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抗疫公益考:愛心、協作與效率

天天讀報會 發佈 2020-02-08T23:44:23+00:00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取代春晚,牽動著億萬人的心,朋友圈的焦點不再是拜年,而是湖北各家定點醫院發出的物資告急求助信。

  原標題:民間抗疫公益考:愛心、協作與效率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雅楠 2020年的除夕和往年不同。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取代春晚,牽動著億萬人的心,朋友圈的焦點不再是拜年,而是湖北各家定點醫院發出的物資告急求助信。

  這種情勢很不尋常,最初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皆為公立醫院,物資保障自有體系。他們面向社會直接求援,說明了疫情的兇猛和物資的巨大缺口。

  全社會迅速響應。

  這是一場與病毒、與時間的賽跑,愛心人士躬身入局。

  經濟觀察報在諸多圍繞物資調配的公益組織選出了三個典型樣本,他們分別來自草根、校友會和企業家群體,不同的頂層設計和路徑選擇呈現出了迥異經歷。

  這場尚未完成的抗疫之役,對中國的民間公益體系而言,無異於一場淬鍊。

  愛心

  除夕夜晚,在湖北從醫的高中同學向葉林求助,收到信息後,葉林輾轉難眠,凌晨一點二十分,她發了一條朋友圈:高中同學在醫院工作,她說普通的口罩都不夠……大家有物資渠道能夠推薦給我,之前問我捐助信息的私信我吧。

  大年初一,葉林拉起一個群,成為千千萬萬個為疫情奔走的民間公益者之一。

  在公益人士的建議下,葉林和朋友們把錢打到了一個個人帳戶,幾個人做好分工,有人負責資金管理,有人負責信息採集,葉林負責採購。

  手握朋友們捐贈的10餘萬元,葉林開始尋找物資。可供篩選的物資供應群超過20個,但凡裡面有信息發出,葉林就會一個一個聯繫。

  她迅速鎖定了一萬件N95口罩,開局看似順利卻很殘酷,老闆要求打支付寶或微信,可是10萬塊錢無法通過支付寶轉出去,葉林向老闆要銀行帳號,帳號沒等來,貨被別人截走了,全程不過三五分鐘。

  這種情況,在葉林尋找物資的過程中,一再重現。

  不僅如此,葉林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假貨信息,不得已建了一個醫療物資鑑別群,由醫院的志願者幫忙鑑別口罩能不能用,葉林笑稱,自己也成了半個口罩類別專家。

  發動了所有能發動的資源,「被各種中間商、廠商、微商、騙子繞得團團轉」之後,葉林和姜藝萍、王軍等幾個組織者終於在大年初四鎖定了2000多瓶消毒水、7.6萬隻醫用手套以及部分KN95口罩。

  這個過程中,醫護人員的求救、愛心人士的響應、物資的告罄、群友的無端指責,一齊向葉林湧來,她一度感到崩潰。

  這也促使葉林反思,在全社會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什麼樣的支援是更加高效的?必須有組織、有理性地來做這件事,全國全球都在買買買,湖北一線的物流系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買了物資送不過去,堵在路上,不是給武漢添堵嗎?

  實際上,葉林擔心的擁堵確實發生了。

  疫情疊加春節假期,運力明顯不足,加之定點物資接收機構的運籌能力有限,導致湖北的物資系統一度像極了堰塞湖。

  1月31日時,經濟觀察網採訪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和湖北省紅會等各方,發現整體的分配機制是一個迷。

  隨後,九州通等市場化力量接管武漢市紅會倉庫、湖北省紅會相關人員因工作不力被免職,一系列措施出來,到2月3日,湖北省非定向捐贈物資的工作流程才算真正明確,當天,3日之前定點機構接收的非定向捐贈醫療物資全部分配完畢,這時,距離除夕已經過去了10天。

  葉林從最開始就沒有考慮通過官方公益組織捐贈,一是因為春節假期非工作日,這筆款真正捐出去恐怕要很長時間;二是她希望定點捐給同學的醫院。

  現在回看,這種顧慮不是沒有緣由,紅十字會因郭美美事件損耗的公信力沒有在這次疫情中獲得恢復,甚至在前線抗疫體系的諸多疏漏和低效運轉中,被進一步損耗了。

  協作

  效率的提升需要有序的協作,在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定向捐贈物資時,華科北加州校友會聯合武漢大學北加州校友會組成Wuhan United(武漢加油行動聯盟),完成了一次高效的全球資源調配協作。

  參與了上述過程的華科校友回顧了整個過程:

  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美國時間當天晚上,華科北加校友會電話會議討論救濟計劃,並與協和醫院朱良如教授聯繫對接。身在矽谷的武漢大學校友張婧予接到國際慈善機構DR的諮詢電話。

  1月24日,華科北加州校友會聯合武漢大學北加州校友會成立Wuhan United集體行動,協調整個支援行動。

  慈善機構提供了倉庫中能夠供給協和醫院的PPE(個人保護設備)庫存清單,分別在中美工作的兩位職業醫生從清單中篩選合適產品。

  同時,校友組織與協和醫院官方人士通話,得到支持。

  1月25日,幫助協和醫院在慈善機構網站註冊,正式申請救助。

  當日下午,校友們獲知,1月27日有一架聯邦快遞的貨機從加州起飛,免費運輸救助武漢的物資,如果可以完成相關手續,物資將啟程運往協和醫院。

  後續的36個小時內,兩校校友完成了一次「不可能」的任務。

  協和醫院和捐贈方就捐贈協議簽字蓋章,確認通過湖北省慈善總會的渠道過海關,航空運單的生成。

  1月27日,物資離開倉庫,前往機場。此時過關手續還沒完成,只能在貨車開往機場和飛機飛躍太平洋共21個小時內完成:

  校友組織通過湖北省人才局/省僑聯和湖北慈善總會對接,獲得湖北省慈善總會的批文,完成通關代理公司和省慈善總會的合同,將所有通關文件,交給聯邦快遞中國團隊。

  同時,廣州的武大校友制定了通關、陸路運輸、貨物保障措施。

  1月29日飛機達到廣州前,完成了電子通關手續,半夜,飛機抵達廣州。

  1月30日上午在廣州清關,下午到達中國郵政廣州轉運中心,晚上10點,由中國郵政EMS貨車送往武漢協和醫院。

  華科北加州校友會、武漢大學北加州校友會,以及2個學校廣州、武漢校友會校友們做了大量細緻繁重的工作,確保了物資的送達。

  效率

  疫情發生之後,擁有國際資源的復星、綠地等企業,第一時間啟動了全球採購,緊缺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從全球各地運往中國。

  對企業家群體來說,市場最深刻的教育便是追求效率。

  自湖北物資告急,中歐商學院的校友們開始奔走,希望做點什麼,但是作為中歐商學院唯一合法的校友會組織,中歐校友總會並沒有在一開始便採取捐助行動。

  秘書長張峰有幾個基本的考量:一、不添亂,不刷存在感,不做政府能做的事;二、抗疫前線缺的不是錢,而是物資;三、校友會的募資能力毋庸置疑,如果不能為善款找到一個穩妥的出口,「這筆錢燙手」。

  直到1月29日,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與校友總會會長田明在校友總會理事群中提出了雙方合作的動議,5分鐘後,合作啟動了。

  雙方梳理了當下的情況:

  復星集團有醫療板塊,在很多國家有分公司和員工團隊,具備較強的全球採購能力,掌握醫療物資的審核把控標準,還做了一些直送醫院的物資安排。

  中歐校友總會可以做的是:一、號召全球校友,按照復星提供的標準尋找貨源和渠道,作為復星的補充;二、發動校友募資,將錢給到復星,利用其全球化的網絡和對醫療物資標準質量把控的能力,把物資遞送到一線。

  此時,一個合規性問題出現了。

  雖然復星有基金會,但是該基金會沒有公募資質,張峰迅速地找到了具備公募資質的校友機構北京春苗慈善基金會。

  三方開會,很快達成了合作框架協議,張峰用一個小時擬就合同,給到復星和春苗,復星只增加了保密條款,三方合作敲定。

  1月31日,中歐校友總會發起的「中歐人,為愛一起戰」專項公益項目在春苗慈善基金會平台上線,24小時內籌集到來自校友、校友組織和校友企業的善款1200多萬元。

  對中歐校友力量的加入,郭廣昌說,復星的力量還是很有限的,大家一起做更好。目前看來,這個隊伍正在逐漸壯大。

  2月1日,通過復星全球採購的第一批購自英國的13.52萬套防護服搭載重慶市政府派出的專機運抵江北機場,中歐校友總會與復星集團、騰訊公益共同參加了與重慶市經信委10萬件防護服捐贈交接儀式,其餘防護服調往湖北武漢;

  2月2日,中歐校友總會聯合復星集團、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向武漢同濟醫學院捐贈1000件防護服;

  2月3日,載有11200套醫用防護服的專車從復星集團上海倉庫出發,2月4日一早運抵武漢濟和醫院倉庫。本批次醫療物資分配到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麻城市人民醫院等急缺物資的醫療機構。

  復星的全球採購還在繼續,不可否認的是,產能沒有恢復的情況下,海外採購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畢竟,中國是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

  除了與復星合作,校友總會也在通過其他方式參與援助。

  中歐校友中有生產消毒液的創業者,運輸通道和醫院關係已經建立,作為創業公司,捐助能力有限,校友總會接力,2月2日,中歐校友總會向黃岡麻城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捐贈可稀釋為16噸使用的消毒原液160KG。

  和很多公益組織者不同,中歐校友總會在捐助中並沒有介入到末端環節,張峰明確的想法是,避免手拉肩扛地去救援,不是說這樣的事情不能幹或者不屑干,作為一家商學院的校友組織,要從商業、市場和效率的角度去考慮資源組合,不能為了捐而捐。

  公益是一件專業的事,物資是否合格?採購是否合規?物流是否通暢?募資是否合法?運轉是否高效?太多民間熱心人士在這場馳援中經受了洗禮,對中國的公益事業來說,也許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