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助中考:學生沒有緊迫感,不知道「大戰」將近怎麼辦

心理pm 發佈 2020-02-08T13:20:16+00:00

但有的學生好像沒有一點緊迫感,每天該玩手機還是玩手機,該不學習還是不學習…最後還是要提醒一點:適度的緊迫感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但過度的緊迫感絕不是什麼好事,請各位家長、老師、同學把握尺度。

現在距離中考就只有不到5個月了。但有的學生好像沒有一點緊迫感,每天該玩手機還是玩手機,該不學習還是不學習……就剩下家長和老師干著急!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改變這個局面,讓學生有點「大戰」臨近的危機感?

解決問題以前一定要先把問題找准了。從心理層面來看,學生沒有危機感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一、缺少代入感

一部分學生的內心並不清楚中考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可能家長會有一連串的聯想:中考成績好了,意味著能上一個好的高中,上了好的高中意味著更大的機率會上一個好的大學,然後找一個好工作,然後開啟自己的輝煌人生。但這是家長自己經歷過之後,才能這麼清晰地看透這些關聯性。對於初三的學生而言,他們本身年齡小、閱歷少,他們也許能講出上述的道理,但也就只停留在講出這些道理的層面了。在這部分學生的心裡,對於「中考好成績-好高中-好大學-好工作-好的人生」這種內在的關聯性其實沒有概念,他們不能認識到中考「對自己而言」有什麼重要意義,所以他們自然也不會有很強的學習緊迫感。

二、內心壓力太大

心理諮詢中有一種現象叫做反向形成,意思是人們把潛意識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慾望和衝動,轉化為意識中的相反行為。如果學生的內心壓力過大,大到他自己無法承受時就可能會出現反向形成的情況,那就是表現出毫無緊迫感的樣子。例如:家長或老師看到一個學生每天嘻嘻哈哈,故作輕鬆,毫無中考壓力的時候,事實上有可能他的內心已經快被考試壓力壓垮了。

三、熱衷考前突擊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都清楚有一種學生很善於考前突擊複習,而且經過突擊複習考試成績確實也還不錯。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堅信一個觀點:我沒必要提前那麼久複習,我每次考前突擊複習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次中考也不例外,所以我現在先玩,等考前兩個月的時候再複習就好。

四、自卑心理

有一部分學生,內心堅信自己不是學習的那塊料,無論怎樣複習中考成績也不會好,所以乾脆早早地就繳械投降放棄複習了。家長或老師在日常與學生的對話中也能感受到,當學生每次提到和學習、考試相關的話題時,他們總會表現得情緒很低落,言語間總是透露著不相信自己,對考試不抱希望的信念。

五、預留「退路」

有一部分學生受電影、電視、媒體的影響,為了能給自己逃避困難找一個藉口,他們宣揚讀書無用論。他們會在一些電商或遊戲平台賺錢,而且賺得還不少,所以他們就會覺得不如早點結束學業,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些「工作」中去,肯定能賺更多的錢。

六、對時間沒概念

還有一些學生,他們知道還有不到5個月就要中考了,他們也知道中考的重要性,但是他們不知道5個月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也不知道這麼長的時間到底能改變什麼,或者能造成什麼樣的損失。所以每天還是保持和以前一樣的學習節奏,按部就班沒有緊迫感。

學生沒有緊迫感的心理原因,大概就是上述這六種,明確了問題,下面我們來逐一解決:

一、缺少代入感

如果學生缺乏對於「好的中考成績-好高中-好大學-好工作-好的人生」的這種關聯性的深刻理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帶著他們去體驗。家長可以帶著學生去實地參觀不同檔次的高中、大學,通過觀察、和老師學生聊聊天,甚至是進到圖書館、自習室去閱讀、上自習課,來讓學生直觀地感覺到好學校與普通學校之間,在硬體設施、學習氛圍、老師水平、學生素質之間的差別。當他近距離地體驗之後就會有新的感覺,那個時候他就會明白中考成績和自己有什麼關係了。如果當地的學校不讓進,家長沒法帶著學生實地體驗的時候,也可以帶著學生去體驗不同的工作,當學生「近距離」地看到不同職業之間的差別時,也能激發他們對中考的代入感。

二、內心壓力太大

巨大的心理壓力無非是源自於:努力之後,依然感到自己達不到自己內心定的目標。這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多地去關注了中考成績本身而非當下的學習。即使時間再緊迫,現在離中考畢竟還有四五個月的時間,而要想考出好成績也是在經過了這幾個月的努力之後而不是現在。所以,嘗試著將注意力從中考成績轉向當下,當你更多地去關注今天熟練掌握了哪個公式,今天填補了語法上的哪些空缺時,來自中考成績的壓力自然就會減弱了。而且如果能關注自己每天的進步,就能一步一步地累積自信心,這也是有助於緩解壓力的。

​三、熱衷考前突擊

那些熱衷考前突擊的學生,他們的優勢在於:1、學習能力強,考前突擊確實能提升成績;2、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但是事情都有正反兩面,熱衷考前突擊的學生,他們的劣勢在於:1、之前的考前突擊複習,必然導致知識掌握得不夠牢靠,只能應付當時的考試卻沒能形成長期記憶;2、之前的考前突擊複習,應對的都是階段性的考試,所以他們在知識的系統性上是比較欠缺的;3、過度得自信就是自負,自負的結果就是輕敵,輕敵不重視中考這絕對是中考的大忌了。

這部分學生之所以熱衷於考前突擊,本質的原因是他們認為考試不需要自己使出全力,所以平時可以留出足夠多的精力來玩和休息。對於這部分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看到中考和以往的考試都不同,需要他使出全力。具體方法是:

(一)讓學生認識到中考的重要性

家長和老師需要向這部分學生充分說明中考的重要性,具體方法可參照上面增強代入感的那部分內容。

(二)讓學生認識到中考的難度

家長和老師還需要向這部分學生介紹清楚,中考考的是之前學習到的知識的匯總,裡面會考察大量知識的連貫性、知識的系統性,和知識的發散性,其難度會超過之前的任何一次考試。

(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需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之前突擊複習時,沒有形成長期記憶,而且缺乏知識的系統性等不足。讓學生認識到這些不足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他回憶很久之前學過的知識點,或者考察知識的一些細節性內容。

當學生能夠認識到「敵人」的強大和「自己」的不足時,他們就會重視這次考試,從而放棄投機取巧的信念,全力投入到中考的準備中。

四、自卑心理

在學習上有自卑心理的學生,他們的內心往往有著這樣的信念:我總是學不會,總是記不住,總是考不好,我無論多努力都不行,我根本就不是學習的這塊料。

對於這部分學生,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扭轉他內心「我不是學習的這塊料」的不合理信念。具體做法就是:陪著學生一起回顧他之前的學習歷程,看有沒有哪次考得不錯的,或者某個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哪怕只有一次都行。如果找到了,家長和老師就陪著學生一起去回憶,當時為什麼能考好或者為什麼那個知識點掌握得那麼紮實。是考前認真複習了?還是對那個知識點重複背誦了?或者其它什麼好辦法?當找到這個原因後,家長和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再「嘗試著」做一次,繼續去認真複習或者重複背誦,看是不是還能考出好成績或掌握新的知識點?因為是「嘗試著」去做,所以萬一真的失敗了也不必氣餒,還可以「嘗試著」做第二次。如果成功了,家長和老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幫他認識到並非他不是學習這塊料,而是之前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只要學生能掌握科學的方法,提分是可以實現的。當這些學生意識到,自己之前成績不好是因為「外因」而非「內因」時,他們就會重燃希望了。

這裡要提醒一點就是:對於內心自卑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和自己比較而不是和別人比。可以以一周為一個時間節點,只要在某一個細節上(如詞彙量,或某物理公式),這周的自己比上周有提升,下周的自己比這周有提升就行。

五、預留「退路」

對於這部分學生,家長和老師要向他們介紹清楚:無論他們看到的社會表象是什麼,受教育才是門檻最低的高貴。具體方法可參照上文中提到的,帶著孩子去近距離地體驗不同的工作之間,到底會有怎樣的落差。

六、對時間沒概念

對於最後一部分學生,他們不清楚現在離中考還有多長時間,他們也不清楚這段時間裡自己能做出哪些改變,能創造哪些收穫。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制定目標+制定計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可視化」地感受到時間概念:

(一)制定目標

1、制定最終目標

和學生一起,制定出一個清晰具體的最終目標,例如中考提升30分。

2、拆分子目標

因為最終目標很難輕鬆實現,因此需要先將它拆分至容易實現的子目標,例如:

(1)為了實現最終目標,需要實現在三模考試時提升25分的子目標;

(2)為了實現上面的子目標,需要實現在二模考試時提升20分的子目標;

(3)為了實現上面的子目標,需要實現在一模考試時提升10分的子目標;

(4)為了實現上面的子目標,需要在一模考試時語文提升3分,數學提升2分,英語提升5分……;

(二)制定計劃

在各個子目標的基礎上,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例如:

1、為了實現語文提升3分的子目標,我第一周需要學習什麼、第二周需要學習什麼、第三周需要學習什麼……

2、為了實現數學提升2分的子目標,我第一周需要學習什麼、第二周需要學習什麼、第三周需要學習什麼……

3、為了實現英語提升5分的子目標,我第一周需要學習什麼、第二周需要學習什麼、第三周需要學習什麼……

當學生能夠把目標拆分成非常細的子目標,並為每個子目標都制定出計劃時,他就會因為每周排滿的學習任務而產生緊迫感了。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點:適度的緊迫感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但過度的緊迫感絕不是什麼好事,請各位家長、老師、同學把握尺度。

歡迎評論,我會對每條評論進行回復。

【心理PM】專注於提供心理層面的解決方案,敬請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