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的誤解:數學家不是算數家

哲學之光 發佈 2020-02-07T21:01:07+00:00

一個數學家被人推薦到大學裡面去教書,數學老師為了考察他的數學水平,在黑板上寫了一道非常複雜的數學題,看他需要多長時間解出來。數學家說我拒絕這樣的測試,我是一個數學家,不是一個算數家!眾多數學老師不知他所謂,問他,如果我們不通過這種方式來檢驗你的水平,那你怎樣證明你是一個數學家呢?

一個數學家被人推薦到大學裡面去教書,數學老師為了考察他的數學水平,在黑板上寫了一道非常複雜的數學題,看他需要多長時間解出來。數學家說我拒絕這樣的測試,我是一個數學家,不是一個算數家!眾多數學老師不知他所謂,問他,如果我們不通過這種方式來檢驗你的水平,那你怎樣證明你是一個數學家呢?然後就看到這個人拿起粉筆和尺子,在黑板上不藉助任何其他工具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方式,畫了一個正17邊幾何圖形!

然而,這兩者究竟區別在哪裡?

這裡我們先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在這個數學家畫出正17多邊形之前,我們這個已知世界,是沒有人看到過這個圖像的,這個圖像是他完全憑大腦想像出來的,然後利用他數學應有的邏輯推演能力,加上自己複雜的算法和演示,逐步形成了一個畫像,然後用基礎又科學的方式給大家呈現了出來,這就是數學家,數學家一定是有唯心思想的。為什麼做一道複雜的數學題無法證明一個數學家的能力,因為這個事情有很多人做過,縱然這些人都很優秀,但和計算機相比,仍然相形見絀。

這裡有衍生出來一個我們上學期間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學習1+1=2,為什麼要學解析幾何,為什麼方程式,為什麼要學習微積分,這些東西我們都用不上,現在都有計算器,什麼算數算不了,我又不當數學家,學這些有什麼用!

重點在於最後一個問題,我又不當數學家,學這些有什麼用。其實上述問題答案有很多人從不同角度回答過,最受歡迎的答案是數學可以鍛鍊人的邏輯思考能力,但這個答案在我上中學的時候看到韓寒(80後作家)寫的一篇雜文就立足不了了。當時叛逆的韓寒在文章里戲謔地說到,如果僅僅是為了鍛鍊邏輯思考能力,那們看福爾摩斯偵探集來的更加快。那是年少的我,一頭霧水和迷茫不解。(當然,這並沒有影響我的數學學習,因為後來中考的我是以數學滿分的成績考入的重點高中,而當地僅僅只有3個學生考了滿分,但這依然解決不了我學數學的未知)

直到後來接觸了哲學之後,我才意識到,數學是唯心的學科,僅僅算數好不能稱為數學好,這解決了我多年的疑問。在數學的領域裡面,你可以在心中構造無數美麗的模型,甚至在做算數推演的過程中,你也可以論證很多"完美"模型的存在,而所有的這些內容,都是現實生活中所不存在的。我們現在學生,尤其中學生算數都非常好,國人經常自豪的說我們的中學生去國外多麼多麼不得了,過來的中學生連乘除法都需要用計算器,但我們小孩手算早就出結果了。但這畢竟是盲目的自信,因為我們在當代所出的數學家數量確實遠遠不及別人。但這不能表示我們的小孩沒有人家強,只是我們在數學教育過程中出現了認知偏差。多年來我們都將數學當成算數在教,而這將大大限制學生的唯心創造能力

其實開篇所述的故事畢竟是故事,有它本身的邏輯漏洞,比如算數題確可以檢查一個人的數學能力,因為你可以用一種別人都沒有用過的方法來解答這道題,最主要的是出題的人關注的是時間結果還是演算過程。好比很多人都喜歡玩魔法,但魔法有很多教程,只要一個人熟悉了各種魔法公式,就可以很快的還原,但如果有一個人沒有看過任何教程,僅僅憑藉自己的算法和想像,第一次接觸魔法就還原了它,那麼你說這兩者直接,誰要更厲害一些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