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局面?

錦欞齋主人 發佈 2020-01-01T05:23:01+00:00

首先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其次是單一的民族和人口,第三是東方的,這個意思就是說一般歷史上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王朝大多出現在亞洲。


說到大一統,很多人總是覺得大一統的形成要有幾個條件。

首先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其次是單一的民族和人口,第三是東方的,這個意思就是說一般歷史上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王朝大多出現在亞洲。

日本正好符合這三個條件,但日本歷史上從來沒出現過大一統的局面。甚至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後曾經一度想引進唐朝那套大一統的模式,但是引進來之後只實行了兩三百年,到了平安時代後期就不行了,到了武家時代更是索性恢復到了改新之前的模式。只不過這一次天下的霸主從天皇變成了武士大名。

我感覺日本是個極好的例子,無論是從地理環境上,民族構成上,還是文化內核上,作為東亞儒家文化圈的邊緣,歷史上接受了大量中國文化的日本,無論如何也應該有點大一統的因素和趨勢。可是日本除了隋唐年間從中國引進了一套制度和官名之外,就沒有下文了。雖然到了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的朝廷依舊有關白,左右大臣等等一堆公卿的設置,但是那個時候的日本是標準的歐洲模式,也就是領主和貴族的模式。征夷大將軍是全國最大領主,而其他那些領主,尤其是外樣大名,西國大名,名義上服從德川家的號令,但實際上仍然有比較大的自由度,至少藩主依舊是世襲的,各藩的財政也都是獨立的,他們甚至還有自己的軍隊。

那麼這一切都是因為什麼呢?為什麼日本距離中國這樣近,似乎也具備一切構建大一統的客觀條件,甚至他們歷史上確實也做過這方面的努力,為什麼到了18世紀,日本格局還是跟歐洲的中世紀類似?

其實這個現象不光是日本。美洲的瑪雅文明也有這個特點。瑪雅文明都是一個個的城邦,瑪雅文明從來沒有統一過。

歐洲更有意思。一堆貴族逼著國王簽署大憲章,這種事兒居然發生在英格蘭這種島國內部。按理說島國的統一應該是很迅速的很容易的,可是英國這個國家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哪怕一天的中國的這種統一,從來都是貴族林立。靠海的法蘭西王國反而是西歐統一程度最高的國家;大航海的先鋒西班牙帝國的集權和統一程度甚至比法國還高。而內陸國家德意志從來都是一盤散沙,到了1870年才由德意志化的普魯士統一——這甚至可以認為最後統一德意志的壓根就不是德意志,而是一夥東歐的武裝地主。如果不是這夥人的興起,德意志也不知道要分裂到哪一年。

所以看看歐洲的情況,我們就會發現,這與我們一般認為的大一統的形成規律其實也不太一樣。一般我們都認為大陸民族,農耕民族比較容易形成大一統。但結果我們發現,德意志的海岸線最短,但德意志分裂的最徹底。最先完成統一的反而是靠海發家在海外有大量殖民地的西班牙和法國。作為島國的英格蘭則始終沒有出現過法國或者西班牙的那種統一局面。

那麼我們再把目光收回國內,看看我們的情況。

其實中國古代的時候,分裂的時候也不少。什麼戰國,什麼南北朝,什麼五代十國。那麼結束這些紛亂局面的又是什麼人呢?

結束戰國局面的是秦

結束南北朝對立局面的是北周——隋王朝

結束五代局面的是周—宋王朝。但是我真不覺得北宋一度統一過中國。因為即便按照秦漢的標準看,中國還有大片的地盤其實不屬於宋朝。如果按照中國的標準看,北宋時期的中國其實還是分裂的,至少分裂成:宋、遼、西夏、大理這四個政權,如果算上新疆地區、西藏地區、安南地區則政權更多。也就是說北宋從來也不是一個大一統政權。

結束這種局面的並不是一個中原王朝,而是北方的蒙古人。朱元璋後來的大明其實承襲的是蒙元的基礎,大清的江山承襲的也是大明的江山。雖然元明清三代,皇帝的種族、姓氏不同,但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因為這中間其實沒有太長太明顯的分裂期。疆域、行省設置、官制,甚至是首都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我感覺,繼秦和北周-隋之後,第三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其實是蒙古人。

大家發現一個規律沒有。三次完成大一統,或者說三次打下大一統基礎的政權都不是純粹的華夏政權。蒙元和北周-隋就不需要說了,一個是純粹的蒙古人,一個是漢化的鮮卑人。秦國其實在東方國家的眼裡也是一個跟西戎雜居了很多年的邊地國家,或者說是一個比較野蠻的國家。中原那些國家一般在文化上其實都不太認可秦國。而秦國實際上也沒有什麼文化——你看戰國諸子,哪怕是商鞅和韓非這種人他們都不是秦國人,他們實際上都是中原人。華夏的文化根基顯然也不在秦國。當時最時尚的都會肯定不是咸陽,而是臨淄、大梁、邯鄲這些地方。中原諸子到了秦國都說秦國的百姓太樸實了,不似中原的那些人一樣狡猾市儈。

說到這我們不得不重複一遍我上面提到的一個觀點——完成德意志統一的普魯士傳統上也不是德意志的邦國,至少普魯士這個名字本來就不是的意志的名字。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以大一統時間最長,最悠久的中國來看,歷史上真正奠定大一統基礎的力量往往也不在自己的內部,而都是來源於外部,至少是來自於邊緣地帶。中國歷史上統一天下的政權除了朱元璋是起於東南內地,餘下的幾乎不是東北就是西北,至少得占個北字。

所以我感覺啊,大一統,統一這種東西,其實並不是一種源於文明內部自發的東西,往往是外部的一種力量。畢竟在古代,統一往往是靠著戰爭的形式來實現的。而在一個文明的內部,大家的力量其實都差不多,很難真正打出來一個絕對的霸主。而這個霸主一般是來自外部,或者是文明內部的某股勢力藉助外援最後統一了整個文明。

比如,秦從西戎那裡學來了很多包括戰車、養馬在內的軍事技術,秦國最早的發展方向也是向西而不是向東。而東方國家不是擠在中原沒有發展空間,就是像齊國一樣發展到了海邊,東邊是浩瀚的太平洋。趙國和燕國的北方是渺無人煙的大漠戈壁,楚國的南部雖然山清水秀,但經濟尚不發達。只有秦國,秦國的西邊是絲綢之路。北周—隋王朝 索性就是漢化的鮮卑人建立的王朝。無論他後期多麼的漢化,但他的根源其實不是中原,而是北方草原,同樣,北周和隋也是當時這些政權中控制了絲路的政權。蒙元則根本就是一個連漢語都聽不懂的外來民族,從始至終都沒怎麼漢化。可是蒙古人統一的次序卻很有研究的價值,蒙古人為什麼是先西征,徹底控制了絲綢之路最後才滅的南宋?可見這外援的重要性。

所以這裡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日本打了那麼多年他始終統一不了的原因——太封閉了沒有外援嗎,各路大名只能利用日本本土這些少的可憐的資源,所以最後誰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吃掉其他的對手,倒是近代明治維新,從西洋人學來了洋槍洋炮軍艦鐵路這些東西,使得天皇政府最終統一全日本實現了祖先奮鬥一千多年都沒有實現的夢想。

瑪雅人更是如此了,因為嚴重的封閉,他們連馬都沒有,運輸東西都是靠人力,這樣的技術條件連有卡坦半島都統一不了。

歐洲的情況其實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如果不是蒙古人打下基礎,俄羅斯後來的統一隻怕也不會那麼快那麼順利;正是因為西班牙王室和法國王室有了海外殖民地的輸入他才可能真正有力量控制住本土。反而是比較封閉的德意志,一堆諸侯叮叮噹噹打了那麼多年卻始終沒打出來一個絕對的霸主,最後產生的兩個霸主則是可以向東歐,南歐無限擴展的奧地利和普魯士。

最後我的結論就是:大一統的實現一般來說需要一個強大的外力,這個外力很有可能是最有決定性的一個因素。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一群諸侯中的某一個承接了這股外力,藉助這種外力變的異常強大,從而打敗了其他諸侯,結束了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大一統。而在一個絕對封閉的環境中,比如古代的日本和有卡坦半島,大一統是一定不會出現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