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把襲人打發出去,其實是寶釵對她的憐惜

浮生漫讀 發佈 2020-02-06T22:12:50+00:00

相關閱讀:《紅樓夢》|花襲人的忠人之賢和王夫人的識人之智《紅樓夢》| 蔣玉菡:一個比賈寶玉活得更高級的玉質少年《紅樓夢》| 以出世之心入世,說說寶釵的外儒內道

都說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堅貞不渝,然而,寶玉從未對黛玉有過盟誓,倒是和襲人約定過要相守一生。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因寶玉聽說襲人家裡想贖她回去,很是傷心,說出了「我只一心留下你」的話。襲人趁機和他約法三章,承諾只要寶玉做到,她便「刀擱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便拿八人轎也抬不出我去了」。


然而,根據作者寫在第五回的襲人的判詞,襲人最終還是離開了賈府,離開了寶玉,嫁給了蔣玉菡。


是襲人背信忘義,見賈府衰敗了就抽身走人嗎?根據脂批的提示,襲人離開時,說了「好歹留下麝月」的話,這語氣明明是請求,說明她並不想離開,而是不得不離開。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襲人非離開不可?根據前80回的情節發展以及人物個性,結合脂批,最為合情合理的解釋是:寶釵憐惜襲人,不希望襲人留下來吃苦,因為她值得更好的人生


隨著賈府的入不敷出,變賣家產,寶玉身邊最多留下一兩個丫頭。


通部紅樓,於寶玉而言,就是一部失去史,從最初的擁有太多,什麼都不缺,到一點點失去。他最初的夢想是「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通俗地說就是死在花叢里,等他死時,姐姐妹妹們都圍在他身邊哭他,一個都不能少。


然而,夢想的實現是要自己去努力的,他並沒有能力把姐妹們都留在身邊,護她們周全。於是,每失去一個,他就後退一步,等到金釧和晴雯死了,同棋、芳官和四兒走了,迎春嫁了,他便希望能守住最後的希望:「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來還是和襲人廝混,只這兩三個人,只怕還是同死同歸的。


他非常篤定,即使姐妹們會因各種原因離開他,黛玉和襲人也不會。因為黛玉離不開他,襲人承諾過會一直陪著他。


然而,黛玉早就預言過,「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第七十一回,為給賈母做壽,王夫人、賈璉、王熙鳳這幾個當家人已經開始靠典當來撐門面了。然而,即使到了這個時候,賈政和王夫人都不願意通過裁員來節省開支。林之孝建議賈璉「把這些出過力的老家人用不著的,開恩放幾家出去」,「裡頭的姑娘也太多」,也該裁減」,「該使八個的使六個,該使四個的便使兩個」,但賈璉卻以賈政出差剛回來不宜提及為由而放棄了。


第七十四回,王熙鳳建議王夫人以暗查繡春囊的機會裁員,「一則保得住沒有別的事,二則也可省些用度」。王夫人不忍心,覺得姑娘們的日子本來就過得不好,而且怕老太太捨不得,「如今我寧可省些,別委屈了他們.以後要省儉先從我來倒使的」,所以攆走了寶玉屋裡幾個閒人。


但是,世事的發展,不會以主觀意願為轉移的。這麼日復一日寵大的開支,又沒有進項,賈府只能一邊典當變賣一邊裁員,從最外圍裁起,最後總會裁到最貼身的人頭上。


這一點,作者在第一回,通過甄士隱的小榮枯就已經預演過了。甄士隱家中失火,不得不從街市搬到田莊。然後田莊又「鼠竊狗偷,民不安生」,不得不投奔岳父。這個過程,反應的正是賈府一步步後退的過程,也是寶玉一步步後退的過程。甄家最後身邊只剩下包括嬌杏在內的兩個丫頭,靠甄夫人帶著丫頭做針線活補貼家用,最後嬌杏被賈雨村接走了,就只剩下一個貼身丫頭了。


這就是寶玉和寶釵最後的生活寫照:寶玉身邊只剩下了襲人和麝月兩個,而襲人最終走了,麝月成了最後一個。這就是「開到荼蘼花事了」,當重任落到麝月身上時,寶玉夢想的「花事」也結束了。


襲人的離開,是寶釵和花自芳共同的作用。


襲人不是賈府的家生子,當初花家賣她,是為了救一時之急困。等到家裡經濟狀況好轉了,便想著要把她贖出去,讓她過回平民生活,至少不當人下人。


襲人家人還是愛她的,當初賣她只是權宜之計,無奈之舉,內心還是希望襲人能幸福。所以,當看到襲人與寶玉相處時的柔情蜜意,再加上賈府的日子實在太好過,也就打消了贖她的念頭。


當賈府敗落,日子越來越難過,襲人的哥哥花自芳便想把妹妹贖出去,不希望她跟著寶玉受苦。


這時候,寶玉這邊又是什麼狀況呢?我們有必要弄清一個事實:當主子富貴時,是主子養著奴才,給奴才衣食並開工資。但當主子落魄時,性質就變了,需要靠奴才賺錢養活主子了。因此,越是最後留在主子身邊的人越受苦。


寶釵與寶玉不同,寶玉想把姐妹們留在身邊,是出於自私,希望姐妹們滿足他的夢想。寶釵卻更能從他人的角度著想,寧願苦自己也不願意連累別人。比如寶釵把香菱帶進大觀園,名義上是她缺丫頭照顧,實際上卻是方便香菱遊玩。在香菱沉湎於作詩時,寶釵從未用工作要求她,反而體諒她通晚作詩而讓她早上多睡一會。


因此,在花自芳的要求下,寶釵沒有再留下襲人的理由,也並不希望襲人留下陪他們吃苦。


在這種情況下,襲人也不能強硬地要求留下,即使萬般捨不得,哪怕不順從哥哥之意,也不便讓寶釵為她的事操心,因為襲人是個明事理的人。


所以,襲人在臨走之時,請求「好歹留下麝月」,她擔心寶釵一個都不留,也放麝月離去。


書中雖然沒有明寫,麝月應該也是賈府的家生子,而且已經沒有了親人。如果離開寶玉寶釵,她也無處可去,倒還不如留下來,彼此有個照應。


對於最終留下麝月以及襲人的請求,書中也早有鋪墊。襲人其實很早就有意培養接班人,比如芳官新進怡紅院,襲人要她為寶玉吹湯,「你也學著些伏侍,別一味呆憨呆睡.口勁輕著,別吹上唾沫星兒。」襲人希望每個人都能獨擋一面,這樣才能給寶玉最好的照顧,不會因為誰缺位而讓寶玉受罪。


可惜,這些丫頭中,只有麝月一人向襲人看齊,不但做事的風格像襲人,而且其主動承擔的態度也和襲人一樣,因此寶玉曾評定麝月「公然又是一個襲人」。


正是因為對麝月放心,知道她能代替自己照顧好寶玉,襲人才說出「好歹留下麝月」的話。只有這樣,她才能安心離去。


寶釵對襲人的憐惜,無意中為自己和寶玉留了一條退路:據脂批提示,當賈府被抄,寶玉和寶釵流落街頭,襲人和蔣玉菡夫妻把他們接到家裡,照顧了一段時間(脂批:蓋琪官雖系優人,後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同始終者)。這符合作者曹雪芹的因果觀:種善因,結善果。如果沒有襲人和蔣玉菡夫婦,流落中的寶玉和寶釵將無處可去,一個緩衝的機會都沒有。


同時,供奉寶玉寶釵夫婦的行為,也印證了脂批評襲人之「花襲人有始有終」,襲人沒有違背諾言,即使不得不離開寶玉,她始終牽掛著寶玉,並且在無人願意搭理落魄中的寶玉之時,他們夫婦伸出了援手,而且依然當主子般侍奉。


賈母沒有看錯人,她把寶玉交給襲人,看中的是襲人「克盡職任」,襲人的忠心,已經超越了賈母的期待,即使不在職位之上,她的忠心也一直沒有變過。


襲為釵副,襲人和寶釵,這兩個性相似之人,最終彼此成就,襲人因寶釵的憐惜而擁有了寬廣的人生路,寶釵則因為襲人的援助度過了抄家後最困難的時期。


相關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