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tage:都是身外之物,何必非要執著?

西伯利亞雪橇貓 發佈 2020-02-07T21:18:03+00:00

我很喜歡小物件,但在此之前,我覺得人不應該執迷於「物」。世界各地有很多對古舊貨品執著的人逛舊貨集市是一種樂趣都是身外之物,我們常說。比如我早幾年在瑞士買了我的第一塊機械錶,一直珍愛,縱表面有刮痕了,它還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塊表,我甚至還為它寫了一篇文章。那幾乎是我很少的、為一個物件痴

決定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一點難度,不是因為一時興起。

但對於「物」的態度開始變得不一樣,卻是一瞬間的決定。

生日剛過,我在29年來最冷的一個立春之後,決定要做一名dealer。

這是我完全不擅長的領域,甚至是我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寫字是我擅長的,「賣貨」卻完全不是。我很喜歡小物件,但在此之前,我覺得人不應該執迷於「物」。



都是身外之物,我們常說。

比如我早幾年在瑞士買了我的第一塊機械錶,一直珍愛,縱表面有刮痕了,它還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塊表,我甚至還為它寫了一篇文章。那幾乎是我很少的、為一個物件痴迷的時刻。


幾年後,它壞掉了。

我不知道它哪裡壞了,它就是有一天,不走了。時間就停在那一刻了,我看著它也沒辦法,一塊4000的表,如果要花1000塊錢去修補,免不了後來還會壞掉——我想了想,還是把它放進了置物箱,我大概沒有對它那麼執迷。


很早前在北京,我認識了一位做antique dealer的店家。她自己有店,我常去,每次都能逛到停不下來,哪怕最後沒有帶走一件,也覺得旅途是賞心悅目的。從東六環的家到東三環她的店,這一趟好似穿越。

她現在也活躍在我的朋友圈裡。她到處跑,淘貨,賣貨。有一次我記得,她說她在德國遇見一個洋娃娃,那娃娃的眼神里寫著「帶我走吧」,她喜歡極了,也歡喜,德國老人隨口一句「它跟你幾分相似,就像是你的妹妹」,卻真真兒地走進了她心裡。但那個娃娃尺寸比較大,又因為是通體瓷做的,接下來還要去多國的她不得已放棄了。


她在朋友圈寫:從德國離開的前一晚上,我一直睡不好,我腦子裡都是「我的妹妹」,等我下一次來帶走她。


彼時我是理解不了的。

「都是身外之物」,何必非要執著。


直到多年後的現在。當我決定要做一個vintage dealer之後,我發現我進入了一個完全沒有「參照系」的空間。一個物件除了材質、年代、工匠者誰、工藝,還有什麼特質決定它是「珍貴的」?我後來認識了一位英國的vintage收藏者,他跟我聊天時說,「這隻貓咪胸針在這裡有一陣了,有很多人收藏了它,但你是唯一一個決定帶走它的人,所以,請好好守護它吧(guard it)」。


好一個 guard it。


我跟他說,因為中國人有這麼一個東西,叫做「眼緣」。It may have som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mysterious destiny.


因為這隻貓咪胸針,我有一宿睡得不踏實。早上醒來我就在想,這是不是就是那個店長對那隻洋娃娃的感覺?我好像一下子就理解了。


新店開張,我把自己從世界各地淘到的「寶貝」上架了。有一段時間冷淡的,無人問津,也許價格不好,也許覺得「不太有用」,都是些胸針、耳飾、手鍊的。美卻無用的東西,總是會在貨架上待得最長時間。而「美」的東西,又因為美得不同,被賞識也需要等待最長的時間。


也是有一天,有個姑娘迫不及待地拍下了一條藍色萊茵石鑲嵌的項鍊。


我說貨還未到,要不等到了,您再拍下?

她執意現在就要拿下,「嚇我一跳,我真的怕它被別人帶走了」

「差一點,之前有位客人準備帶走,但她最後遲疑了,說再觀望一下」


事情往往就是這麼簡單。


「這個藍色太漂亮了,我一眼就愛上了」

「但我需要跟您明說,這是60s的項鍊,會有些使用痕跡,上面的是萊茵石,也不是真的寶石」

「沒事兒,我要了」


於是,我的店就這麼開張了。

我挑時間跟世界各地的店長聊天,我們也會聊為什麼那個年代的東西都是人造水晶,卻還具有這麼高的收藏價值。

「回到時代背景里看,那時候技術剛起來,生產高純度玻璃都是比較高級的技術,自然就稀少了。」 一位坐標在西雅圖的中年人說。

「所以判斷『珍貴』與否,不全靠純天然的材質、或是其他外在的表現?」我問。

「Perhaps.」他回答。


在不能出門的日子裡,我開始會偶爾想想「人與物的關係」。人擁有了物,還是物占據了人?他們相互占有嗎?抑或是到最後誰都沒有留住誰?


都說人與人的相遇有緣分在裡面,那人與物的相遇呢?

自然也有一些的吧。

我不知道這條路是什麼樣的景色,或是它根本沒有景色。但我已經出發,便不要再想躲避風暴,因為旅途總有陰晴,你要自己成為那個風暴。


plus

歡迎大家來Danielle’s Vintage Hub閒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