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心理問題!想找心理醫生?別急!先弄清這幾個問題

朴生心理 發佈 2020-01-01T07:12:14+00:00

「近期中科院心理演技所發布的一項報告中,自閉症兒童的發病呈現增加趨勢,其中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 4-5倍。在已開發國家,竟然不到 50個男孩當中就有一個自閉症患者,並且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四五倍之多。」

原創:廈門朴生心理諮詢中心

文丨朴生心理 村長盛

圖丨Patricia Metola

上周,一個朋友的朋友找到我們工作室,說是家長覺得自己上大班的孩子「有點問題」,表現為不守規矩,不聽話。希望找一個靠譜的兒童心理輔導師。因為不是家長本人溝通,所以對問題的轉述肯定會被簡化,因此我們給予的回應是:在這個年齡,如果單純是表現為「不聽話」或「不守規矩」,是正常的表現,不用過慮。假如還存在其他比較明顯或突出的問題可以再進一步面談評估。在感謝對我們專業的信任的同時,我也不禁感慨:

一方面,許多成人本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已到了堪憂的地步,卻遲遲不肯尋求專業幫助;另一方面,似乎兒童心理問題卻大量增加,由於「認為孩子有心理問題」而求助的家長越來越多,並且他們帶來的孩子的年齡也越來越小。

對我們這些心理專業的從業者而言,我們欣慰於家長們對兒童心理問題的關注日漸提升,與此同時,卻又隱隱有些擔憂,如今的小孩需要背負的壓力如此之大,從小就被限定了他們「應該有的樣子」。

為人父母,不得不直面的殘酷事實:

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用所謂的心理問題的專業用語來給我們孩子貼標籤,比如:

「我家孩子抑鬱了!」

「你這小子是不是有點心理變態啊?」

「我們家姑娘肯定是有自閉症了!」

其實我們本無惡意,但是,針對兒童心理問題評估與診斷的驟然激增,讓我們不得不要好好審視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為人父母的,做的到底是否合適?

令人吃驚的這些數字:

學齡兒童多動症(ADHD)發病率達 3%~9%,在我國一個班級就有可能有 1~3名多動症兒童。並且多動症更青睞男生,有調查顯示男女發病比例為 4~9:1。」(有些報導的數值更高)

「近期中科院心理演技所發布的一項報告中, 自閉症兒童的發病呈現增加趨勢,其中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 4-5倍。在已開發國家,竟然不到 50個男孩當中就有一個自閉症患者,並且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四五倍之多。」

兒童情緒問題在過去的這10年里,發病率也上升了 40%。」

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問題兒童數量增長如此迅猛呢?無論是老師、學校管理者還是家長,現如今已經可以輕鬆自如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心理問題術語:「自閉、抑鬱、邊緣人格、反社會人格... ...」學校教育體系中過度的心理診斷和心理評估,使得孩子的正常行為被曲解成異常。

家長們為了便於管控和教育把孩子的行為進行分類,我們對此也很理解。但是我們往往忽視這樣做的後果:任何一個心理診斷造成的影響都會一直伴隨孩子長大成人。一旦被診斷為心理問題給孩子帶來的負面經歷,是不可逆的。當然,心理評估和診斷的確非常重要,也很有幫助。假如孩子真的有問題,你肯定希望TA能被及時診斷出來。

試想一下這個場景:

二狗子,一個可愛的四年級小男孩,他這天上數學課正打瞌睡。神采奕奕的老師正在講台上唾液橫飛地向講解什麼是乘法定律。老師用餘光掃了眼二狗子,發現他注意力不集中,但是老師多忙啊,要關注班上其他學生還要顧及整體教學秩序,根本無暇也沒這個耐心來管這件小事。

很快幾個月過去了,二狗子的乘法定律學的很爛,在接下來的數學課上他的成績也是一落千丈。數學老師很無奈,他要考慮節約成本、班級學生的數量、最關鍵的是要達到小學新課標的教學標準。於是乎,他叫來了二狗子的媽媽,跟她說她兒子一定得了多動症,那是一種很可怕的兒童學習障礙,或者老師會講出其他的一大堆問題或者障礙來解釋他兒子為啥學習不行了。

二狗子媽媽非常焦慮,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她兒子得心理疾病了,得找個解決的辦法啊。可是她做夢都想不到,事情的真相是:

學校的數學課正好安排在下午第一節,二狗子中午在操場上玩的太瘋,經常午後就犯困。

怎樣避免爭先恐後的給孩子做心理診斷不明智行為呢?

我們在數十年的心理諮詢和輔導實踐過程中,接觸並觀察到大量有發展問題和障礙的孩子。此外,我們跟身邊很多從事教育的朋友(研究生的大部分同學都去了高校,而本科同學則多數是中學老師)一起討論,也參考了國外的相關文獻,在這裡,給廣大的家長朋友們一些建議,在你們決定帶孩子去做心理診斷之前可以先評估一下。

1)先暫緩一下,相信你的直覺判斷:為人父母,真的很容易就被那些唬人的心理問題專業術語搞得失去理智而抓狂。這會讓我們對一些常識和孩子的正常行為視而不見。萬一發現孩子有異樣了,別急!先暫緩一下,想想你自己年做學生的時候是啥樣子來著。轉化一下視角,一定會讓你的頭腦更清晰。相信你為人父母的本能。

2)重新審視自己的預期:社會太浮躁,我們每天活在成就更優秀自己的巨大壓力下。家長們無意識地會將他們自己的期望強壓到孩子身上。切記啊,不同的孩子在社會關係、情緒、學業上的發展不盡相同,因為你跟你家隔壁老王的基因本就不一樣啊。安心接受你孩子的不完美吧,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應有的步調綻放異彩。

3)和孩子好好聊聊:大多數情況,孩子的問題行為是一種表達。我們為人父母的經常忘記這樣一個基本事實:無論孩子年齡多小,他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清楚地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試著去問問孩子自己對學校有什麼感覺,為什麼自己學習落後了。而你,很可能會驚喜而訝異於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竟能有如此洞見!

4)和孩子的老師談談:老師經常強調,家長要和學校和老師密切聯繫,在家長會後要密切跟蹤孩子的學習情況。不過有時,一個孩子出現的問題,只不過是他成長的慢了那麼一丟丟,有時只需要稍微調整一下,即可大步趕上。和孩子的老師保持聯繫,有必要時一起安排個調整計劃什麼的。

5)要找,也要找個正規註冊的心理醫生(心理諮詢師):我明白,你對兒科醫生可能更放心,因為從專業角度,他了解你和你的孩子。不過,那些兒科醫生接受的教育和培訓,就是要把你的孩子當成是病人來對待。如果想要更準確心理評估和診斷,找一位執業的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做正規的心理診斷會更合適。

PS:我國大陸目前還沒有國家認定的心理醫生這個職業,只有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及心理諮詢師這幾個國家認可的職業。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心理醫生通常指的也是這幾種。因此,假如有人聲稱自己是心理醫生,那他不是個騙子,就是個不專業的騙子。

  • 精神科醫師:無論是綜合性醫院的心理科(廈門市第一醫院心理科)還是精神類疾病的專科醫院(廈門仙岳醫院),在那裡坐診的都是精神科醫生,他們是醫學院裡精神醫學專業或臨床醫學專業畢業,他們遵循常規的診斷流程,主要從病理學角度出發,對病人進行藥物治療。嚴重的神經症和精神分裂等需要藥物治療的精神疾病最好是先找這類的專業醫生確診。
  • 心理諮詢師:自2002年之後,經過國家人力社保部認證的心理諮詢師(二級和三級),大陸有100餘萬之多。不過這其中真正具有從業資格和心理諮詢實力的專業人士並不多,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接受了為期幾個月的心理諮詢師速成培訓班培訓,很多人只是熟悉基本的心理諮詢技術和入門知識而已。按照美國的心理學執照條例,只有經過為期數年的系統、專業學習後,取得心理學博士或碩士學位的專業人士,經過數千小事的諮詢案例督導和實習,才可以成為註冊心理治療師。

這裡我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朴生心理的心理諮詢師們100%接受專業正統的心理學教育(科班出身),80%具有心理學碩士或博士學位,且擁有豐富的臨床諮詢經驗。此外,雖然我們工作室提供的是非藥物的心理治療,但是我們仍然有三甲醫院的執業藥劑師作為臨床處方顧問。因此,即便是正在服用精神類藥物,遭受嚴重心理疾病困擾的人,也可以放心地接受我們的幫助。

父母的照顧和關注有時也能變成焦慮。孩子們非常聰明,他們遠在千里之外就可以感受到父母身上的這份焦慮。正統的教育體系盡其所能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作為父母,都想要為孩子做出最正確的決定。稍微緩一下,相信你的直覺,再做出反應。有一點一定要記住,每家都有一個熊孩子,但每個熊孩子生來就是獨特而不可替代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