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原本可以延續時間更長,只因忽視了半個讀書人黃巢

日月晨雲 發佈 2020-02-09T05:01:20+00:00

王仙芝也具備這些條件,但黃巢與王仙芝的不同就在於,黃巢還不單純是一個沒文化的走私販,他原來上過學,讀過書,還參加過科舉,也算是半個知識分子,但卻是一個有匪氣的知識分子。

黃巢和王仙芝原來都是販賣私鹽的走私販,各自手下有一個走私販集團。自漢代以來,由於鹽的利潤太大,因而一直是國家公營的物資,嚴禁私人販賣,朝廷對走私販的處罰也很嚴厲。但正由於鹽的利潤太大,再嚴厲的處罰也擋不住貪心的人鋌而走險。當時的走私販(取販賣之意)其實和今天的走私犯大同小異,沒什麼區別,都比較聰明,有勇有謀,心腸夠狠,善於抓住機會狠撈一筆,往往能從絕境中找到求生的機會。

絕地求生是他們最大的特點,黃巢起義後多次發揮這種特點,幾次從絕境中起死回生。王仙芝也具備這些條件,但黃巢與王仙芝的不同就在於,黃巢還不單純是一個沒文化的走私販,他原來上過學,讀過書,還參加過科舉,也算是半個知識分子,但卻是一個有匪氣的知識分子。

黃巢也不是一開始就有意反抗朝廷的,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試圖通過正常途徑躋身政治精英之列,然而因個人學藝不精,幾次都沒考中。連續的考場失利,使黃巢開始怨天尤人,把因考試失敗的憤恨和不滿都歸因於國家、社會,卻從不埋怨自己水平不行。再加上當時皇室連出昏君,朝內宦官橫行,部分官員腐敗,地方藩鎮跋扈,水旱蝗災不斷,天下的形勢非常糟糕。科舉不中,生活無著,災荒連綿,生存都成了問題,黃巢一怒之下也舉起義旗,招攬人馬,聚集起事,在湊夠了上千人馬之後加人了已先行起義的王仙芝的隊伍。

起義軍開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沒有作戰經驗,經常打敗仗。不過不用擔心,實踐出真知,很快他們就積累起經驗來。公元875年底,王仙芝、黃巢起義軍進攻沂州,被平盧節度使宋威擊破於沂州城下,義軍損失不小,但王仙芝、黃巢等主要人物都平安逃脫。這個消息宋威不知道,他以為王仙芝已死在亂軍中,就向朝廷報告王仙芝已死,義軍潰散,朝廷的軍隊可各回防地。

朝廷接到報告後,非常高興,便下令讓參與作戰的各地人馬返回本鎮,休養生息。士兵當然不願意打仗送死,現在不用打仗了,也都很高興,各自踏上了返鎮的路程。但問題是宋威的情報錯誤,王仙芝、黃巢並沒有被打死,而官軍卻自行歸鎮,這就使得王仙芝、黃巢得以抓住機會重振旗鼓。

義軍重新聚集後,勢力更大了,很快又集結兵力先後攻陷數城,並進逼當時的軍事要地汝州。汝州離東都洛陽很近,離長安也不算遠。朝廷急忙發兵增守陝州、潼關等地。不久,王仙芝、黃巢等攻破汝州,俘虜了汝州刺史王鐐,王鐐家族是當時的世家大族,其兄王鐸是當朝宰相。義軍漓獲王鐐後,王仙芝為了留下後手,對王鐐以禮相待,一是希望他在關鍵時刻當人質,二是或許還能為義軍說幾句好話。也正是因為抓住了王鐐,義軍聲威大振,使朝廷不得不嚴肅看待王仙芝一派的實力。由於王鐐在義軍手中,朝廷為儘早息事寧人,便發布詔令赦王仙芝等人無罪。

到了876年年底,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導致義軍分裂。義軍準備進攻蘄州,蘄州刺史裴偓與王鐐關係很好。王鐐是個很有政治經驗的官員,他被義軍俘虜以後,通過與王仙芝的接觸,發現王仙芝能夠被說動,便抓住機會多次勸說他想想叛亂的後果,到底能不能成功?看看歷史上又有幾次叛亂最終是成功了的?叛亂必然導致戰亂,倒霉的還是老百姓,為天下百姓著想,也應平息兵戈,束身歸朝。

王仙芝也很清楚,雖然總能有一支義軍推翻朝廷,但通常這支義軍是最後成功的那一支,之前大多數起義軍的結局都是被朝廷平定,許多起義軍頭領的結局是人頭落地。誰能擔保自己的義軍就是最後成功的那一支?現在有這樣的中間人主動來做說客,王仙芝也樂得順水推舟,所以當義軍進抵蘄州城下時,王鐐就替王仙芝寫了一封信給刺史裴偓,說義軍有請和之意。裴偓見信大喜,立即回復義軍同意休戰,並由裴偓代為向朝廷請求賜給王仙芝一個官位。

由於王鐐的居中斡旋,王仙芝同意暫時停戰。

既然雙方都有意講和,不用再動刀兵,可免蘄州百姓於戰火,唐軍士兵不用再送死,義軍士兵也不用再冒死求生,都可以回家與家人團圓了,各方皆大歡喜。於是經過雙方反覆幾次接觸,裴偓確信王仙芝確實是要歸順朝廷,便打開城門,請王仙芝、尚君長、黃巢等義軍重要將領數十人人城,設宴款待,保證向朝廷為其求得官位。

朝廷對於是否授予王仙芝宮位,意見並不統一,有的大臣主張給,有的反對。經過一番爭論,最終答應了裴偓和王鐐的請求,派使節前住蘄州授予王仙芝以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的職位。這時的王仙芝義軍勢力並不是特別大,朝廷為了平衡朝中不同的意見,只重點照顧了王仙芝,沒有提到黃巢,這點後來被歷史證明對唐朝來說是一個重大失誤。

朝廷派來的使節很快到了蘄州刺史官署,把王鐐、裴偓、王仙芝、黃巢等人召集到一起,正式舉行儀式,嚴肅地宣布了朝廷的任命。

詔書宣讀結束,王仙芝就等於成了朝廷的人了,只要不出什麼變故,他就可以去京城赴任了。眼看這一地區的戰亂就要結束,百姓能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作為中間人的王鑲非常高興,與裴恆等一起向王仙芝表示道賀。王仙芝也很高興,一一還禮。

但有一個人卻不高興了,他就是黃巢。因為詔書沒有提到授予他一個官職,甚至根本沒有提到黃巢的名字,似乎義軍中就沒有這個人一樣。黃巢是個內心極其自負的人,朝廷竟然忽略了他,使他的自尊心大受傷害。更重要的是,這次沒有官職授予他,以後就更不會有了,王仙芝倒是享福了,可黃巢後半生的榮華富貴從哪裡來?

此次機會若失,不會再來。黃巢明白,若只自己反對,勢孤力單,不可能成功,必須鼓動其他將領一起反對。一想到此,黃巢計上心來,抓住其他將領也都沒有被封宮這個要害,當場就跳了起來,衝著王仙芝大吼道:「我們兄弟當初不是說好了,一起橫行天下嗎?如今只有你自己去做官了,讓我們這幾千兄弟們怎麼辦?」

只要局面不可收拾,黃巢才有機會翻盤。

為了使局面更不可收拾,黃巢衝到王仙芝面前,揮拳就打。大廳上的諸人沒料到這個場面,黃巢動作突然,王仙芝根本沒有防備,被打了個滿臉開花。義軍其他將領本來就因朝廷沒有對自己有個交代不滿,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見黃巢如此,大家於是都被點醒了一般,立即表現得都很憤怒。這正是黃巢要的效果。本來一團和氣的刺史大堂立刻要變成土匪鬥毆的場所。

王仙芝一看黃巢如此凶霸,且似乎言之有理,自己的將領們又面帶怒氣,不得已只好拒絕朝廷的任命,當場翻臉,立即率眾占領蘄州。裴偓一看情形不對,立即在唐軍的護衛下及時逃出城去。王鐐依然被義軍扣留。

雖然義軍占領了薪州,但經此一事,王仙芝和黃巢兩派之間已經發生了嚴重分歧,而且黃巢作為一個後來入伙者,不講究先來後到,還把主將給打了,兩人無論如何是不能再在一起共事了。但大家也要好離好散,經過商議,將義軍分為兩個部分,三千人馬跟隨王仙芝,兩千人馬跟隨黃巢,分道而去。唐廷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被忽視的這個不起眼的半個讀書人黃巢,會席捲半個中國,摧毀本已十分脆弱的唐王朝統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