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過河拆橋,枉殺功臣,軍師劉伯溫卻憑藉一首詩保全了性命

清羽傾城 發佈 2020-02-07T21:57:04+00:00

一、機智保命,此人不凡在中國歷史上,許多皇帝都做過這種「過河拆橋」的事情,雖然這樣顯得十分殘忍無情,有違仁義道德,但畢竟也是出於自身朝政利益考慮。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來多少英雄輩,得道多助失道亡!——劉伯溫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程中,君主與大臣之間的利益衝突與矛盾一直是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有許多君王在建國稱帝之後,擔心曾經追隨自己的將士人才的權力過大而威脅自己的地位便會暗生殺心。

一、機智保命,此人不凡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皇帝都做過這種「過河拆橋」的事情,雖然這樣顯得十分殘忍無情,有違仁義道德,但畢竟也是出於自身朝政利益考慮。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他濫殺功臣到了幾乎要把所有陪他打下江山的人都趕盡殺絕。

在朱元璋的暴力重罰之下,他的功臣走的走,散的散,其中很多人都沒有逃脫被他殺害的命運。然而在朱元璋虎視眈眈的許多人當中,劉伯溫卻憑藉他的機智巧法用一首詩保住了性命,這首詩中「得道多助失道亡」一句更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成為千古名句。能在朱元璋面前逃脫被殺害的命運,我們也不難看出劉伯溫的機敏睿智,自然是深謀遠慮之人。

二、聰慧機智,與眾不同

劉伯溫自小就機敏好學,天資聰穎智慧過人,小小年紀便考上秀才,很快就成為了名聲在外的神童。再加上他又師出名門,由於他的優秀成績也十分受到老師的重視與喜愛,還稱讚他是世間少有的奇才,自然是前途無量。

這個學霸級別的人物接受了廣博的知識學習,從四書五經到儒家經典學說,從天文地理到軍事理論劉伯溫都深有研究並且樣樣精通。對於劉伯溫接觸到的事物,他沒有不熟悉的,稱得上是文理兼修。劉伯溫對於文學也是十分精通,詩文具佳,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三、朝政謀略,樣樣精通

對於朝堂政事的處理,劉伯溫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見解。學識淵博的劉伯溫在元末科舉考試一舉就考上了進士,被授予縣丞的官職。當時的元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正處於社會動盪兵荒馬亂之際,人民的生活也是十分黑暗貧苦。但劉伯溫卻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一心想要保障平民生活安定,為民除害除暴安良。

雖然劉伯溫最開始只是一個小官,但他卻深謀遠慮、神機妙算。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十分體恤百姓,深只百姓生活疾苦,為維護百姓利益而打抱不平。他心繫百姓的為官舉措受到了百姓的肯定與讚賞,名聲遠揚。

自古官場就存在勾心鬥角,為了各自利益而進行無休止的爭鬥。「身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雖然劉伯溫為官期間政績斐然,但他也沒能7逃脫官場鬥爭的迫害。最終他不得不被迫辭去官職,在表達自己對官場不滿的同時,也批判著元朝的腐敗不堪。

四、神機妙算,後世諸葛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劉伯溫的足智多謀與深謀遠慮不屬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名聲在外,朱元璋自然對他早有耳聞。得知劉伯溫辭官隱退的消息,朱元璋也是十分歡喜,心想能夠得到劉伯溫的幫助,他推翻元朝的反叛鬥爭便可以增加許多勝算。

雖然說朱元璋只是一個貧苦百姓出生,甚至曾經還當過乞丐,但朱元璋也懂得廣泛接納人才來幫助自己擴充實力。就這樣,朱元璋邀請劉伯溫作為自己的軍事謀臣,為自己出謀劃策。得到了劉伯溫的幫助,朱元璋也算是如魚得水,不僅很快就擊敗了元朝的軍隊,還廣泛收穫了民心從而得到支持。

劉伯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在軍事謀略上十分精通,料事如神。同時劉伯溫還十分體恤百姓,制止朱元璋在戰爭中濫殺無辜。在劉伯溫的幫助下,朱元璋屢戰不敗接連攻破了元朝許多重要城池,直逼元朝大都。沒過多久,朱元璋便如願以償的使得江山易主,建立了新的朝代,定都應天,國號為大明。

五、勞苦功高反被趕盡殺絕

劉伯溫等許多人陪著朱元璋一起打下江山,都是元朝的開國元勛,對於明朝的建立,每一個人都是勞苦功高,功不可沒的。但最終卻被朱元璋趕盡殺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都與朱元璋之前的經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朱元璋祖祖輩輩都是貧苦農民出生,幼時家庭十分貧困,再加上父母早早就離開了人世,朱元璋的生活變得十分艱難。為了謀求生計,他曾經在地主家裡幫忙放過牛,到寺廟裡剃度做過和尚,甚至還流浪當過乞丐……回首他這一路走來也是十分不容易,白手起家經過自己大半輩子的奮鬥才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的位置。

登上皇帝位置的朱元璋深知自己經歷的艱難,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華富貴。因此他也變得生性多疑起來,他十分害怕當年與自己共同打下江山的功臣會妒忌自己的皇位。同時朱元璋也清楚這些功臣的能力,生怕他們總有一天會影響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出於朱元璋極力想要維護自己權力與地位的目的,他便想出了將昔日功臣一網打盡以絕後患,絲毫沒有念及到當年他們一起出生入死是情分。於是朱元璋便下令修建了慶功樓,打著慶祝順利滅元款待功臣的旗號邀請當年所有與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共同慶祝。但實際上這卻是一頓鴻門宴,正在大家開懷暢飲的時候,朱元璋放火燒了整座樓。

六、面對暴君,幸免於難

當時除了劉伯溫和徐達二人,其餘功臣都葬身火海,無一倖免。可見朱元璋的手段是十分殘忍的,對於朱元璋這樣的做法,劉伯溫也是早就預料到了,因此他才得以幸免於難。但對於剩下的兩人,朱元璋也自然會趕盡殺絕,在窮追不捨之下,徐達最後還是沒有逃脫朱元璋的殘害。

劉伯溫見勢毅然決定遠離朝政,便辭官返鄉。朱元璋怎會善罷甘休呢,他暗中派人前往劉伯溫的住處想要將他暗殺,沒有見到劉伯溫的人,反而見到他留下的一首詩:「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 ? 古來多少英雄輩,得道多助失道亡 ! 」在朱元璋看到這首詩後,便幡然醒悟,不再追殺劉伯溫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