶄露頭角。現在170多條縱橫交錯的河道上,架起400多座式樣迥異的橋樑,把118個沙島聯絡成世界聞名的水城,其橋遠在「閩中橋樑甲天下」的泉州之上。從歐洲航空中心法蘭克福換乘漢莎航空公司班機到達威尼斯,我們一行便迫不及待地提著行裝走出候機樓,去領略水城的風采。這是一座世界少有聞不到轔轔車聲的城市,要麼安步,要麼以舟代車。機場碼頭上停泊不少遊艇,稱為大巴,但只能走通往海港碼頭的S形大運河,另一種首尾高翹的平底木船,有的尚需人力划槳掌舵,稱為的士,義大利語稱「剛多拉」,這是水都最輕便的能走運河支流的交通工具。我們三人合雇一條「剛多拉」抄水巷進城,大概半個小時的水程,被「敲」了一百美金,如果行李多,還得加價。船主悠哉游哉地盪著木槳,一邊充當導遊地介紹河道兩畔的景致,使我們浮光掠影地享受了水城風情,威尼斯的最初印象:OK!

城市建築物多依水壘基,瀕臨河邊,或許是為了上下船方便之故,有的房屋後門開戶見水。有的沿河畔留有狹窄的人行道,水邊密密匝匝豎滿一排排木樁,家家戶戶的一葉扁舟就系在柱子上。還有一種木船雕欄畫棟,古雅華貴,船舷側各有九支漿,首尾構築高台,配備鼓樂隊,據說這是專為皇家遊樂而設計的,看來不比隋煬帝游幸的龍舟遜色。「和平方舟」啟航時,就有數十條這樣的仿古彩船繞著考察船歡呼雀躍,水手們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彩旗飛揚,鼓樂喧天,一直把考察船送入亞得里亞海。我們沒能趕上九月四日威尼斯人的賽船節,據說更有一番百舸爭流,千舟競發,萬人空巷的盛況,傍河旅館住滿遊客。憑窗觀賞賽船的情趣,那紅紅綠綠的賽船。那紅紅綠綠的賽船男女,岸上、船上,一樣狂呼,一樣激動,熱烈的氣氛融為一體,使人浮想起五月初五中國傳統的划龍舟,說不準馬可·波羅當年也看了這種華族的風情呢!

在鬧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遊客們悠然自得地和數以千計的地鴿逗樂,露天酒吧也吸引不少人,他們呷著咖啡、啤酒,陶醉在美妙的爵士音樂和演奏者忘我的表演中。座落在廣場東側的聖·馬可大教堂,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存放威尼斯庇護神—一耶穌門徒聖·馬可的遺體。教堂始建於829年,百年後毀於大火,1043至1071年重建,建築融拜占庭式、哥德式、伊斯蘭式和文藝復興式各種風格於一體,建築正面呈希臘十字架,顯示聖教在這片樂土的至尊威嚴。五座半球形的圓屋頂下配置棱拱型的羅馬式大門,大理石圓柱,塑像和浮雕,呈波浪紋理,稱為「海石」,教堂的鎏金銅馬,懸旗銅柱,金色圍屏,四千多平方米麵積的聖經故事等鑲嵌畫,均以金黃顏色為主調,因此又有「金色大教堂」之美譽。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啟程儀式也在這裡舉行,使我們有機會仔細地觀賞這件古代藝術佳作。這座「世界上最美的教堂」附近有一座大石橋,命名馬可·波羅橋。橋頭有一幢三層高的小樓,就是馬可·波羅故居。當年他從東方帶回大量奇珍異寶,使威尼斯人驚詫不已,人們讚嘆他的富有,把這宅院稱為「百萬第」,在門前也豎滿古銅色的栓船柱子。他的墓地則在聖羅倫斯教堂,如今這一切都成為遊客們發思古之幽情的聖跡了。

為了保護這座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當地政府擇址在遠離威尼斯老城數十公里的地方另建新城,規劃不在老城建造高樓大廈。那些古香古色的磚結構建築,仍是淡紅色四分水的瓦筒屋蓋,對住宅區一些已經泥灰斑駁,筋骨暴露的老屋,也儘可能依樣維修加固,整舊如舊,而不任意拆除另建。圓穹形似乎構成城市的建築風韻,圓穹的門洞,圓穹的窗口,圓穹的橋孔,圓穹的屋頂,一切顯得那麼勻稱端麗。那些瀕臨河道的居民,一家一戶恣意在牆上塗上五顏六色的鮮艷色彩,並在窗外巷間晾曬串串衣物,花花世界裡充滿浪漫的氣息,使人恍若回到中世紀的歲月。特別是每年三、四月間的狂歡節,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在衣服上縫上各種顏色的布條,飾面塗脂畫眉,或戴上面具,三五成群到廣場上輕歌曼舞,看即興演唱,有的怡然自得席地而坐談笑風生,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當夜幕降臨時,古樸而典雅的建築物披上一層朦朧的薄紗,登高遠眺,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威尼斯灣上穿梭繁忙的遊船華燈初放,水面上燈光波光交相輝映,燦若星空,此時此景,勝似「五里橋下夜夜元宵」。街上和廣場上的人流漸見稀疏,帶著清新鹹味的海風把遊客吹散到俱樂部和夜總會裡,又開始一天的夜生活。

威尼斯自古是一個商業城市,在拜占庭時期曾取得一百年商業特權,可以在帝國中自由貿易,一度控制地中海東部的交通和貿易,十六世紀莎士比亞的名劇因名「威尼斯商人」。這座無煙囪城市,舉目可觸的是商店,旅館和出售旅遊品的地攤,最便宜而又最有紀念價值的無疑是「剛多拉」船模和聖·馬可教堂掛盤了。義大利皮件以式樣和質量優勢營銷世界。有皮箱、皮大衣、手提袋、皮鞋的專營商店,但價格都很昂貴,普通皮鞋一雙也要十多萬里拉。一家家玻璃製品商店,裝點得勝似水晶世界。十一世紀玻璃製造術從東方傳入威尼斯後。便風行不衰。特別是威尼斯人發明的水銀鏡,開創化學法制鏡的新紀元,引來歐洲王公貴族不惜重金競相購買這種明鏡。二百年後法國女王瑪麗·麥迪奇舉行婚禮,威尼斯國王送一面書本大小的鏡子作為賀禮,價值竟高達十五萬金法郎。這個成就使最早發明鏡子的中國,結束了以銅為鏡的時代。

別看城裡人煙輻輳,實際上九成以上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二十年前威尼斯尚有五十萬居民,至今僅剩七萬多人,不知是厭倦這種熙熙鬧鬧的都市生活,或者是聽信某地理學家的預測:再過五十年,威尼斯將沒入海水中,而紛紛一走了事!

到威尼斯的當晚,我們參觀了當地的絲綢博物館,藏品不算豐富,來自絲國的只有兩件清康熙年間的服飾。主人盛情的晚宴,讓我們品嘗了威尼斯名菜的馬可·波羅麵條,這是當地節日必上的主菜,末了又吃馬可·波羅冰淇淋,不走風味的是仍保留元世祖秘贈的宮廷冰淇淋的牛奶配方,相信後來又傳到法國、美國的冰淇淋,一定也忠實地保留這般風韻。作為來自中國泉州的客人,大概對威尼斯有一種特殊的情感,能吃上馬可·波羅從中國傳去的食品,實在有一種不可言狀的愜意。

在威尼斯,我們還參加了為期三天的題為《旅遊文學的起源與作用》學術討論會,探討馬可·波羅在東西方合作中的作用,使「馬可·波羅學」在國際上掀開新的一頁。當一位法國《世界報》記者向我採訪《馬可·波羅遊記》的真實性時,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誠如馬可臨終的聲明:「所說的異事,尚未說到一半!」他以見多識廣譽稱「百萬君」自不待言。

泉州人不會忘記馬可·波羅這個偉大的名字和他不朽的遊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