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根血管連通大腦最容易堵!很多人半身不遂之後才發現

當代名醫大家 發佈 2020-01-04T06:57:24+00:00


血管是指血液流過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髮、指(趾)甲、牙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體全身。血管按構造功能不同,分為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三種。

動脈起自心臟,不斷分支,口徑漸細,管壁漸薄,最後分成大量的毛細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組織和細胞間。毛細血管再匯合,逐級形成靜脈,最後返回心臟。

動脈和靜脈是輸送血液的管道,毛細血管是血液與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動脈與靜脈通過心臟連通,全身血管構成封閉式管道。人體內血管分布常具有對稱性,並與機能相適應,大的血管走向多與身體長軸平行,並與神經一起被結締組織膜包裹成血管神經束。

我們的血管就像自來水管一樣,年齡越大,血管內沉積的垃圾也就越多。這些垃圾會積累而成斑塊,不及時清理,斑塊會越來越大,血管一天比一天窄,最終把血管堵死了!

▲血管被堵的過程

主動脈和大動脈的管壁較厚,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具有可擴張性和彈性。左心室射血時,動脈內的壓力升高,一方面推動動脈內的血液向前流動;另一方面,使主動脈和大動脈被動擴張,容積增大。左心室不再射血,後主動脈瓣關閉,但擴張的主動脈和大動脈可以發生彈性回縮,把在射血期多容納的那部分血液繼續向外周方向推動,故主動脈和大動脈具有可擴張性和彈性作用,可以將左心室收縮時產生的能量、暫時以勢能的形式貯存,故它們被稱為彈性貯器血管。隨著動脈分支變細,管壁逐漸變薄,彈性纖維逐漸減少,而平滑肌的成分逐漸增多。小動脈和微動脈口徑較小,且管壁又含有豐富的平滑肌,通過平滑肌的舒縮活動很容易使血管口徑發生改變,從而改變血流的阻力。血液在血管系統中流動時所受到的總的阻力,大部分發生在小動脈,特別是微動脈。因此,稱它們為阻力血管。小動脈和微動脈收縮和舒張,可顯著地影響器官和組織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壓的維持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外周血管小動脈和微動脈對血流產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們位於毛細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

在各類血管中,毛細血管的口徑最小,數量最多,總的橫截面積最大,血流速度最慢,管壁最薄,僅由單層內皮細胞和基膜組成,通透性很好,有利於血液與組織進行物質交換,故毛細血管被稱為交換血管。毛細血管匯合成微靜脈,管壁又逐漸出現平滑肌。到小靜脈,管壁已有完整平滑肌層.微靜脈和小靜脈的平滑肌舒縮,同樣可以改變血管的口徑和血流的阻力。故將它們稱為毛細血管後阻力血管。靜脈和相應的動脈相比,數量大,口徑大,管壁薄,易擴張。通常安靜時,靜脈內容納60-70%的循環血量,故又叫容量血管。

我們身上卻有一處血管最容易堵,堵了之後最危險,很多人因此失明了、不能說話了、半身不遂了、甚至癱瘓了才發現,這個血管就是——頸動脈!

當頸動脈堵塞時,主要表現是為什麼呢?這與其堵塞的程度有關。第一,輕微堵塞時,僅表現為頭暈、頭悶不清利,體檢可發現血脂異常增高;第二,短暫性缺血發作(TIA),僅表現為一過性的嘴角一陣發麻,一過性眼前黑朦,短暫單眼失明,一過性的語言不利,過後可恢復如常人。第三,嚴重堵塞者可出現腦梗塞,表現為忽然的意識障礙,可伴有嘴角歪斜,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醒後常伴有言語不利,肢體活動不利,偏身麻木,偏癱等。甚則可危及生命。

▲年齡越大,血管越窄,雜質越多

為什麼頸動脈最容易堵?

為什麼頸動脈最容易堵?

頸動脈即分布於頸部的動脈血管,主要供應頭部的血液,是頭部供應血量最大的血供系統。在我們的脖子前方,氣管兩側,各有一條小拇指粗細的動脈血管,它是血液從心臟流向頭腦部的主幹河流,這就是頸動脈。如果你用手在下頜角往下觸探,就能摸到這兩根動脈隨心臟的搏動而跳動。

因此,當頸動脈堵塞時,對頭部的影響最為明顯,造成頸動脈堵塞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頸部動脈斑塊。

據報導,在中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70歲以上人群中有63%的人有頸動脈斑塊!頸動脈血管內的"垃圾",會隨著年齡增長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形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會導致血管越來越窄!

頸動脈一旦被堵,大腦就會嚴重缺血,8分鐘大腦就會被損傷,出現失明、失語、半身不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梗"、"腦中風"!如果時間再長一些,甚至會出現腦死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