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王曙光開講:重農固本與新重農主義

品牌農業智庫 發佈 2020-02-06T21:03:55+00:00

《中國農村》一書2017年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課程《中國農村》王曙光第一講中國農村問題研究的意義、框架與方法

《中國農村》一書2017年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課程

《中國農村》

王曙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第一講 中國農村問題研究的意義、框架與方法(三)

第三節 當代中國農村的發展與挑戰

一、中國農村的經濟社會轉型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受到的衝擊非常大,農村可以說遭遇中國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近代以來的危機首先是農業和農村危機,當時外國資本進入中國之後,帝國主義之侵略與不公平的國際貿易體系,對中國農業和農村的打擊非常大,農村普遍凋敝,傳統農業萎靡不振,農民則面臨著破產的威脅。很多有識之士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針對中國農村的嚴重危機,提出復興農村、重建鄉村、重振中國農業,以圖中華文明之再造。鄉村建設這個詞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提出來,到現在還有它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至今將近70年,中國農村和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世紀50年代,中國進入了迅猛的合作化時代,合作化既創造了全世界尊重和矚目的農業奇蹟,使得中國農村經濟和農業基礎設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中國在農村衛生醫療、農村教育、農村社會保障等領域都創造了當時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奇蹟;但同時,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們也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和災難。在新中國成立的前三十年,農村土地制度、農業經營體制、農村社會結構和治理模式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毛主席1949年創建了新中國,以他的魄力和影響造就了一個嶄新的農村,改變了農村社會和經濟的落後面貌,其貢獻值得肯定。那個時候的政治動員能力多強啊,幾乎每個農民都被動員起來了,農民的集體意識和國家意識空前被強化。我外祖母是一個裹著小腳的婦女,那時候竟然也去積極參加興修水渠的運動,去搬石頭,大搞農田水利建設。當然,1949年以來的農村變革也打破了傳統農業社會的組織結構,農村社會階層發生了劇烈變化,農村文化傳統發生了斷裂,農村的治理模式也與傳統模式迥然不同。從更長的歷史視角來看,這場巨大的農村變革有利有弊,需要系統的深刻的反思。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集體經濟逐漸式微以至於崩潰,人民公社體制退出歷史舞台,中國農村既煥發出新的生機,釋放出巨大的活力,但同時也面臨著鄉村治理渙散、土地集約化經營滯後、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村公共品供給嚴重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等問題,農業產業和鄉村治理需要進行又一次深刻變革。


二、重農固本:當代中國農村面臨的挑戰與新重農主義的提出

當代中國農村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農村的教育問題、社會保障問題、醫療衛生問題、農民工就業問題、農村信貸問題、農民土地權利問題、村莊政治治理問題、農村貧困問題等,糾結在一起,困擾著農村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迅猛推進,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的逐步推進,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也迎來新的機遇,很多制度的創新開始加快,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現象。

2015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到八個字:「重農固本,安民之基」。這八個字非常重要。我在2012年創辦了一個刊物叫《農本》,在發刊詞中,我提出了「新重農主義」這個概念。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疑問,認為中國農業產值占整個GDP都不到10%,為什麼還要提「農本」和「新重農主義」?這些提法是不是有些不合時宜呢?我認為,中國的農村和農業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被忽視,如果你僅僅以產值來衡量中國農村和農業的價值與重要性的話,這種認識是幼稚而短視的。

為什麼講農村和農業問題很重要呢?

第一個理由,中國到現在還有將近7億左右農村人口,還有2億農民工,這麼大的一個群體,我們是不能不重視的。這個群體發展了,就是中國發展了;這個群體幸福了,就是中國幸福了。反之,如果這個群體不幸福,不發展,面臨貧困和不安定,那就是中國的貧困和不安定,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不幸福和不安定。這個道理不是很簡單嗎?

第二個理由,中國的農業生產維繫著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與國家穩定。很多人說,中國連續十幾年糧食豐收,中國已經沒有糧食問題了。這種看法是很短視的,是一種非常有害的觀點。中國在任何時候,糧食問題都是非常敏感的問題,我們時刻都要有危機感。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糧食供給在結構上也存在一些嚴重問題。農業的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非常輕鬆的話題,很多人認為我們現在糧食夠吃了,不用管農業了,誰要是這麼說的話,誰就要犯大錯誤。中國農業假定一旦出問題,其後果必然是災難性的。

第三個理由,就是中國農業生產關乎中國的生態安全。中國農業人口與農業生產比較密集的地方在西北、東北和西南地區,而這些地區,也是中國生態價值最高、農業反貧困態勢最為嚴峻、對區域均衡發展影響最大的地區。你可以想像,如果中國不重視農業、農村發展與生態建設的話,中國的西北、東北和西南將是什麼樣子。中國農業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


第四個理由,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中國農業的重要性還在於農業是我們中國整個傳統文明和文化形態的承載者,是中國傳統道德倫理體系和信仰體系的承載者。我們文化的本在農業,根在農村。昨天是清明節,清明是什麼節日?清明不僅是敬祖和祭祖,中國古代的清明節是在土地剛剛煥發生機,大地剛剛一片嫩綠的時候,對農業生產的祈禱和祝福,是個慶祝的節日。大家要郊遊,要踏青,要慶祝。中國二十四個節氣,所有節氣都跟農業有關係,中國的傳統節日也都是跟農業相關的。假如抽離了中國農業文明,我們的大部分文化符號都失去意義了。當然農業和農村還是傳統道德和信仰體系的承載者,當中國傳統農業文明和農村消失的時候,附著在上面的一整套傳統道德體系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出於這四大理由,我們就必須重視農村和農業,就必須再提「農本」和「新重農主義」,這樣我們的農業安全才有保障,農村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中國的整個國家和文明才會生生不息。

(王曙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產業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