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可去的我們,或許可以在家辦個展覽:扉美術館作品徵集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0-02-08T17:00:36+00:00

抗疫期間,「家」成了我們的庇護所,它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空間,更是容納了以個體為單位的生命記憶。如果說美術館是所有具有創造性作品的集聚地,那我們的家也可以成為一個集聚創造性行為的美術館。近日,扉美術館發起了以「家就是美術館」為主題的作品徵集,邀請市民和美術館分享這段日子裡你在家的故事

蝸居在家的日子裡,我們通過手機去了解各種事件的發生,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如何受到疫情的影響:買不到口罩就用果皮做口罩的大爺,或是在家釣魚、用瓜子拼圖的百無聊賴……

(圖片來源於網絡)

抗疫期間,「家」成了我們的庇護所,它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空間,更是容納了以個體為單位的生命記憶。如果說美術館是所有具有創造性作品的集聚地,那我們的家也可以成為一個集聚創造性行為的美術館。

近日,扉美術館發起了以「家就是美術館」為主題的作品徵集,邀請市民和美術館分享這段日子裡你在家的故事。作品可以是一個視頻、一個物件、一段聲音/旋律、一幅畫、一盤菜、一張照片等,並附上一段文字簡述你的經歷和故事。無論焦慮、積極或坦然,重要的是你如何通過你的作品來定義其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所展現的「創造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家就是美術館」

在家裡開發打桌球和做遊戲的空間,用一根釣魚竿改變魚缸原本的觀賞功能……這些具有創造性的行為是普通人在面臨「公共空間」消失的時候在家中去創造「公共性」。他們用各種方式在家裡創造具有更多使用功能的空間,而這些空間都是短暫的,就像疫情一樣。

儘管蝸居在家,我們仍可以觀察和創造。比如,通過陽台外景,你觀察到對面樓房亮起的燈的數量是否有所改變,家裡的地面是否比以往更乾淨,冰箱裡存放的食物與往常相比有什麼不同,書桌上都擺放著什麼物件等等。你可以通過照片、視頻或繪畫等不同的形式記錄下這段時期你的想法和經歷。

徵集的第一批作品將在2月10日晚以線上展覽的形式呈現,未來會在扉美術館的展廳展出。扉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徵集和展覽的方式,讓大家用新的眼光去觀察和感受「家」,並透過普通人的「創造性」看到一個更為真實的社會圖景。平凡如你我,也真切地活在歷史中。越細微的日常越接近真實,而每一位個體的記憶都值得被銘記。疫情阻隔了人與人的相見,但與此同時,積極自發的聯結也在悄然發生。我們相信,無論線上線下,重建人與人之間的聯結都有其意義和力量。

附:

參與方式

方式一:把你的作品和文字簡述發送至郵箱 fei@feiartecture.com,郵件主題註明「家就是美術館 + 姓名 + 作品名」,並在正文里簡要說明創作的時間和地點,如:2020.02.08 重慶家中。

相關安排

線下展覽時間:待定,具體日期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