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當了爸媽,會成為「新中國式父母」嗎?

穿插游擊隊 發佈 2020-01-04T17:27:10+00:00

文章選自公眾號魯豫有約文|恩醬奧斯卡盛典臨近,各種影片預測成為焦點。好評如潮的《婚姻生活》,算是年末最大的一匹黑馬。電影中,夫妻為了離婚這件事,就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拉鋸。馮小剛說:「所謂長久夫妻,中途多半起過離開的念頭。

文章選自公眾號魯豫有約




文|恩醬

奧斯卡盛典臨近,各種影片預測成為焦點。

好評如潮的《婚姻生活》,算是年末最大的一匹黑馬。

電影中,夫妻為了離婚這件事,就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拉鋸。


馮小剛說:「所謂長久夫妻,中途多半起過離開的念頭。」

民政局的數據顯示,19年前三季度,中國離婚數量就多達300多萬起。


特別是「高考離婚潮」,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熱議的現象。

最近一期《奇葩說》話題:「夫妻決意要離婚,是否要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

現場投票的觀眾,有一半是父母,一半是孩子。


55%的人認為需要「堅持到高考結束」,其中絕大部分是父母。

父母的理由很充分,「怕影響孩子成績」、「怕以後孩子怪自己」。


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場「特別」的辯論賽,折射出中國式家庭的代際觀念衝突。

01

離婚背後,是兩代人的觀念衝突

在《我的前半生》中有一幕,賀涵在唐晶不知情的情況下辭職了,準備向她求婚。

看到他犧牲這麼多,唐晶反而感到負擔很重:

「你為我做了這麼多事情,就像高考前我爸媽明明要離婚的,為了我高考,暫時不離了。」


她無不心酸地說:「你說,我敢考不好嗎?」

成人依戀理論認為,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矛盾,來源於童年時期與養護者的情感關係。

唐晶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正是受從小被告知「都是為了你」觀念影響。


像龐穎說的,父母為了孩子一直在痛苦地堅持,其實會給他們帶去一種心理暗示——

自己考得好或者不好,都是因為父母。


可是無論反方輸出什麼觀點,父母依然雷打不動地選擇「堅持到高考結束離婚」。

林更新說,反方其實一直代表著年輕人的生活觀。

當代年輕人想要做自己,不顧旁人的眼光,這是一種新時代的價值觀。

可問題是,父母已經按照這套模式生活了幾十年。


我們追求獨立和自由,但往往忽略了父母的立場——

當正如儲殷所說的,為人父母之後,孩子就是世界的中心。

父母經歷一段即將失敗的婚姻生活後,唯一的底線就是,給孩子留給自己最後的體面。


否定他們堅持「高考後離婚」的價值觀,如同否定他們付出的意義。

這何嘗不是一種殘忍?

《請回答1988》里有這樣讓人淚目的一段:

老二德善因為被忽視感到無比委屈,爸爸跟她道歉說:

請你原諒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在信息封閉的時代,沒有人能告訴他們什麼是好的父母,什麼是好的教育。

在他們眼中,為孩子犧牲和付出,就是一種天生本能。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更開放和多元的觀念被接受,父母的這些理念似乎顯得「過時」。

但換個角度想,我們崇尚的先進觀念,不也是前人一代一代進步而來的嗎?

02

中國式家長就像硬幣的兩面

2018年,有一款遊戲走紅網絡,叫做《中國式家長》。

這款遊戲讓80、90後的年輕人,體驗了當家長的心路歷程。

不少人開始了「雲養娃」的模式,顧著給孩子刷成績,自己都荒廢學業了。


遊戲截圖

玩了遊戲之後,之前吐槽家長的孩子,紛紛都變成了一個「中國式家長」。

「孩子沒考上理想大學,看來我這個中國式家長很失敗。」

「考個好大學,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


還有人深深反思:

「我們總說給下一代自由選擇,在遊戲中明明有很多選擇方向,但大多數人還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考試分數和那一張錄取通知書。」


不少年輕人玩過遊戲後,開始理解了父母那一代的操心。

「還在上初中心理陰影面積被我搞成90%了,頭疼,不知道我怎麼長這麼大的。」


遊戲截圖

在遊戲製作者眼中,「中國式家長」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正面是愛,而背面是不恰當的表達方式。

Papi醬曾說,父母的愛和犧牲,讓她心裡只有負罪感。

「我會覺得父母人生中所有的糟糕,都是我造成的。」



《中國式家長》這款遊戲,正是希望孩子和家長能互相理解。

人生沒有遊戲攻略,很多父母也只是「新手玩家」。

「可能每個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國式家長,但作為過來人,我們相信每個家長的出發點都是愛和期望。」


遊戲截圖

就像遊戲宣傳片中的兩句話:

「父母愛我們,總是用錯方式;我們愛他們,卻不主動擁抱。」

「我們花一輩子等待父母理解,父母花一輩子等待我們說謝謝。」

03

80,90這一代

如何定義「新中國式父母」?

2020年,第一批90後也步入30歲了。

當90後還在調侃「我還是個寶寶」的時候,有一些同齡人已經當上了父母。

這屆曾被貼上「標新立異」的年輕人,當了爸媽之後會有什麼變化?


圖片來源:《2017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

獨生子女、經濟發展、科技革新……這些都意味著80後、90後在觀念上與上一輩不同。

《2017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顯示,80後、90後父母更願意鼓勵孩子自己做主。

當和孩子意見不同時,他們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而不是以「一切都是為你好」為名義,綁架孩子的選擇。


在《媽媽是超人》第三季中,霍思燕的育兒觀上了熱搜。

有一集,她希望嗯哼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捐給有需要的小朋友,可是嗯哼一直不願意。

她並沒有一上來就講道理,反而是先聆聽兒子的意見,再一步一步地引導。


彼此尊重,相互獨立的親子關係,是新一代父母的理念。

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兒》里送給嗯哼的那首詩一樣: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

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

我愛你,僅此而已。



知乎上有人問:如何看待中國式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人說:「現代的中國式父母,正經歷一些挑戰和矛盾。」

「既想給孩子快樂童年,又擔心孩子在未來的殘酷競爭中敗北,不得不報各種培訓班。」


這屆年輕父母,有新時代的觀念,也有新時代的煩惱——

「需要讓孩子參加早教課嗎?」

「每天玩多久手機比較合適?」

「興趣班和補習班要參加嗎?」


《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指出 ,80後父母焦慮指數達68%,高於70後父母。


作為高呼獨立自由的年輕人,何嘗不希望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成長?

只有當上了父母,才感受到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就像李誕在最後總結,子女覺得開心和自己是最重要的,父母覺得責任和家庭更重要。

因為這個家庭,是父母組建起來的,他們要為此負責到底。


有人說,「風水輪流轉的,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更進步的一代嫌棄乃至屏蔽。」

到底什麼是「完美的家長」?也許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但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學習和成長,每個人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年關將至,多給父母一些愛和陪伴吧。

------------------------

插圖|文章插圖來自網絡,不做商業用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