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貨幣體系演變:捍衛信用到發行泛濫,宋朝衰落的重要導火索

點點歷史 發佈 2020-02-08T19:16:22+00:00

雖然宋朝的軍事力量上一直十分弱,但是它並不是貧窮的王朝,相反宋朝的富有和商業的發達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宋朝在中國金融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這是因為在宋朝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個以國家公權力為支撐的紙幣系統。

文:點點歷史

自從唐朝安史之亂喪失了大片邊塞土地之後,後來建立的宋朝在抵禦外敵上一直處於弱勢,甚至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年間,宋王朝已經無法保證自己中原霸主的正統地位,無力和與其三足鼎立的金、遼兩國抗衡。

雖然宋朝的軍事力量上一直十分弱,但是它並不是貧窮的王朝,相反宋朝的富有和商業的發達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宋朝在中國金融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這是因為在宋朝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個以國家公權力為支撐的紙幣系統。

北宋年間,統治者對於商業扶持力度加大,北宋商品經濟發展迅速,用金屬製作的貨幣不適應當時社會,另一種信用貨幣「交子」應運而生

在唐朝以前,國家一直實行的都是「重農抑商」的政策,但是在唐朝後期,因為商業的極度發達帶來了極大的物質財富,因此唐王朝政府慢慢將政策轉變成了扶商政策,唐朝成為國家商業政策轉變的轉折點。

因此等到北宋年間,朝廷的扶商政策變得更加明顯,對於商業的扶持也更加用心,因此北宋的商業快速發展,經濟極度繁榮。

和唐朝一樣,商業的繁榮帶來了銅幣的大量需求,但是受限於古代開採的落後技術,銅幣的生產量一直滯後於人民勞動生活中所需要的數量。

再者北宋的對外貿易也是十分發達,宋王朝生產的眾多產品在海外也廣受歡迎,而宋王朝也接受其他國家遠渡重洋的各種奇珍異寶。

出於對於北宋錢幣的信賴,因此兩國交易之時,直接用宋朝的錢幣作為結算貨幣,外國商人大批地將宋朝銅幣帶回本土,在他們國家內部使用,而宋朝本土的銅幣就越來越少。

再加上其他的外在原因,北宋時期某些地區也出現了極其嚴重的錢荒。而當時的益州,如今的四川就是這樣一塊區域,因為益州缺銅,因此這一地區的錢荒十分嚴重。也正是因為這種惡劣狀況的出現,當地政府只好用產量豐富的鐵鑄造鐵幣來代替銅幣。

但是因為銅難開採產量低,而鐵相對來說產量豐富,故鐵賤而銅貴,銅對鐵的兌換比率是一比十。史書中曾經記錄過一件軼事,說當時在益州如果要買一匹布,需要支付兩萬文鐵錢,重達五百多斤,由此可見鐵幣的使用十分的不方便,在商業活動中會造成巨大的阻礙。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出現了一種特殊的金融機構名為交子鋪,顧客可以把自己手中的鐵幣交給交子鋪,而交子鋪會給予客人存款憑證,客人可以憑藉憑證隨時支取兌換鐵幣。

這樣的存款憑證就是所謂的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但是當時的交子交易仍然是私人交易,並沒有官府在背後背書,因此這種交子又稱之為私交子。

北宋出現穩定的紙幣支付手段,並非偶然,因為當時的宋朝的科學技術也為紙幣出現提供了支撐。哪怕是科技發達的現代,假幣問題也是十分頭疼的問題,在古代也是如此。

但是當時宋朝擁有先進的印刷技術,可以製作出印刷銅板或者是三色的印刷版本,再加上其他防偽標誌,假幣難以模仿。

後來交子鋪發現挪用錢幣,很大可能不會被客人發現,於是交子鋪開始挪用客人在鋪子裡面的存款,這就造成了客人無法兌換錢幣的情況。

隨著交子鋪的交易量越來越大,而交子無法兌換的情況也頻頻發生,益州地方政府開始出面,將交子鋪交易的權利交給了十六家信譽良好的店鋪,自此交子鋪的交易背後開始出現官方力量。

紙幣的出現促進了宋朝經濟的發展,為了維護貨幣信用,宋朝政府制定一系列貨幣政策維護紙幣的流通

(一)核定交子的發行量

在益州地方政府規範了交子行業十餘年後,北宋朝廷卻深陷戰爭泥沼中。因為和遼、西夏兩國的連年交戰,軍費開始吃緊,而國庫已經無法支撐越來越大的軍費短缺,因此有轉運使奉勸宋仁宗在交子業務上下功夫。

因此宋仁宗聽取的朝臣的建議,停止了益州地區的交子業務,並且下令收回了所有已經發行的私交子,在益州各地設立交子處,正式接手益州的交子業務,實施了國家壟斷。

之後國家發行了更加製作精良的交子,因為是官方發行,被民間稱之為官交子。因為背靠官府,因此任何偽造交子行為都是觸犯法律的,可以歸類於偽造官府文書一類,嚴重的可能會砍頭,因此民間的偽造事件也在最大的程度上被禁止。

官府發行的第一批交子金額高達一百二十六萬貫,而政府的準備金只有三十六萬貫,因此官府一下子就收穫了多達九十萬貫的社會財富。

宋仁宗規定了官交子的替換周期,一般每兩到三年就回收全國交子,然後根據準備金的數量來核算髮行量,來避免發行過多出現的通貨膨脹。

舊交子在到期後就不能再使用,只有新交子才能在市面上流通,這樣朝廷就能準確把握國家的金融狀況,從這其中就可以看出北宋政府在金融方面的長處,懂得運用合適的貨幣政策。

後來出現的會子也嚴格核查發行量和發行期限,明朝的思想家黃宗羲曾經在《明夷待訪錄》讚嘆會子的聰明之處:

「然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一界,備本錢三十六萬緡,而又佐之以鹽酒等項。蓋民間欲得鈔,則以錢入庫;欲得錢,則以鈔入庫;欲得鹽酒,則以鈔入諸務;故鈔之在手,與見錢無異。其必限之以界者,一則官之本錢,當使與所造之鈔相准,非界則增造無藝;一則每界 造鈔若干,下界收鈔若干,詐偽易辨,非界則收造無數。宋之稱提鈔法如此。」

(二)制定錢會中半制度

在北宋覆滅之後,南宋建立。南宋重新發行了一套紙幣名為會子,發行會子也是為了便於商業交易。雖然當時的會子和銅錢的價值是相同的,但是金銀的使用是要繳納稅款的,而會子則不需要,因此百姓更寧願用會子。

到之後會子得到了普及,官府分發俸祿和軍費等支出費用時大多是用會子,而收繳稅款時大多用錢幣,國家收入中十分之九是銀錢,十分之一才是會子。

但是正因為是這樣,在南宋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交子反而大量回流,導致市面上交子的數目很少,交子貴而錢幣輕。

在辛棄疾的《便民疏》中就曾記錄當時的狀況:

「往時應民間輸納則令見錢多而會子少;官司支散,則見錢少而會子多。以故民間會子一貫換六百一二十足,軍民嗷嗷,道路嗟怨,此無他,輕之故也。」

後來南宋政府意識到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會子和銅錢的待遇不同的緣故,因此南宋政府就此頒布了錢會中半制度,即取消之前會子和銅錢兩者的不平等地位,讓會子和銅錢各在財政收入中占據一半。

宋朝後期,由於戰爭軍費吃緊,政府大量發行交子,導致社會購買力下降,同時民間財富被掠奪,宋朝的貨幣體系變得搖搖欲墜,最終導致宋朝逐漸走向衰弱

上述曾經說到,北宋政府將益州的交子業務收歸國有就是因為戰爭的緣故,軍費吃緊讓皇帝開始在貨幣系統上下功夫,宋仁宗是第一個,但不是最後一個。

在宋神宗在位期間,因為實在湊不齊軍費,宋神宗就在沒有收回舊交子的情況下,再次發行一百二十六萬的交子,但是卻沒有增加準備金,這就是相當於官府直接把相同數額的社會財富轉移進了國庫。

其實當時那麼多的交子投入市場,百姓不知道是朝廷動了手腳,人們只是知道交子的數目變多了,當時貨物卻變少了,交子貶值了,購買力下降了,並沒有其他深刻的感知。

但是因為是官方發行的交子,因此信譽較高,人們都比較相信官交子,因此雖然朝廷並沒有足夠的準備金支撐官交子的購買力,但是官交子的貶值幅度依舊不大,但是朝廷卻在不知不覺中擄走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如果僅僅是這樣一次的交子超發也會釀成什麼大錯,但是宋朝皇帝在這樣的行動中嘗到了甜頭,因此之後又多次超發交子,於是造成了交子大面積的貶值,而皇帝則在這一過程中掠奪了大批的民間財富,自此北宋交子紙幣系統在戰爭中變得搖搖欲墜,直至崩潰。

而南宋政府重新建立了會子紙幣系統,但是和交子的下場也是如出一轍,皇帝們利用會子不過為了人們的辛勤勞動而創造的財富,而會子也在戰爭的鐵蹄下崩潰。

雖然宋朝的軍事力量十分薄弱,但是其經濟實力十分強勁,並且宋朝政府處理金融的手段也遠超當時世界的其他國家。

首先在宋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在金融業中走在世界前列。甚至早在那時,宋朝政府就已經了解到貨幣的發行和購買力之間的關係,即所謂錢幣貴賤問題,嚴格控制交子的發行量,也了解到紙幣的平衡,需要把紙幣和銅錢放在相同重要的位置,但是殘酷的戰爭和昏聵的宋朝政府直接將紙幣系統送上了絕路。

參考歷史文獻:

《便民疏》

《明夷待訪錄》

《宋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