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呼吸科醫生的自白:我在隔離病房的5天

新民晚報 發佈 2020-02-08T20:52:49+00:00

雖然他們看不到我的臉,但在交流中,這冰冷的防護服似乎也有了溫度,雖然它笨重、悶熱,卻有無數的醫護人員甘願著衣、負重工作。


編者按: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的謝國鋼醫生,2月1日報名了支援上海公共衛生中心醫療隊。清晨5點,值班的他接到了報到的電話通知,連家都來不及回,就匆匆奔赴了「戰場」。要知道,謝國鋼醫生12月份才剛剛結束為期半年的援滇工作,如今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而且更為艱辛和危險。


還記得年前跟謝醫生聊天,問他是不是又沒得休假了。他回答我:隨時ON CALL。言語形容不出我當下的感受,但作為一個普通市民,有這樣的醫生守護我們的健康,安全感滿滿。

撰文 | 謝國鋼

得知醫院要組建支援上海公共衛生中心醫療隊的消息後,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專業對口,又是共產黨員,在當前這種形勢下,無需動員,迎著危險必須得上。只是沒想到,開赴戰場的命令來得如此之快,在醫院值24小時班清晨五點多接到了醫務處緊急電話,通知我當天上午出發去上海公共衛生中心報到,一派不見硝煙的戰場氣氛。回家準備是來不及了,讓家裡趕緊收拾一些日常用品送到了醫院。

我們這批醫療隊包括一位醫生和兩位護士,醫院領導舉行了簡短的歡送和慰問儀式,張旻主任再三叮囑我既要做好防護,同時用自己良好的專業能力盡心做好患者的診治和心理疏導。隨後,我們便踏上了征程。

有朋友問我怕不怕。這個真沒有。恐懼源於未知,信心來自通曉。既然知道了病毒的傳染性,只要思想重視、認真做好防護,就無感染之虞。

還有朋友說我要去受苦了,這個真不算啥,想想我們學科帶頭人周新教授在除夕之夜就遠赴武漢投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鬥爭,身先士卒、不辭辛勞。在如此榜樣面前,我們就不覺得辛苦了。

來到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我們迅速和其他醫院來支援的醫療隊匯合。公衛的領導特彆強調了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與救治病人同樣重要,如果醫務人員不能做到零感染,那我們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將來就不能說取得完全的勝利。這番話振聾發聵,也對我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接下來的重頭戲順理成章就是培訓隔離服的穿脫流程。在傳染病的防治過程中,隔離衣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既保護醫護人員自己,又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播散,避免了交叉感染,因此,熟練掌握隔離衣穿脫過程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是極其重要的。第一次穿戴隔離衣難免手忙腳亂,公衛感染科的老師既嚴格又耐心,監督我們每個人反覆練習,逐個過關才放行。培訓和練習整整花了一下午的時間,不過這是非常值得的,準備越充分,我們被感染的機會就越小。

在我們自己的咽拭子採樣結果確認陰性後,我們連夜進入了病房大樓,開始熟悉病區環境,了解病人收治流程。進入這棟病房大樓後,我們在接下來的兩周內再也不能踏足大樓外,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均為封閉式管理,當然,電話和消息是暢通無阻的,時刻能與外界保持聯繫。

第二天,我們正式踏上工作崗位,開始投入緊張的戰鬥。我所在的A1病房大樓則主要收治輕症患者,衛健委聯合專家組每天會對收治的患者進行集體視頻查房,而我這裡的任務主要就是日常病區查房,把病人的病情變化情況提供給專家組,及時發現重症患者給予更積極的救治。既有大量的文書工作需要完成,又要時刻關注自己管理的病人的檢查化驗結果和病情變化,工作量還是相當大的。然而,最耗費精力同時風險最大的還是進入隔離病房近距離接觸患者。

新病人來了,採集病史可以通過與患者電話完成,但了解病人情況還是必須進入病房面對面完成。每個新病人我們都需要進行體格檢查和心電圖檢查,對患者狀況進行評估以決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面戴N95口罩、身著厚重的隔離衣,在封閉的病房裡工作,步履遲緩、感覺呼吸都很費力,時間一長,渾身淌汗,護目鏡一片茫然。在我的工作經歷中,這是最痛苦的工作環境,然而,在這裡,你也能遇到患者最期待的眼神。

在我們查房的時候,有拉住你說「醫生,你要多來看看我!」的患者,你需要給予溫和的寬慰;有煩躁地質問「醫生,我的病怎麼還沒好轉?」的患者,你需要給予堅定的鼓勵;有的患者因思念家人而潸然淚下,你會心有戚戚;有的患者病情好轉,你會與其共享喜悅。

雖然他們看不到我的臉,但在交流中,這冰冷的防護服似乎也有了溫度,雖然它笨重、悶熱,卻有無數的醫護人員甘願著衣、負重工作。穿上這防護服,我們的醫護人員是忍者,更是仁者。

習總書記說「越是艱難越向前」,扶危渡厄,乃是醫者擔當。相信有我們的堅守和國家的堅強後盾,一定能夠打贏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醫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