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上位後,不光給人升官,還給神升官,結果,此神竟成了貪官

指點江山 發佈 2020-01-01T06:40:16+00:00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5000多年以來的歷史積澱,為它積蓄了無比深厚的文化底蘊。說到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就不得不說一說中國傳統的宗教文化,可以說,它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5000多年以來的歷史積澱,為它積蓄了無比深厚的文化底蘊。說到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就不得不說一說中國傳統的宗教文化,可以說,它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城隍文化。

所謂「城隍」,據《辭海》的解釋為「護城河」,「城」原指挖土築起的高牆,而「隍」是指沒有水的護城壕。

古時人們認為與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靈護佑,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始稱「城隍神」,有的地方又稱城隍老爺。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因而,在民間就形成了獨特的城隍文化。

這裡,說到所謂的城隍文化,想必大家對於2015年發生的廣州的城隍爺金身之爭,都有所耳聞吧。此次爭論的起因,在於2015年廣州重修城隍廟時,廟宇修好了肯定要請回城隍爺。如果,沒有一尊像樣的城隍爺坐鎮,那麼,即使屋子建得再高大上,也沒有什麼意義。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廣州人才滿心歡喜地去佛山,想要迎回當年供奉在廣州城隍廟的城隍爺金身。

原本,在眾人眼中水到渠成的事,卻到了佛山之後發生了大變故。誰也不曾想到,佛山竟然堅持說現存於佛山祖廟的城隍像是他們自己打造的,並且,一直以來都供奉在佛山從未移動過。此話一出,真可謂是捅了馬蜂窩。然而,廣州方面卻堅持稱自己要迎回的就是廣州城隍廟的城隍像。

總之,雙方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所有的吃瓜群眾,看得是眼花繚亂。為了證明自己所言屬實,廣州方面,立即讓市委檔案館搜集相關史料,力圖追尋廣州城隍廟的下落。

這裡,想要了解這樁無頭公案,我們不得不分別介紹一下廣州和佛山這兩個地方的城隍身世。

有關城隍的前世今生,我們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從乞丐一路問鼎皇位的男人,可以說是自帶傳奇色彩的一個人物。生逢亂世對於一個既有野心又有本事的男人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對於武人來說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對於靠武力起家的朱元璋來說,其武力值必然是不低的,而且,他還是一個相當有政治手腕的人。從正常情況下來說,通常靠造反登上帝位的人,他們成功之後,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大肆封賞那些跟隨自己同甘共苦的有功之臣,以踐行自己當年,所許諾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誓言。

但是,我們這位皇帝的行事風格,顯然與其他人不太一樣。雖然,他也大力封賞了那些跟隨自己一路走來的有功之臣,但是,他還做了一件空前絕後的大事,那就是大封天下城隍。封賞有功之臣,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他大封城隍的用意是什麼呢?

對此,民間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這是他彰顯自己作為君主的威嚴舉動。而且,民間還傳說:他因為從小在土地廟長大,所以,在自己發達之後飲水資源不忘故土,因此,大封天下城隍。但是,這種說法顯然不太合理,如果,他是為了報恩,那麼,封土地爺不是更合情理嗎?

相比這種牽強附會的說法,另一種說法顯然更容易讓人接受。

這第二種說法出自正史,正史中很明確地揭穿了他大封天下城隍的用心所在。想要弄明白其用心所在,我們就得先從城隍的作用來看。他封的城隍並不是所有城隍都是一樣的,他們其實也像朝廷里的官員一樣,被分為了三六九等。根據地域不同,其稱號和職權也有所不同。

首先,京都的城隍被封為帝,能與人間的君主一樣同享一個「帝」字,其自然也是眾城隍的領頭者。它的作用大概就像朝廷里的御史一樣監察百官吧,而它所監察的對象,想必就是它下面那些小城隍吧。除此之外,朱元璋還將開封平除等四個城市的城隍,封為了都城隍。

據猜測,它們的職權可能相當於現在的省級行政長官。而再往下的各州,府,縣城等的城隍,則授予爵位,而這些城隍應該和現在的市長,縣長差不多。

然而,之前提到的廣州府城隍,其封號是「監察司氏威靈公」,相當於當時的正二品公爵。在那個等級森嚴的時代,正二品公爵的地位可是不低的,因此,它的權力也一定不會小。而南海縣的城隍,則被封為「監察司氏威靈伯」,這個封號也相當於當時的正四品伯爵。

剛開始時,城隍只是民間百姓信仰的城池守護神,在民間百姓心中,這位神仙能夠庇佑一城百姓的安危。而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則賦予了其新的職能,那就是:監察陰陽二界,掌管因果報應。嚴格來說,這應該也算是一種心理戰術。通過將城隍在人們心裡的地位神化,而達到震懾朝中官員以及百姓的作用。

正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事非結底自分明。」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的初衷是好的,他這一手段也無疑是高明的。然而,他的一番辛苦謀算,卻還是抵不過人性的貪婪。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封建帝制的影響下,城隍爺身上的擔子,想必是非常重的。

當各地貪污盛行,腐敗成風之後,他賦予城隍爺那點所謂的監察腐敗和維護社會正義的虛擬權力,自然就不值一提了。人總是容易被同化,神仙也同樣如此。因此,在後來的各種民間傳說之中,城隍爺漸漸也成為了一個貪污腐敗的神仙了。

在明朝滅亡之後,清朝的雍正皇帝同樣想利用城隍,來肅清天下風氣。為此,他針對城隍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他將某些地區的城隍進行了升級,即:加官進爵。正是在這樣大封天下城隍的情況下,廣州的「監察司氏威靈公」,被升為了「廣東都城隍」。但是,在此之前,廣東其實已經有了一個省城隍了。只不過它屬於京官,因此,它的城隍廟並不在廣東,而是和其他12個省的城隍一樣,被供奉在位於京城的城隍廟之中,不能常年享受廣東人的香火供奉。

然而,位於廣州的府城隍像,卻是一直都存在的。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府城隍升為都城隍,本就是喜事,而且,都已經改朝換代了。所以,明朝時期的城隍爺像,自然是不能再用了。因此,許多地方重新塑造了新的城隍像,為了供奉這些新的城隍像,他們有的則把原來的城隍像移到其它廟宇中供奉,又或者是為其重新建造了城隍廟。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為了省事,換湯不換藥,僅僅只是將原來的城隍像,改了個名號而已。而廣東的城隍像,恰恰就是用了這種方法,僅僅是當時的地方長官將其改換了名號,修改了相關記載罷了。

因此,當年供奉在廣東城隍廟的城隍像,其實,它的歷史還是頗為久遠的。

說到這兒,相比大家還是不明白,既然廣東城隍像一直供奉在廣東的城隍廟中,那麼,它為什麼又會到了佛山呢?畢竟,佛山只是一個鎮。

所以說,這裡如果供奉的話,那麼,也只能供奉一個鎮城隍,二者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並且,根據史料記載,明朝地方行政機構中,只有府、州、縣三個級別才能供奉相應的城隍。鎮一級的行政單位,自然是沒有這個資格的。但是,到了清朝的時候,清朝皇帝則進行了改革。

某些經濟發達的鎮級行政單位,便漸漸突破了這個制度,強行供奉了屬於自己的城隍。清朝時期的佛山,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口因素等,得以供奉屬於自己的鎮城隍。但是,畢竟這種做法是不符合朝廷法律的,因此,他們只能將這些城隍廟稱為「別廟」。

也就是說,這個廟是上級城隍廟在這個地方設置的「附屬廟宇」,而他們廟中供奉的城隍像,自然也要從上一級城隍廟中迎回來。上文我們提到,當清朝皇帝對各地城隍進行升級時,廣東沒有重新塑造城隍像。而此時,廟中供奉的還是原來的舊城隍,當這尊舊城隍佛山迎走之後,他們自然不得不重塑新象。

如此一來,廣東為何會一口咬定佛山的城隍像原本是屬於他們的,也就不難理解了。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無論是明太祖,還是清朝的雍正皇帝,他們都想借城隍的監察之職,來維護社會的風氣。然而,事實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人們固然敬畏神靈,也固然害怕因果報應。但是,慾望是一個很強大的東西,有時它甚至能驅使人們忘卻自己的信仰和心中所害怕的東西。

因此,想要維護天下正義和社會和諧,單單塑造一座座精美的城隍像是不夠的。心理戰固然能取得一時的勝利,但是,這並不是它長遠發展的根本。要想維護社會的清正風氣,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從教化人民開始。只要人心正了,社會風氣自然也就正了。

所以說,想要維護社會和諧,還是要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行呀。

參考資料:

【《五禮通考》、《諸神聖誕日玉匣記》、《明史·太祖本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