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之十五——《越女劍》

一直健走 發佈 2020-02-07T14:59:46+00:00

《越女劍》是作家金庸創作的短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70年1月《明報晚報》上。

《越女劍》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

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

《越女劍》小說藉助歷史上的傳說和事實,不但抒發了歷史情懷,還表現出人性的悲歌,把家國之仇與個人的愛結合在一起,使小說增加了厚重感和無限的餘味。

阿青 演員 李賽鳳 越國牧羊女,身懷神奇劍法,喜歡范蠡。

范蠡 演員 岳華, 字少伯,越國大夫。

《越女劍》以吳越爭霸為歷史背景,吳優而越劣,勾踐為擊敗夫差,採用了范蠡的計策,就在接近成功時,在鑄劍和劍術上遇到了挫折。吳國劍士不但劍利術精,且善用兵法,越人不敵。

而此時出現的放羊女阿青卻輕易地擊敗了吳國八劍士,范蠡以之為奇,將阿青接到府邸,終於使越國劍士觀摩到了「神劍」的影子。就憑這「神劍」的影子,越國的劍術已是天下無敵了!

另一方面,在薛燭的指點下,越國也造出了利劍千萬,條件成熟,勾踐早已按耐不住,終於大破吳軍。

而在范蠡的心中,攻破吳國並不是唯一的目的,他更想見到被獻給夫差的美女西施。

當兩人見面時,阿青出現了,因為她已經喜歡上了范蠡,並以劍氣傷了西施。但最終因西施的美貌而黯然離去……

《越女劍》是金庸全部武俠作品中歷史年代最早的一部,在《射鵰英雄傳》中出現了「越女」武功傳人,所以,真正的金迷是不會置之不理的。

而且「越女」故事是發生在吳越戰爭時期的江南的實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美女西施、大夫文種、范蠡更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江南有許多實景可供追憶,真正的金庸迷也是不可錯過的。

越女劍一向是武林中被誦為最傳奇、最浪漫、最厲害、最神秘的一種劍法,至於有關越女劍的始創,流傳等等傳說,多少年來,眾說紛紜。

春秋戰國時代,范蠡為求助越王勾踐抗吳復國,深入民間尋求名鑄劍師造利劍,更要尋求武術高手訓練武士。

范蠡遇上溫柔美麗的少女阿青,阿青以竹枝為武器,武功非凡,乃是一白髮老翁所授,范蠡要求阿青代為訓練武士,阿青愛上了范蠡,只是范蠡卻心有所屬,獨愛西施。

阿青無奈,憤然離去,闖入江湖歷盡艱辛風險,卒獨自潛心苦學,創出越女劍法,但內心仍不能忘范,終助范練兵擊敗吳國。

但范蠡心中仍然是愛西施,阿青傷心欲絕,由愛成恨,要殺西施,及至阿青驚覺西施果然美艷絕倫,不能下手,悄然引退,及後不知所蹤。

《越女劍》與金庸其它的小說作品略有不同的是,這篇小說可以說是一篇「故事新編」。——「越女劍」的故事在許多古籍中都宵或詳或略的記載。

《吳越春秋》、《藝文類聚》、古典小說《劍俠傳》、《東周列國志演義》(第八十一回)等書中都有不同角度的記載。金庸根據這些歷史和小說,重新創作了這個題材。

不過,《越女劍》並不完全是依照上述古籍敷衍而成,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除篇幅的詳略不同之處,小說的重點、情節、情調等,都有自己的特點。

《越女劍》小說的重心不在越女之劍,而在越女阿青本人。具體地說,是既寫出了阿青的天真爛漫純樸坦蕩的性格、寫出了她纖纖弱質、美麗溫柔的形象,寥寥幾筆便已形神畢肖。

更重要的是,《越女劍》小說又著重在越女阿青對范蠡這位中年大夫的愛慕之心的表現上。

而范蠡則全然沒想到這一點,他也不可能想到這一點,因為他除一心替越王勾踐思謀報仇之策並努力實施之外,其他所思便是身在吳宮的情侶西施。

可以說,范蠡為越王復仇獻計獻策,乃是他的一種「事業」,並報答越王對他的禮遇。而越女阿青之所以教越士學劍,究其原因則並不在為越王或越國報仇之大業,而在於這一切乃是出於她心中的戀人范蠡之所請。

這樣,越軍滅吳,越國兵民舉國歡騰大仇報復之際,連范蠡與西施也可以慶幸多難情侶終於可以再見並可攜手江湖、隱於山林之間而不再分離。

《越女劍》對於小說的女主人公阿青卻居然不是如此,她原先想在范蠢見到西施之際,殺死西施,「奪回」范蠡,但被西施美貌所震驚,終於無法下手。

因而越國大慶、范蠡與西施大喜之時,阿青卻永遠地失去了范蠡、永遠地失去了心中唯一的戀人。所以,這一刻竟自必是越女阿青傷心絕望之日。

這部篇幅不長的小說中,就顯然交織著兩種矛盾的主題與情調。第一種矛盾主題一方面是臥薪嘗膽、矢志報仇而且慷慨悲歌、壯烈不已;另一方面卻是愛意纏綿、婉轉多愁而且不得其愛、唯自感傷。

第二種矛盾主題:一方面是家國大仇,另一方面是私心愛意。這二者確實是一種矛盾的主題。孰重孰輕,委實難抉。或許這正是這部小說的真正的寄意與迷人之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