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之唐太宗李世民

歷史小碩 發佈 2020-02-08T04:09:29+00:00

唐太宗李世民李淵的皇后有四子,李世民是次子,早在公元615年,李世民便展露了自己的才能,在雁門救下了被突厥困住的隋煬帝,李世民也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才能廣交良緣,更是在公元618年率唐軍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公元617年,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攻占了長安,並定都長安,建立了唐朝。公元618年,隨著隋煬帝被殺害,也標誌著隋朝的滅亡。


李淵的皇后有四子,李世民是次子,早在公元615年,李世民便展露了自己的才能,在雁門救下了被突厥困住的隋煬帝,李世民也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才能廣交良緣,更是在公元618年率唐軍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公元621年,李世民回到長安,憑著卓越的戰功,威望、聲譽也是超過了自己的長兄李建成(當時的太子),因此遭到了李建成猜忌。隨著李世民的戰功越來越顯赫,二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最終在各種原因的交織下,李世民在公元626年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害了李建成,由此也成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唐太宗,也是貞觀之治的開創者。


李世民用人不拘一格,不分新舊貴賤,只要是德才之人,都將他們作為己用,根據實際情況,安置在合適的位子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才能。同時,李世民也是一位明君,善於納諫,隨時以隋朝滅亡的消息來警醒自己。

李世民打破了傳統的門閥觀念,將隋朝的科舉制度進一步地傳承和發揚,使寒門學子也能夠有機會報效國家,也是由此,它的周圍多了很多德才出眾的人物。例如:李靖、房玄齡、杜如晦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李世民都對他們給予了重用,對於那些庸碌之才則或棄或留。



李世民年輕時期基本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知道他登位。為了讓江山永固,他在位期間一直手不釋捲地在學習,而且也要求各級官吏也要認真讀書,並且還一起討論治國學問。而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政治、軍事方面都十分優越。
在太宗之前以及前期,高官之途依舊處於被壟斷的狀態,為了平抑門第,為國家提供更多的人才,同時穩固社會,以立功、立德、立言「三立」為標準,重新評估士族,將無功無德著一應除名,重新編撰《士族志》,同時承襲科舉,廣納賢良。

不僅如此,李世民極重教育,為了提供更為優越的教育環境,建立以國子監為首的京師學,增設校舍,設弘文館……眾多舉措讓一時文教之風大盛。在當朝經學家孔穎達的整理下,將南北兩學頒為《五經定本》(《五經正義》的稿本),為科舉提供了一些基礎。同時立國史館,編選南北朝及隋朝歷史,以示唐室正統並從歷史汲取教訓,用當今的話來說就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公元648年,李世民將他編撰的《帝范》十二篇賜給太子李治,並教導其以古代聖哲賢王為師,做一位好皇帝。在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唐高宗李治繼位,同時也標誌著貞觀前治的結束。而唐太宗李世民也以自己的才能將唐朝帶入正軌,也成為史上的一代明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