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中國歷史

輦轂 發佈 2020-02-07T17:40:39+00:00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每當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總會出那麼幾個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大人物,挽狂瀾於立倒,扶大廈之將傾。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每當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總會出那麼幾個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大人物,挽狂瀾於立倒,扶大廈之將傾。正是這幾千年的風霜洗禮與民族融合,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造就了中華民族的堅韌。

這是一個越挫越勇的民族,這是一個不懼風雨的民族,這是一個兼容並蓄的民族,這是一個敢於自我革命的民族。中國、中華民族、統一、復興等詞彙早已深深銘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裡。

縱觀中國歷史,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亂之後必有大治,極盛之後又必轉衰;跌宕反覆,螺旋上升。我們先從軸心時代說起,然後再看一下中國那些赫赫有名的大時代。


|圖片來自網絡

「軸心時代」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北緯30度上下,東西方同時出現了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猶太教先知,古印度的釋迦牟尼,中國的孔子、老子,等等。

他們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一直影響後世的人類社會。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東西文明開始分道揚鑣,西方朝著共和、自由、民主的方向走去,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則朝著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走去。


|圖片來自網絡

「秦漢是一脈」

秦始皇統一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餘年的諸侯分裂割據局面,使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但統一後未及時調整政策、不與民休息,胡亥接班後仍用力過猛至二世而亡,持續十四年。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開闢秦直道;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為下一朝打下了很好的政治基礎和戰略基礎。

漢承秦制,實行郡縣制度,與民休息,長達四百零七年,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漢朝擴版圖,擊匈奴(北匈奴被迫西遷,幾百年後,上帝之鞭阿拉提率領匈奴人席捲歐洲),開闢絲綢之路,發明造紙術、渾天儀、地動儀等。揚我華夏之威,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


|圖片來自網絡

「隋唐是一脈」

隋文帝再次統一中國,結束西晉末年以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隋煬帝接班後好大喜功、用力過猛至二世而亡,持續三十八年。開京杭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重掌西域門戶、三征高麗,為下一朝打下了堅實基礎。

唐承隋制,實行科舉制,與民休息,長達二百八十九年,有貞觀之治、永徽之治、女皇武則天、開元盛世、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創上下未有之偉業,開萬國來朝之盛景。發明印刷術、火藥,收高句麗、滅突厥、會吐蕃,三藏西行、鑒真東渡。唐是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圖片來自網絡

「宋元明清民族替代」

宋是漢元是蒙,明是漢清是滿。漢-蒙-漢-滿。先是漢被蒙勝,少數民族政權接替中原政權,部落制戰勝封建中央集權制,落後制度戰勝先進位度。後是漢勝蒙,中原政權接替少數民族政權,並接管更大地盤,朱元璋處處以民為本,並常以農民自居,但因其自負,太過於集權,導致制度頂層設計缺陷較大,相較於宋有很大退步;雖有鄭和下西洋之大舉,但後施行海禁,失去了向海洋大國發展的機會。最後是滿勝漢,又是少數民族政權接替中原政權,又是部落制戰勝封建中央集權制,落後制度戰勝先進位度。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再修長城的朝代,但也是最為封閉的一個朝代。

從蒙元開始,正好趕上歐洲文藝復興和第一次工業革命,閉關鎖國和夜郎自大終使中國一步步走到到了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地步。


|圖片來自網絡

「民新又是一脈」

孫中山先生力主推翻帝制,為共和而奮鬥終身,心中有國、有民族、有人民,雖屢戰屢敗,仍屢敗屢戰,提出三民主義。民國的建立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維持了南北表面上的統一。至蔣介石被趕往台灣,亦二世而亡,持續三十七年。但為下一時代的到來進行了很好的探索,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毛澤東創立的新中國,雖實行社會主義,但也吸收借鑑了很多孫中山先生的理念,都是以民為本,都要振興中華,都是大公無私,都將各級領導視為人民的公僕,並且真正做到了平均地權。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