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我不是娛樂圈的人,我這一輩子這一生,就想做一個好演員

今夜有風 發佈 2020-01-05T10:33:40+00:00

【人生需要勵志,也需要一些正能量。不偏不倚,還原一個真實的鞏俐。#我的最佳頭條#】「我覺得裝嫩的角色我演不了,我裝不了嫩。」談起自己還能飾演的角色時,鞏俐毫不掩飾,笑言自己裝不了嫩了。

【人生需要勵志,也需要一些正能量。不偏不倚,還原一個真實的鞏俐。#我的最佳頭條#】

「我覺得裝嫩的角色我演不了,我裝不了嫩。」

談起自己還能飾演的角色時,鞏俐毫不掩飾,笑言自己裝不了嫩了。想來的確如此,畢竟也是快奔六的人了……

前段時間,成龍大哥探班《中國女排》片場的一段畫面曾熱傳了一陣子。

在畫面中,令人驚奇的不是成龍,而是郎平的扮演者——鞏俐,其形象與郎平本人簡直貌似又神似,網友評論其裝扮還原度高達90%以上。

隨著《中國女排》上映的臨近,鞏俐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熟悉鞏俐的人,或許天然對她有種崇拜感。這種崇拜更多的是來自精神上的仰視,而非物質上的淺淺傾慕

如果在華人影視圈論資排輩的話,鞏俐必定會榜上有名。

換個角度來講,在眾多的華人女演員中,鞏俐早已成為一種難以企及的存在,也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有後來居上者。

鞏俐其人,霸氣,正如其面相一般,稜角分明,亦傲骨嶙峋

之前有媒體問到:「如何看待沒作品也來走紅毯」這一「毯精」現象?對於這個有明顯火藥味兒的提問,換做別人大機率是騎虎難下,或者不予置評,畢竟是個得罪人的事兒。

鞏俐底氣十足,言到:「如果自己有10部電影,我非常願意來走10次紅毯,因為可以宣傳電影,而自己沒有作品,還來走紅毯,那簡直就是腦子有毛病!」

鞏俐的那份底氣,不是憑空的任性,而是骨子裡的剛毅

這份百折不摧的剛毅,見證鞏俐三十年,由青澀嬌艷,到雍容華貴,由小小一隅,到走向海內外,直至成為一面扛鼎大旗。

「我不是娛樂圈的人,不要把我放在娛樂圈裡。我不喜歡把精力放在沒有用的事情上。」

在去年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期間,鞏俐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到。

鞏俐的回答,也恰好解釋了為什麼鞏俐極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內。不喧譁、不張揚,對工作事業的專注,也是鞏俐頗受圈內外人尊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自1987年首次參演人生第一部電影《紅高粱》之後,鞏俐在演藝的道路上一路馳騁,30餘年間,總共參演35部電影。

相比之下,鞏俐的確算不上一個高產出的演員,但她的參演的每一部作品,都能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電影節期間,有媒體問到自己的造型怎麼這麼低調時,鞏俐直言:

這是電影節的紅毯,是關於電影的盛會,我們出於對電影的尊重,在紅毯上應該避免穿著過於誇張和滑稽的服飾,那樣做是很不好的。

坦蕩直率,從不婉轉矯飾,這就是鞏俐,只因為在她骨子裡,深埋了對表演的尊重,以及對工作的無限熱忱

正是這份對演員身份的敬畏之情,讓鞏俐得以一步一步登頂影人神壇。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鞏俐開始了與中國第五代導演長達15年之久的合作,其代表作也助力中國電影衝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連續包攬威尼斯、柏林、坎城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金獅獎、金熊獎、金棕櫚獎,還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等榮譽。

在與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的相互成就中,鞏俐亦逐步登陸國際舞台,成為外國影迷口中的「最美東方面孔」。

2010年5月,鞏俐還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司令勛位,成為華人電影圈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性演員。

鞏俐還是唯一一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女演員,同時她還擔任過威尼斯、柏林、東京、上海、台灣等五大A類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評審團主席,在世界影史上,只此一例。

1965年末,鞏俐出生在遼寧瀋陽,祖籍山東。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經濟學教授。在很小的時候,鞏俐就隨父母遷回濟南生活。

童年的時光,總是短暫又快樂。鞏俐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小小的女兒心裡,深埋了一顆未來歌唱家的心愿

從小學到中學,鞏俐在追求自己小願望的道路上孜孜不倦。

然而面對高考的失利、父母的不支持,鞏俐開始一度懷疑自己,默默問自己:

自己是不是錯了?是不是應該跟其他同齡人一樣,找份安穩的工作,嫁個體貼的老公,繼而養兒育女,直至了此餘生?

在痛苦地思想掙扎中,在所有的質疑聲中,還好,鞏俐沒有放棄那份對藝術夢的執念。

1985年秋,拿著父母給她的30塊人民幣,20歲的鞏俐一個人搭乘夜間綠皮火車,從濟南出發,站了8個多小時,前往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應試,最後被中戲表演系特批錄取。

從她以後的日子裡,我們逐漸明白了一件事兒,鞏俐對於表演的執念,都始於最初對命運破局的執念

相比當下新崛起的這批優秀電影人,諸如陳道明、徐崢、吳京、黃渤、張涵予、王景春等人,大器晚成似乎都成了電影圈內一種難以打破的慣例,鞏俐的出道與成名之路卻顯得尤為順坦。

其實,在這些看似幸運眷顧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和努力,旁人又如何看得明了?

1987年初,鞏俐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中戲大二學生,《紅高粱》劇組副導演楊鳳良去中戲挑苗子,偶遇鞏俐。

其後,楊鳳良向張藝謀舉薦,一番臨場測試後,張藝謀覺得,這人,找對了!中國影史上經典的「我奶奶」形象由此誕生。

「白天在高粱地里摸爬滾打,練習騎毛驢、坐轎子、挑擔子,還要忍受太陽曬、蟲子咬。晚上回到住所後,又要總結研究白天拍戲的問題,開會看樣片,聽導演指導。一天下來,骨頭架子都要散了。」

當談起拍攝《紅高粱》時的體會,鞏俐直言「短短几個月時間,吃了若干年從未吃過的苦」。

《紅高粱》讓一代國際巨星嶄露頭角,影片榮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也為中國電影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

1991年元旦,雄心勃勃的張藝謀決心拍攝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秋菊打官司》。鞏俐結束在外地的拍攝後,換了身舊大衣,就直奔陝西隴縣。

到劇組的頭一天,鞏俐一改往日青春美少女的形象,換上土裡土氣的衣裝,扮作一個大肚子農村孕婦

為了進行前期的劇情生活體驗,鞏俐與搭檔劉佩琦以「夫妻相稱」,以外來戶的身份住進村子裡。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鞏俐甚至學會了陝西方言,村民曾一度認為,這就是兩口子。村裡大娘也常常叮囑劉佩琦:婆姨有了身子,出門包好頭巾,別讓風吹著了……

這種逢戲必先體驗角色爾後深入其中的作風,伴隨著鞏俐的每一部作品。

在《紅高粱》里練習挑一百多斤水,在《藝伎回憶錄》里實打實的扇巴掌,在拍《歸來》時先去養老院生活了一個多月,每日裡與失憶症老人朝夕相處……

這份執拗與較真,只因對電影的尊重,只因對表演事業的專注。

很多人讚嘆鞏俐出場,必自帶氣場。而所謂氣場,全都是因為有腳踏實地的支撐,方能勢壓群芳。

如果徒有軀殼,氣自何來?

有人評價演員能分四種:

第一種演員,自己像啥,就只演啥;

第二種演員,自己演啥,都不像啥;

第三種演員,自己演啥,就像啥;

第四種演員,自己演啥,就是啥!

毫無疑問,鞏俐屬於第四種人。

在鞏俐扮演的眾多角色中,既有淳樸農婦、睿智總監、頭牌舞女,也有冷艷毒梟、飛天童姥、隱忍女王,頑強、執著、反叛、憂鬱、溫柔、刁蠻、狠辣、為愛悽苦……

各種不同的性格人物,在她的精湛演繹下,刻畫入木三分。

不嬌柔,不掩飾,不做作。

很多人欣賞鞏俐,給人一種很真實的存在感。

「演員這個職業是一個長青樹,如果是個好演員的話,只有你自己不願意做這一說,沒有說退休這一說。」 ​​​​

在談到女演員人到中年無戲可拍的焦慮感時,鞏俐卻不以為然。

面對媒體對於影片角色自己是如何選擇的問題,鞏俐毫不掩飾,笑言自己年齡擺在這裡了,「我覺得裝嫩的角色我演不了,我裝不了嫩了。」

對於拍戲演電影,鞏俐始終有著一份堅守。鞏俐喜歡挑戰各種不同的複雜的人物設定,從不眷戀於一個固定類型的演繹,在舒適區之外,尋求價值釋放。

也正因為如此,即便在四十歲才征戰好萊塢時,面對《007》「邦女郎」這樣極其難得的邀約角色,鞏俐最終還是拒絕了,因為她覺得「人物簡單了,讓我沒有太多的發揮的機會」。

其實,鞏俐這種說法還是過於委婉了,說白了,她只是不屑於做花瓶,沒意義

即便只是走走過場,就能給自己輕鬆貼金暴漲身價兒,可是,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拒絕就拒絕,無所謂。

在流行跨界和明星綜藝橫行的大環境下,很多人爭先恐後擠破頭,我們卻很難見到鞏俐的身影,甚至連接的代言都寥寥無幾。

「我覺得我的精力非常有限,我覺得我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了,我這一輩子這一生,我就做一個好演員,為大家奉獻好的作品就可以了。」

平實的言語,難掩霸氣的靈魂。

在眾多影后影帝面前,這是唯一一個登頂「皇」位的女人——鞏皇。

走得了紅毯,也吃得了瓜子

在接受家鄉媒體參訪時,鞏俐言語之間,無不透露著濃濃的煙火氣息。

「山東有很多好吃的,這次來坎城,我就專門帶了山東瓜子,三大包吧,我特別喜歡吃。空閒的時候可以喝喝茶、嗑瓜子。然後就是炸油條、炸油餅、餡餅,還有甜沫,都很好吃……」

這就是那個在坎城紅毯上,連主辦方都要為之清場三分鐘的那個鞏俐。

看過網友有句文,拿來形容鞏俐,感覺特別貼切:

處變不驚而不裝腔作勢,身居高位卻不盛氣凌人,和風細雨,讓人相處舒服。

其實,於鞏俐本人來講,哪裡有什麼氣場不氣場的?

她原本就是這樣的人!倔強、執著,也從不慣著自己,僅此而已吧

[原創不易,如果小夥伴們覺得還行,斗膽向您求個贊、求個關注,謝謝]

一個90斤的80後瘦子,用文字打動自己;

於平凡中見真知,讓每一天都充滿向上的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