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90後,攜筆戰「疫」

光明網 發佈 2020-02-07T05:46:17+00:00

我們找到了其中的三位,聽他們講述自己攜筆戰「疫」的經歷。「第一個不在家的春節,我在實驗室度過」講述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蘭君1月下旬,還沒放寒假,我就接到了導師發來的任務——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入侵機制等進行解析。

光明日報記者 鄧 暉

這是屬於年輕人的故事。

面對疫情,一群年輕的90後告訴記者,雖不能抵達一線,卻迫切希望用自己的專業所學貢獻力量。我們找到了其中的三位,聽他們講述自己攜筆戰「疫」的經歷。

「第一個不在家的春節,我在實驗室度過」

講述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蘭君

1月下旬,還沒放寒假,我就接到了導師發來的任務——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入侵機制等進行解析。導師長期關注冠狀病毒研究,之前對SARS、MERS都有研究基礎,我們研究組也有這方面的基礎。但那時,社會對疫情的認識還沒有像今天這麼重視,我給家裡打電話,說不準備回去過年了,爸媽還挺不理解。畢竟,因為學業壓力,我已經一年多沒回過家了。

儘管是基礎研究,但我們的工作說起來並不複雜: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體里「為非作歹」,是因為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刺突蛋白跟宿主細胞上的蛋白結合,進而進入細胞進行複製,造成感染,導致發病。而我們,就是要從結構生物學的角度研究清楚,這個結合過程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我們有了這個結構數據,就可以為抗體篩選和藥物研究提供支撐。

從接到任務到今天,半個月了,我挺忙的。基本上每天早上7點多到實驗室,晚上快11點才離開。要做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從基因序列到構建克隆,培養細胞,再到表達、純化蛋白,驗證結果,忙得經常忘記時間。隨著疫情發展,父母也越來越支持我的工作,他們叮囑我,自己千萬要保證安全、不要太累,但疫情這麼嚴重,能做點事,很有意義。

最讓我高興的是,臘月二十八左右,我們的工作有了突破——純化出了質量不錯的蛋白。有了它,就能很明確地通過體外實驗找到細胞表面的受體。我們迅速把它寄給了合作的很多課題組,希望能聯合攻關,儘快戰勝疾病。我們現在已經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跟SARS入侵細胞的受體在體外也有結合,但具體是怎麼結合的還不清楚。我們希望能早點解析這個結構,有了結構信息,如果所篩選的抗體能夠阻斷病毒蛋白與受體的結合,就很可能成為抗病毒的藥物。現在,我們的一個合作課題組正在進行抗體的篩選,這是一場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科研人員的接續跑。

大年三十晚上,我給自己放了個假,7點多就離開實驗室,回宿舍看春節聯歡晚會。騎車回去的路上,人很少、車很少,但我一點也不孤獨,我滿腦子想著的都是課題研究。我很自豪,能做這些工作,我希望能儘早做出下一個成果,早日為一線戰「疫」勇士們減輕負擔。

「幾個小時,我完成了物資標準的翻譯工作」

講述人: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康復學院研究生杜伊凡

我每天都不停地翻看各家媒體有關疫情的新聞報導,希望自己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盡點力。

1月27日,機會來了。那天晚上,我在輔導員老師的朋友圈中看到了一則招募通知:急需專業翻譯支持,對海外援助物資標準進行翻譯,用以判斷產品能否用於醫療機構,需要若干名英語、日語、韓語翻譯志願者(遠程筆譯)。我仔細諮詢了,志願者的要求是有英語專八證書或二級翻譯資格證,並有醫藥方面的經驗。我的本科專業正好是英語專業(醫藥方向),既懂翻譯、又具備一定跨學科專業知識,符合志願者的嚴格篩選要求。我毫不猶疑地進入了微信群,當時群里已有200人,達到了上限。

由於翻譯審校質量關乎疫情防控救援,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我們每10人分成一個小組,各自完成翻譯任務。我所在小組負責《DS/EN14683:2019Medicalfacemasks-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丹麥/歐盟醫用口罩標準及測試方法)》的翻譯,組裡有教師、研究生,也有本科生,大家放棄休假時間,分工合作,高效有序,齊心協力完成任務。1月27日當晚,我就將自己負責的翻譯任務完成並上交。1月29日返回審校稿,當天大家在組裡針對審校提出的問題,開展集中討論,統一各術語和意見後,敲定終稿發往武漢。

我雖然不是醫療工作者,但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為疫情防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特別開心。

「開播第一天,我們的實時觀看量破了千」

講述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楊泰然

2020年春節假期,本該如往年一般祥和寧靜,卻疫情肆虐。在疫情影響之下,學校不得不延遲開學,但對於初高中生來說,中考高考至關重要,升學的壓力絲毫沒有減少。我在網絡上看到許多考生和家長,在面對各類學習軟體的付費課程時,不知該如何篩選,也不知從何下手。

於是,我們——以蘭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東南大學的幾名本科生為中心,自發地組織起來。與此同時,我們召集身邊願意一同義務講課的同學朋友,決定在網上開展免費課程直播。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想儘自己所學給初高中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備考經驗。

我們從零開始摸索,從開通B站直播間、規劃課程內容、按個人專業領域選擇科目,到每日認真備課、準時上播下播。欣慰的是,在開播第一天,直播間實時觀看量就已經破千,線下答疑交流群累計達到了500人。逐漸地,我們的公益課堂做到了初高中全科目全時段講課,甚至有許多藝術類院校的同學也加入了我們,並開通了藝考講解相關課程。

在這個臨時組織起來的團隊中,很多成員素不相識,但大家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堅實地努力著。當一句句「謝謝老師」和「老師們辛苦了」出現在彈幕里的時候,我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這次疫情是一個考場,過程充滿了未知,它考驗人身,更考驗人性。我們是普普通通的人,是平平凡凡的大學生,我們的一點點行動也許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但只要能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一點真實的溫暖,就已經足夠。

2020,一定能行。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07日01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