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精美的西周雜佩,竟是禮法森嚴的周王朝的標誌

文藏玉器 發佈 2020-01-04T06:40:36+00:00

正如《詩•鄭風•女曰雞鳴》所述,由許多玉件組成的一套完整的「雜佩」,不僅是周代青年男女作為寄寓愛情予以贈答的佩飾,更是貴族們高貴身份的表征。

正如《詩•鄭風•女曰雞鳴》所述,由許多玉件組成的一套完整的「雜佩」,不僅是周代青年男女作為寄寓愛情予以贈答的佩飾,更是貴族們高貴身份的表征。學者賈峨在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中發表的文章《 兩周「雜佩」的初步研究》,有如下考證。

兩周雜佩必備玉件的固定的。除了必備玉件,習見的還有玉蠶、玉管珠。在文獻中常見琚瑀,《說文解字注》玉部:「『琚,佩玉石也。』各本作瓊琚也……琚乃佩玉之一物,不得雲佩玉名也。毛公、大戴云:琚瑀以納間,許君以瑀字廁於石次玉之類,然則名字為石之字誤,無疑。佩玉石者,謂佩玉納間之石也。《木瓜》毛傳云:』琚,佩玉石也。』許君用之,今《毛傳》石偽為名,莫能是正。瑀下不言佩玉石,琚下不言美石次玉,互見也。《詩》 佩玉瓊琚,謂佩玉之間有美琚也。瓊瑰玉佩,謂美瑰在玉佩之間也。」《說文》:「瑀,石之次玉者。」段玉裁註:「……《鄭風》 傳曰:'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又曰:』佩有琚瑀,所以納間。納間者,納於上珩下璜沖牙之中也。『」

西周玉雕工藝繼承了前代的優秀工藝傳統,並在崇玉的心態支配下,賦予玉以倫理精神,推動了貴族愛玉的風尚。《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所謂君子如玉比德,就是用禮制來鞏固王室的統治地位。所以西周王室極其重視青銅禮器和玉器的生產,嚴禁周人酗酒,在祭祀儀式上嚴格規定青銅器和玉器的使用形式。這些規定是等級制的標誌,僭越了禮制,就是大逆不道。

截至目前為止,無論是在關中還是中原地區,尚未發現周王室的陵墓,而西周時期出土的玉器較之殷商並不遜色。這種現象足以顯示西周玉雕工藝處於發展狀態。考古窺察到周王 室對玉器的製作和管理比較重視,只是周初開國日短,百廢待興,王室把精力主要集中於鎮壓殷人。這時的玉佩不過揀玉一、二件,繫繩以佩,並不複雜。

不過百年左右,到了夷孝之世,周原、灃鎬、曲沃、北虢、北滍諸應侯等墓地相繼出土成套的豪華雜佩,而且這種現象經春秋中葉直到西漢前經久不衰。這種驚人的古代雜佩出土現象,震動了眾學者。

這些雜佩的出土證實了西周王朝服玉技藝劃時代的進步。從此,中國古代服飾藝術跨入輕靈精進、奇巧艷麗的新時期。與春秋戰國學術領域的百家爭鳴,同步邁入藝百花齊放的階段。這主要是中國古代富商大賈興於春秋中葉而盛於戰國時代,這些人物運用其豐富的財力,得到崑山之玉和能工巧匠,創造玉雕藝術奇蹟。

《大戴禮記•保傅篇》云:「古者……束髮而就太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居則習禮文,行則鳴佩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 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上車以和鸞為節,下車以佩玉為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沖牙、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行以《采茨》,趨以《肆夏》,步還中規,折返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我們可以看岀周王室對其子弟的教育是多麼嚴格,要求他們做到靜居時必需學習禮文,行動時得鳴動佩玉,下車步行時便以佩玉的音響作為步伐的節度,步行受到節制,改變方向和迴轉也得按照方角和圓規軌跡辦事,前進時身體低俯,後退時身體微仰,然後身上的玉佩就發出有規律的鏗鏘之聲。

由此就可以看岀組玉佩在禮制上所具備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進一步了解西周金文中關於賞賜命服時必然同時賜以「朱黃、蔥黃,或幽黃」雜佩的道理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