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名篇選讀:東晉劉裕北伐

古河隨筆 發佈 2020-02-09T11:54:27+00:00

《通鑑》卷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七至卷一百一十八,記載了東晉劉裕北伐南燕、後秦的戰爭。⑧以上是《通鑑》寫東晉劉裕伐後秦的戰爭。

東晉劉裕北伐


【說明】

《通鑑》 卷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七至卷一百一十八,記載了東晉劉裕北伐南燕、後秦的戰爭。

如果說在此之前的肥水之戰,是北方政權 (前秦) 企圖統一南方的戰爭的話; 那末,這次東晉北伐,就是南方政權 (東晉)試圖統一北方的戰爭。

肥水之戰後,南方的東晉在內部矛盾鬥爭中,由擁有兵權的劉裕所控制;北方的後秦垮了台,出現了十幾個割據政權,南北各個政權互相兼并,都企圖發展自己的勢力。因力量強弱及環境等因素的不同,有的政權 (如南燕、後秦) 自顧不暇,只有東晉尚能大事征伐。

北方先後建立的後燕、西燕、南燕、北燕、後秦、大夏、西秦、南涼、後涼、西涼、北涼、北魏等十幾個政權,大多弱小,只有北魏有一定實力,在向上發展。南燕自398年慕容德在滑台建國後,因四面受敵,次年即遷往廣固。起初,注意修政,擁兵幾十萬,力量較強,自慕容超繼位後,政治不修,發生內亂,從此開始衰落,稱藩於後秦,但還不時侵擾東晉的淮北地區。後秦自384年姚萇在長安建國後,經姚萇、姚興的治理,一時力強勢盛,吞併和降服幾個弱小的政權,攻占洛陽,奪取東晉淮、漢以北諸城;但它因戰事較多,引起民怨,也激起四鄰政權的反對,加之內部爭權不已,力量有所削弱。

南方的東晉自肥水之戰後,謝安因被猜忌而排擠出朝廷,由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北方的土地 (徐、兗、青、司、豫、梁等州) 得而復失。司馬道子因安帝司馬德宗是個白痴,專橫跋扈,激起各種矛盾,既有方鎮起兵 (南兗州刺史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等先後起兵),又有農民起義 (孫恩、盧循起義),桓玄乘機進兵建康,代晉稱帝,改號為楚(402)。劉裕利用北府兵骨幹,擊敗桓玄(404),復立晉安帝,掌握了軍政大權。從此,政治上形成劉氏集團,經濟上有所提高,軍事上力量增強,故能進行北伐戰爭。

東晉北伐的戰略方針是: 針對兩個接壤的北方國家,先伐較弱的南燕,再攻較強的後秦。

義熙五年(409)四月十一日,劉裕率兵十餘萬自建康出發,過長江,經淮水、泗水,過下邳,進至琅邪。他決計選擇捷徑,沿沂水北上,經東筦,越過險峻的大峴山,直趨臨朐、廣固。南燕聞知晉軍北伐時,議論對策,公孫五樓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扼守大峴山,阻敵深入,然後分兵前後夾擊; 中策是命令各地郡縣依險固守,堅壁清野; 下策是讓晉軍越過大峴山,才出城應戰。南燕帝慕容超卻選擇下策,棄險不守,而加強臨朐和廣固的防務。劉裕率軍越過大峴山,爭奪和襲取了臨朐。接著,晉軍攻克廣固大城,圍睏了廣固小城。南燕一面堅守小城,一面向後秦求救。這時,後秦正與大夏交戰,只遣少量軍隊準備赴援 (未成),又遣使威脅劉裕。劉裕識破後秦帝姚興虛聲恫嚇之計,將秦使頂了回去。同時,撫慰南燕降兵和百姓,爭取南燕軍民的支持,還張大晉軍後援的聲勢,又將後秦不來救援的消息向廣固小城傳布。小城內南燕軍民為之喪氣,加上久困缺糧多病,不少將士出降於晉軍。晉軍經八個月的攻堅戰,終於攻克廣固(410年2月初五),滅了南燕。

東晉劉裕滅了南燕,又打擊了各種反對勢力,穩定了政局,與北魏、北涼通好之後,於義熙十二年(416)八月開始北伐後秦。後秦此時帝位更人,姚興病死(416年2月),姚泓即位,內部發生爭奪帝位之戰; 西、北兩方又受西秦、大夏的威脅; 盟國北魏又因內外多事無力援助,故處境困難。劉裕伐後秦的方針是: 先遣前鋒諸軍 (以王鎮惡、沈林子、朱超石、王仲德等為首的四路軍),分兵合擊,往攻洛陽; 同時以一部分兵力 (沈田子軍) 指向武關,牽制關中秦軍; 劉裕自率大軍隨後; 攻洛陽後才攻潼關,直趨長安。晉軍逼近洛陽時,姚泓因秦軍還在同大夏交戰,不能全力對付晉軍,只能採取西守安定、東拒晉軍的兩面作戰方針。晉軍以壓倒優勢迫使秦洛陽守將姚洸投降,從而取得了後秦在關東的三州十郡之地。接著,王鎮惡等前鋒軍,趁後秦發生內亂之機,未等劉裕來到洛陽,便於義熙十三年 (417) 二月由洛陽西進,攻克潼關。此時秦軍在定城一線抵禦晉軍。兩軍在潼關、定城間形成對峙局面。正當晉前鋒軍在潼關進退兩難之時,劉裕安排了後方事宜,親率後援部隊由彭城出發,入黃河,阻止了北魏軍側面侵擾,到洛陽部署了防務,解除了晉軍後顧之憂,於八月二日前進至潼關。此時,沈田子軍已越過武關,進至嶢柳附近的青泥。劉裕坐鎮潼關,分兵三路出擊: 中路主力軍由潼關指向長安 (後由水道進軍),南路由嶢柳趨向長安,北路往擊蒲坂。雖然北路軍受阻,但南、中兩路水陸並進,相繼突擊秦軍在長安外圍的防線,又擊潰長安的防衛,王鎮惡軍首先由北門攻入長安,迫使姚泓投降 (417年8月24日),滅了後秦。劉裕攻克長安後,繫念於控制與篡奪朝廷大權,不再向西北進兵,只留其幼子劉義真及部分將領鎮守長安,便自率主力軍東歸。以後一年多的時間內,長安守將互相殘殺,大夏軍乘機襲來,劉義真便退出長安 (418年11月)。

東晉北伐取勝的原因是:(一) 符合南北民眾要求統一的願望,得到人民的支持。(二) 軍力較強,指揮集中,後方較為安定。(三) 戰略穩妥,作戰指導有法。但劉裕未能進一步經營北方,處理留守長安之事又欠妥當,故北伐雖有一定進展,終究未能完成統一大業,關中之地也得而旋失。此後不久,就在南朝和北魏間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南燕敗亡的原因,主要是國力薄弱,內部失和,外部失援,以及作戰指導上棄險不守、縱敵深入的錯誤。

後秦敗亡的原因,主要是兩面受敵,內亂不已,以致到處被動,兵力分散,被晉軍逐步地擊破。

《通鑑》 寫東晉北伐,交待了錯綜複雜的詳情,突出了劉裕個人的長短; 部分情節寫得很生動。

(五年) ①

三月,劉裕抗表伐南燕,②朝議皆以為不可,惟左僕射孟昶、車騎司馬謝裕、參軍臧熹以為必克,勸裕行。裕以昶監中軍留府事。③

①五年: 晉安帝義熙五年(409)。②劉裕(356—422): 字德輿,小字寄奴。初為東晉北府兵將領,從劉牢之鎮壓孫恩起義。擊敗桓玄 (405)後,掌握東晉大權。他滅南燕,收巴蜀,滅後秦,封為宋王。代晉稱帝(420),國號宋,420—422年在位。抗表: 上表直言。南燕: 十六國之一。鮮卑族人慕容德於398年在滑台(今河南滑縣) 稱王。後來遷至廣固 (今山東益都西北) 稱帝。在今山東、河南一部分地區。410年被東晉劉裕所滅。③監中軍留府事; 即監中軍將軍留府事。當時中軍將軍為最高的軍職,劉裕正任此官,因他北伐,便派孟昶代行他的本府職權,故稱監中軍留府事。

初,苻氏之敗也,①王猛之孫鎮惡來奔,②以為臨澧令。③鎮惡騎乘非長,④關弓甚弱,⑤而有謀略,善果斷,喜論軍國大事。或薦鎮惡於劉裕,裕與語,說之,⑥因留宿; 明旦,謂參佐曰:「吾聞將門有將,鎮惡信然。」即以為中軍參軍。

①苻氏之敗: 指苻堅敗於肥水之戰。參見本書《肥水之戰》。②王鎮惡(371—418):王猛之孫。東晉將領。③臨澧: 在今湖南桑植。④長: 長處; 特長。⑤關弓: 彎弓。⑥說(yue):通 「悅」。

(四月) 己已,①劉裕發建康,②帥舟師自淮入泗。③五月,至下邳,④留船艦、輜重,步進至琅邪,⑤所過皆築城,留兵守之。或謂裕曰:「燕人若塞大峴之險,⑥或堅壁清野,大軍深入,不唯無功,⑦將不能自歸,奈何?」裕曰:「吾慮之熟矣,⑧鮮卑貪婪,⑨不知遠計,⑩進利虜獲,退惜禾苗,謂我孤軍遠入,不能持久; 不過進據臨朐,(11)退守廣固,(12)必不能守險清野,(13)敢為諸君保之。」(14)

①己已: 十一日。②建康: 在今江蘇南京。③淮: 淮水(今淮河)。泗: 泗水。④下邳: 在今江蘇邳縣西南。⑤琅邪: 在今山東臨沂北。此時琅邪屬於南燕。⑥大峴: 大峴山,在今山東沂水縣北。⑦不唯: 不但。⑧慮: 考慮。熟: 成熟。⑨鮮卑: 指南燕。南燕為鮮卑族慕容氏所建。貪婪(lan):貪得無厭。⑩遠計: 長遠打算。(11)臨朐(qu):在今山東臨朐。(12)廣固:在今山東益都西北。(13)清野:清除郊野,使無所掠奪。(14)保: 擔保; 保證。

南燕主超聞有晉師,①引群臣會議。征虜將軍公孫五樓曰:②「吳兵輕果,③利在速戰,不可爭鋒; 宜據大峴,使不得入,曠日延時,沮其銳氣,④然後徐簡精騎二千,⑤循海而南,⑥絕其糧道,別敕段暉帥兗州之眾,⑥緣山東下,腹背擊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險自固,⑦校其資儲之外,⑧余悉焚盪,⑨芟除禾苗,⑩使敵無所資,彼僑軍無食,(11)求戰不得,旬月之間,(12)可以坐制,(13)此中策也。縱賊入峴,出城逆戰,(14)此下策也。」超曰:「今歲星居齊,(15)以天道推之,不戰自克。客主勢殊,以人事言之,彼遠來疲弊,勢不能久。吾據五州之地,(16)擁富庶之民,鐵騎萬群,麥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17)先自蹙弱乎!(18)不如縱使入峴,以精騎蹂之,(19)何憂不克。」輔國將軍廣寧王賀賴盧苦諫不從,退謂五樓曰:「必若此,亡無日矣!」(20)太尉桂林王鎮曰:(21)「陛下必以騎兵利平地者,宜出峴逆戰,戰而不勝,猶可退守; 不宜縱敵入峴,自棄險固也。」超不從。 鎮出, 謂韓曰: 「主上既不能逆戰卻敵,又不肯徙民清野,延敵入腹地,(22)坐待攻圍,酷似劉璋矣。(23)今年國滅,吾必死之。卿中華之士,(24)復為文身矣。」(25)超聞之,大怒,收鎮下獄。乃攝莒、梁父二戍,(26)修城隍,(27)簡士馬,(28)以待之。

①南燕主超: 慕容超,慕容德之兄,在位六年(405—410)。②公孫五樓: 複姓公孫,名五樓。③吳兵: 指東晉兵。東晉在古時吳國之地,故稱東晉兵為吳兵。輕果: 輕銳果敢。沮:沮喪。⑤徐: 緩。簡: 選擇。④循: 順著。⑥別敕:另外命令。兗州: 州治梁父在今山東泰安東。⑦守宰: 地方郡縣的長官。⑧校(jiao):計點。資儲: 物資儲備。⑨焚盪: 毀棄。⑩芟(shan)除: 除去。(11)僑軍: 客處他鄉的軍隊。(12)旬月: 滿一個月; 一個月中。(13)坐制: 坐待而制服。(14)逆戰: 迎戰。(15)歲星居齊:歲星處於齊的分野。歲星:木星。古代天文學以為,歲星所處的分野為有利。(16)五州:南燕在境內設并州、幽州、徐州、兗州、青州。其範圍不大,非漢、魏時的州域。(17)奈何: 怎麼。(18)蹙(cu):迫促。(19)蹂(rou): 踐踏。(20)無日: 不要多少日子,言很快。(21)鎮: 慕容鎮,與南燕皇帝同姓,封為桂林王。(22)腹地:內地。(23)劉璋: 東漢末益州牧。他任益州牧時,迎劉備入蜀,使擊張魯。後來劉備回軍攻成都,他束手無策,開城出降。 (24)卿: 對人的敬稱。 中華之士: 指韓為漢人 (或是中原人)。(25)文身: 人身上刺成花紋。古時東南之民斷髮文身,這裡引申為淪作東南異俗之人。(26)攝:攝取,這裡是調動的意思。莒: 在今山東莒縣。梁父: 在今山東泰安東南。戍: 指戍守之兵。(27)城隍: 護城濠。(28)簡士馬: 挑選兵馬。

劉裕過大峴,燕兵不出。裕舉手指天,喜形於色。左右曰:「公未見敵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過險,士有必死之志; ①餘糧棲畝,人無匱乏之憂。②虜已入吾掌中矣。」③六月,己已,④裕至東筦。⑤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將步騎五萬屯臨朐; 聞晉兵入峴,自將步騎四萬往就之,使五樓帥騎進據巨蔑水。⑥前鋒孟龍符與戰,破之,五樓退走。裕以車四千乘為左右翼,方軌徐進,⑦與燕兵戰於臨朐南,日向昃,⑧勝負猶未決。參軍胡藩言於裕曰:「燕悉兵出戰,臨朐城中留守必寡,願以奇兵從間道取其城,⑨此韓信所以破趙也。」裕遣藩及諮議將軍檀韶、建威將軍河內向彌潛師出燕兵之後,攻臨朐,聲言輕兵自海道至矣。向彌擐甲先登,⑩遂克之。超大驚,單騎就段暉於城南。(11)裕因縱兵奮擊,燕眾大敗,斬段暉等大將十餘人,超遁還廣固,獲其玉璽、輦及豹尾。(12)裕乘勝逐北至廣固;(13)丙子,(14)克其大城。(15)超收眾入保小城。(16)裕築長圍守之,圍高三丈,穿塹三重;(17)撫納降附,采拔賢俊,華、夷大悅。(18)於是因齊地糧儲,(19)悉停江、淮漕運。

①此言東晉軍已得過大峴之險。②此言燕人不芟除禾苗。③虜: 指南燕君臣。④己已: 十二日。⑤東筦: 在今山東沂水。⑥巨蔑水: 在臨朐城南。⑦方軌: 兩車並進。⑧昃(ze):午後; 日西斜。 ⑨間道: 偏僻小路。 ⑩(huan,又讀guan)甲:穿著鐵甲。(11)就: 趨。(12)玉璽(xi):皇帝的玉印。輦(nian捻):帝王的車駕。豹尾: 帝王車駕的最後一乘懸有豹尾。(13)逐北: 追趕敗兵。(14)丙子: (六月)十九日。(15)大城: 廣固大城 (外城)。(16)小城: 廣固城中的小城,可能是宮城。(17)塹: 壕溝。(18)華、夷: 漢人和各少數民族的人。(19)齊地: 指先秦齊國的地方,在今山東。

超遣尚書郎張綱乞師於秦,①赦桂林王鎮,以為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②引見,謝之,③且問計焉。鎮曰:「百姓之心,繫於一人。今陛下親董六師,④奔敗而還,群臣離心,士民喪氣。聞秦人自有內患,恐不暇分兵救人。散卒還者尚有數萬,宜悉出金帛以餌之,⑤更決一戰。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敵; 如其不然,死亦為美,比於閉門待盡,不猶愈乎!」司徒樂浪王惠曰:「不然。晉兵乘勝,氣勢百倍,我以敗軍之卒當之,不亦難乎! 秦雖與勃勃相持,⑥不足為患;且與我分據中原,勢如唇齒,安得不來相救! 但不遣大臣則不能得重兵。尚書令韓范為燕、秦所重,⑦宜遣乞師。」超從之。

①尚書郎: 尚書省的官員。乞師: 乞求援軍。秦: 後秦(384—417)。為羌人姚萇所建,其國在今河南北部、陝西東部及山西南部等地區。)南燕向後秦乞師時,姚興為帝。②錄尚書: 總管尚書省。錄: 總領。都督: 統領。③謝:道歉; 認錯。④董: 主持,督理。六師: 古時稱王者之軍為六師。⑤餌: 引誘。⑥勃勃: 赫連勃勃 (?—425): 匈奴人,初仕於姚秦,407年稱大夏大王,418年稱帝,在位十九年(418—425)。其國在今陝西北部和寧夏東部地區。⑦尚書令: 尚書省長官。

秋,七月,加劉裕北青、冀二州刺史。①南燕尚書略陽垣尊及弟京兆太守苗逾城來降,②裕以為行參軍。③尊、苗皆超所委任以為腹心者也。④

①北青、冀二州: 東晉時,立南青、冀二州於淮南,劉裕伐南燕,又置北青、冀二州於齊地。②尚書: 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京兆太守: 京兆郡的長官。垣尊、垣苗: 本為南燕重要官員,降於東晉之後,為南朝邊將。③行: 代理。④腹心: 指心腹之人。

或謂裕曰:「張綱有巧思,①若得綱使為攻具,廣固必可拔也。」會綱自長安還,太山太守申宣執之,②送於裕。裕升綱於樓車,③使周城呼曰:④「劉勃勃大破秦軍,⑤無兵相救。」城中莫不失色。⑥江南每發兵及遣使者至廣固,裕輒潛遣兵夜迎之,明日,張旗鳴鼓而至,北方之民執兵負糧歸裕者,日以千數,圍城益急。張華、封愷皆為裕所獲。超請割大峴以南地為藩臣,裕不許。

①張綱: 南燕尚書郎,慕容超派遣他到後秦(都於長安)乞求援軍。②太山:郡名,在今山東泰安地區。③樓車:上有望樓的車。④周城: 繞城四周。⑤劉勃勃: 即赫連勃勃。他為匈奴劉衛辰之子,故又姓劉。⑥失色: 臉色發白,害怕的樣子。

秦王興遣使謂裕曰:① 「慕容氏相與鄰好,今晉攻之急,秦已遣鐵騎十萬屯洛陽; 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裕呼秦使者謂曰:「語汝姚興:②我克燕之後,息兵三年,當取關、洛;③今能自送,便可速來!」劉穆之聞有秦使,馳入見裕,而秦使者已去。裕以所言告穆之。穆之尤之,④曰:「常日事無大小,必賜預謀,⑤此宜善詳,⑥云何遽爾答之! ⑦此語不足以威敵,適足以怒之。若廣固未下,羌寇奄至,⑧不審何以待之?」⑨裕笑曰:「此是兵機,非卿所解,⑩故不相語耳。夫兵貴神速,彼若審能赴救,(11)必畏我知,寧容先遣信命,(12)逆設此言!(13)是自張大之辭也。(14)晉師不出,(15)為日久矣。羌見伐齊,(16)殆將內懼,(17)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①秦王興: 後秦帝姚興 (366—416): 姚萇之子。在位二十三年(394—416)。②語(yu):告誡。③關、洛: 關中、洛陽。④尤: 詫怪。⑤預謀: 參與謀劃。⑥善詳: 很好地考慮的意思。⑦遽: 倉猝。⑧羌寇: 指後秦軍; 下文「羌」也指後秦。後秦姚氏是羌人,故有此稱。奄: 突然。⑨不審: 不知。⑩卿: 上對下的敬稱。解: 理解。(11)審: 果真; 確實。(12)信命: 信使之命; 即使命。(13)逆設: 預設。(14)張大之辭: 誇張之辭。(15)晉師: 東晉軍。(16)羌:指後秦。齊: 指南燕。(17)殆: 大概。內懼: 心中害怕。

初,興遣衛將軍姚強帥步騎一萬隨韓范往就姚紹於洛陽,並兵以救南燕,①及為勃勃所敗,②追強兵還長安。③韓范嘆曰:「天滅燕矣!」南燕尚書張俊自長安還,降於劉裕,因說裕曰:「燕人所悖者,謂韓范必能致秦師也,④今得范以示之,燕必降矣。」裕乃表范為散騎常侍,⑤且以書招之。長水校尉王蒲勸范奔秦,范曰: 「劉裕起布衣,滅桓玄,⑥復晉室,今興師伐燕,所向崩潰,此殆天授,⑦非人力也。燕亡,則秦為之次矣,吾不可以再辱。」遂降於裕。裕將范循城,⑧城中人情離沮。⑨或勸燕主超誅范家。 超以范弟盡忠無貳, ⑩並范家赦之。

①並: 合併。②此指409年姚興率軍攻夏赫連勃勃,有貳城之敗。③此言追還姚萇之兵,加強長安方面的防備。④致: 求得。⑤散騎常侍: 官名,三國時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至晉與南北朝時仍為尊貴之官。⑥桓玄(369—404):一名靈寶,字敬道。桓溫之子,東晉將領,402年舉兵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專擅朝政。次年代晉自立,國號楚。劉裕起兵聲討擊敗之,被迫自殺。⑦殆:大概。⑧循: 巡。⑨離沮(ju):離散、沮喪。⑩無貳: 沒有二心。

(十月) 張綱為裕造攻具,盡諸奇巧; ①超怒,縣其母於城上,②支解之。③

①盡: 竭盡。②縣 (xuan):同 「懸」。③支解: 分解四肢的酷刑。

(六年) ①

(二月) 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為地道出擊晉兵,不能卻。②城久閉,城中男女病腳弱者太半,③出降者相繼。④超輦而登城,⑤尚書悅壽說超曰:「今天助寇為虐,⑥戰士凋瘁,⑦獨守窮城,絕望外援,⑧無時人事亦可知矣。苟歷數有終,⑨堯、舜遜位,⑩陛下豈可不思變通之計乎!」超嘆曰:「廢興,命也。(11)吾寧奮劍而死,不能銜璧而生!」(12)

①六年:晉安帝義熙六年(410)。②卻: 退卻(敵兵)。③太半: 大半。④相繼: 言相繼不絕。⑤輦: 乘車。⑥今天: 現在的老天爺。⑦凋瘁(cui):言死傷困病。⑧絕望外援: 外援沒有希望。⑨歷數: 帝王相繼的次第。古時迷信,以為帝位相承與天象運行的次序相應,故稱帝位相繼次第為「歷數」。⑩遜位: 讓位。(11)命: 命運。(12)銜璧:國君投降。古時國君投降,以璧為贄,因手綁在後面,只能口銜璧以見。

丁亥,①劉裕悉眾攻城。或曰:「今日往亡,②不利行師。」裕曰:「我往彼亡,何為不利!」四面急攻之。悅壽開門納晉師,超與左右數十騎逾城突圍出走,追獲之。裕數以不降之罪,③超神色自若,④一無所言,惟以母托劉敬宣而已。

①丁亥:(二月)初五日。②往亡: 古代《曆書》上說,二月以驚蟄後十四日為「往亡日」。③數(shu):列舉罪狀。④自若: 和往常一樣。

裕忿廣固久不下,①欲盡坑之,②以妻女賞將士。韓范諫曰:「晉室南遷,中原鼎沸,③士民無援,強則附之,④既為君臣,必須為之盡力。彼皆衣冠舊族,⑤先帝遺民;今王師吊伐而盡坑之,⑥使安所歸乎! 竊恐西北之人無復來蘇之望矣。」⑦裕改容謝之,然猶斬王公以下三千人,設入家口萬餘,夷其城隍,⑧送超詣建康,斬之。⑨

①忿: 忿恨。②坑: 活埋。③鼎沸: 形容局面的大動盪,如同開水沸騰一樣。④強者附之: 言誰強就依附於誰。⑤衣冠舊族: 指門閥士族。⑥吊伐: 弔民伐罪。⑦竊:私。來蘇其望: 王師來了就有再生之望的意思。⑧夷: 剷平。⑨以上是 《通鑑》 寫東晉劉裕伐南燕的戰爭。

(十二年)①

二月,加太尉裕中外大都督。②裕戒嚴將伐秦,③詔加裕領司、豫二州刺史,④以其世子義符為徐、兗二州刺史。⑤琅邪王德文請啟行戎路,⑥修敬山陵; 詔許之。

①十二年: 晉安帝義熙十二年(416)。②太尉: 官名,為全國軍事首腦。大都督: 最高統帥。③秦: 後秦,時後秦主為姚泓,在位二年(416—417)。④司、豫二州: 司州、豫州。這二州都在後秦境內(在今河南)。劉裕未伐之前,先任命其為二州刺史。⑤世子: 嫡長子。徐、兗二州: 在今山東中南部和江蘇北部。⑥啟行戎路: 言軍事行動方向,首先指向哪裡。根據於 《詩經》: 「元戎十乘,以先啟行。」東晉伐後秦,首先是要指向洛陽,因為晉室祖先的陵墓在那裡; 故有「修敬山陵」之語。

(八月)裕以世子義符為中軍將軍,監太尉留府事。①劉穆之為左僕射,領監軍、中軍二府軍司,②入居東府,總攝內外;以太尉左司馬東海徐羨之為穆之之副;③左將軍朱齡石守衛殿省,④徐州刺史劉懷慎守衛京師,⑤揚州別駕從事史張裕任留州事。⑥

①劉裕安排劉義符任中軍將軍,兼任太尉府本部的監軍。②此言劉穆之兼管中軍、監軍兩機關的 一切事務。③徐羨之是劉穆之的副手。④守衛殿省: 擔任宮城的警衛。⑤守衛京師: 擔任京城的防衛。⑥任留州事: 擔任揚州刺史管轄內的政務。

劉穆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滯。①賓客輻湊,②求訴百端,內外諮稟,③盈階滿室; 目覽辭訟, 手答��書,耳行聽受, 口並酬應, ④不相參涉, ⑤悉皆贍舉。⑥又喜賓客,言談賞笑,彌日無倦。⑦裁有閒暇,⑧手自寫書,尋覽校定。⑨性奢豪,食必方丈,⑩旦輒為十人饌,(11)未嘗獨飡。嘗白裕曰:「穆之家本貧賤,贍生多闕。(12)自叨忝以來,(13)雖每存約損,而朝夕所須,微為過豐,(14)自此外一毫不以負公。」(15)中軍諮議參軍張邵言於裕曰:「人生危脆,(16)必當遠慮。穆之若邂逅不幸,(17)誰可代之? 尊業如此,苟有不諱,(18)處分云何?」(19)裕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

①擁滯: 累積不行。②輻(fu)湊: 車輻湊集於轂上,比喻人或物集聚一處。③諮稟:諮詢、稟告。④此言劉穆之辦事,目、手、耳、口等同時並用。⑤不相參涉: 不相互間混雜和矛盾。⑥贍舉: 全辦到。⑦彌日: 整天。⑧裁: 通「才」。僅僅。⑨尋覽: 查閱。⑩方丈: 一丈見方。(11)旦:早晨。饌(zhuan撰):食物。(12)贍生: 供養生活。闕: 通「缺」。(13)叨(tao)忝(tian):謙詞。辱承。(14)微: 稍稍。豐: 豐厚。(15)負: 對不起。公: 敬稱。這裡是稱劉裕。(16)危脆: 脆弱死亡的意思。(17)邂逅(xie hou械後):猶一旦。不幸: 言死亡。(18)不諱: 也指死亡。(19)處分云何: 如何處置安排?

丁已,①裕發建康,遣龍驤將軍王鎮惡、冠軍將軍檀道濟將步軍自淮、淝向許、洛,②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將軍胡藩趨陽城,③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趨武關,④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將水軍出石門,⑤自汴入河,⑥冀州刺史王仲德督前鋒諸軍,開鉅野入河。⑦劉穆之謂王鎮惡曰:「公今委卿以伐秦之任,卿其勉之!」鎮惡曰:「吾不克關中,誓不復濟江!」

①丁已:(八月)十二日。②淮、淝: 淮水、淝水。許昌(在今河南許昌東)、洛陽。③陽城: 在今河南登封東南。④武關: 在今陝西商縣東南。⑤彭城: 在今江蘇徐州。石門: 在今河南滎陽東北。⑥汴: 汴水。河: 黃河。⑦巨野:巨野澤,古為湖泊,五代以後乾涸。故址在今山東巨野縣北。河: 黃河。

太尉裕至彭城,①加領徐州刺史; ②以太原王玄謨為從事史。

①劉裕到彭城的時間為九月。②劉裕領徐州刺史,是先以彭城為立足點。

王鎮惡、檀道濟入秦境,所向皆捷。秦將王苟生以漆丘降鎮惡,①徐州刺史姚掌以項城降道濟,②諸屯守皆望風款附。③惟新蔡太守董遵不下,道濟攻拔其城,④執遵,殺之。進克許昌,獲秦潁川太守姚垣及大將楊業。⑤沈林子自汴入河,襄邑人董神虎聚眾千餘人來降,太尉裕版為參軍。⑥林子與神虎共攻倉垣,⑦克之,秦兗州刺史葦華降。神虎擅還襄邑,⑧林子殺之。

①漆丘: 在今河南商丘北。②項城: 在今河南沈丘。③款附: 誠心歸附。④其城: 指新蔡,在今河南新蔡。⑤潁川: 郡名,治許昌。⑥版為參軍: 在名冊上登記為參軍。版:名冊。⑦倉垣: 今河南開封北。⑧襄邑: 在今河南西華北。秦東平公紹言於秦主泓曰:「晉兵已過許昌;安定孤遠,①難以救衛,宜遷其鎮戶,內實京畿,②可得精兵十萬,雖晉、夏交侵,猶不亡國。不然,晉攻豫州,③夏攻安定,將若之何?④事機已至,宜在速決。」⑤左僕射梁喜曰:「齊公恢有威名,為嶺北所憚,⑥鎮人已與勃勃深仇,⑦理應守死無貳。勃勃終不能越安定遠寇京畿;若無安定,虜馬必至於郿。⑧今關中兵足以拒晉,無為豫自損削也。」⑨泓從之。吏部郎懿橫密言於泓曰:⑩「恢於廣平之難,(11)有忠勛於陛下。自陛下龍飛紹統,(12)未有殊賞以答其意。(13)今外則置之死地,(14)內則不豫朝權,(15)安定人自孤危逼寇,思南遷者十室而九,若恢擁精兵數萬,鼓行而向京師,(16)得不為社稷之累乎!(17)宜徵還朝廷以慰其心。」泓曰:「恢若懷不逞之心,(18)徵之適所以速禍耳。」又不從。

①安定: 在今陝西涇川北。②京畿: 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③豫州: 州治洛陽。④將若之何: 將怎麼辦? ⑤速決: 趕快決策。⑥嶺北: 秦嶺以北。憚: 害怕。⑦此句言在安定的鎮兵常與夏兵血戰,有父兄子弟之仇。勃勃: 夏主赫連勃勃。⑧郿: 在今陝西眉縣東。⑨梁喜所說的意思是,安定的鎮兵不可撤回長安,關中兵足以抵禦東晉軍。⑩懿橫:人名,姓懿名橫,為吏部的屬僚。(11)廣平之難: 殺呂超之事。(12)龍飛紹統: 言即帝位。龍飛: 古時以龍作為皇帝的象徵,故以龍飛比喻皇帝即位。紹統: 繼承帝統。(13)殊賞:特殊的賞賜。(14)死地: 指孤危之地。這裡指安定。(15)豫:通「與」。參與。(16)鼓行: 軍隊行進。古時,軍隊行動,擊鼓則進,鳴金收兵。京師: 指長安。(17)社稷: 指國家。社稷本是古時帝王和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因用為國家的代稱。(18)不逞之心: 不稱願之心。逞:稱願。

王仲德水軍入河,將逼滑台。①魏兗州刺史尉建畏懦,帥眾棄城,北渡河。仲德入滑台,宣言曰:「晉本欲以布帛七萬匹假道於魏,不謂魏之守將棄城遽去。」②魏主嗣聞之,③遣叔孫建、公孫表自河內向枋頭,④因引兵濟河,斬尉建於城下,投屍於河。呼仲德軍人,問以侵寇之狀; 仲德使司馬竺和之對曰:「劉太尉使王征虜自河入洛,⑤清掃山陵,非敢為寇於魏也。魏之守將自棄滑台去,王征虜借空城以息兵,行當西引,⑥於晉、魏之好無廢也; ⑦何必揚旗鳴鼓以曜威乎!」⑧嗣使建以問太尉裕。裕遜辭謝之曰:⑨「洛陽,晉之舊都,⑩而羌據之; (11)晉欲修復山陵久矣。諸桓宗族,司馬休之、國璠兄弟,魯宗之父子,皆晉之蠹也,(12)而羌收之以為晉患。(13)今晉將伐之,欲假道於魏,非敢為不利也。」魏河內鎮將於栗有勇名,築壘於河上以備侵軼。(14)裕以書與之,題曰「黑矟公麾下」。(15)栗好操黑矟以自標,(16)故裕以此目之。(17)魏因拜栗為黑矟將軍。

①滑台: 在今河南滑縣。在當時的黃河南岸。②遽(ju):驟然。③魏主嗣: 北魏太宗明元帝拓跋嗣,在位十五年(409—423)。④河內: 郡名,郡治在今河南沁陽。枋(fang)頭: 在今河南滑縣西。在當時的黃河北岸。⑤劉太尉: 劉裕。王征虜:王仲德。洛: 洛陽。⑥行當西引: 將要引兵向西去。行: 將;快要。西引: 引兵而西。⑦無廢: 沒有損害。⑧曜威: 耀武揚威; 這裡是指以兵威脅。⑨遜辭:謙遜之詞。⑩洛陽是西晉之都。(11)羌: 這裡是指後秦姚氏。(12)蠹(du):蛀蟲。這裡是比喻危害國家的人。(13)以上所列桓、司馬、魯諸姓之人,都是由晉投奔至秦,依靠秦來反抗晉的。(14)河上: 在黃河岸上。侵軼(yi):侵略越境。(15)黑矟(shuo)公: 劉裕稱於栗(di)。麾(hui)下: 對將帥的尊稱。(16)操: 執持。黑矟: 黑槊。(17)目: 看待。

秦陽城、滎陽二城皆降,①晉兵進至成皋。②秦征南將軍陳留公洸鎮洛陽,③遣使求救於長安。秦主泓遣越騎校尉閻生帥騎三千救之,武衛將軍姚益男將步卒一萬助守洛陽,又遣并州牧姚懿南屯陝津,④為之聲援。寧朔將軍趙玄言於洸曰:「今晉寇益深,⑤人情駭動;眾寡不敵,若出戰不捷,則大事去矣。宜攝諸戍之兵,⑥固守金墉,⑦以待西師之救。⑧金墉不下,晉必不敢越我而西,是我不戰而坐收其弊也。」司馬姚禹陰與檀道濟通,⑨主簿閻恢、楊虔,皆禹之黨也,共嫉玄,⑩言於洸曰:「殿下以英武之略,受任方面;(11)今嬰城示弱,(12)得無為朝廷所責乎!」洸以為然,乃遣趙玄將兵千餘南守柏谷塢,(13)廣武將軍石無諱東戍鞏城。(14)玄泣謂洸曰:「玄受三帝重恩,(15)所守正有死耳。但明公不用忠臣之言,(16)為奸人所誤,後必悔之。」既而成皋、虎牢皆來降,(17)檀道濟等長驅而進,無諱至石關,(18)奔還。龍驤司馬滎陽毛德祖與玄戰於柏谷,(19)玄兵敗,被十餘創,(20)據地大呼。玄司馬蹇鑒冒刃抱玄而泣,(21)玄曰:「吾創已重,君宜速去!」鑒曰:「將軍不濟,鑒去安之!」(22)與之皆死。姚禹逾城奔道濟。甲子,(23)道濟進逼洛陽,丙寅,(24)洸出降。道濟獲秦人四千餘人,議者欲盡坑之以為京觀。(25)道濟曰:「伐罪弔民,(26)正在今日!」皆釋而遣之。(27)於是夷、夏感悅,(28)歸之者甚眾。閻生、姚益男未至,聞洛陽已沒,(29)不敢進。

①滎陽: 今河南滎陽東北。②成皋: 在今河南滎陽西北。③洸(guang光):姚洸。鎮: 鎮守。④陝津: 在今河南陝縣,黃河北岸。⑤益深: 日益深入。⑥攝: 收攏。⑦金墉(yong,舊讀yong):城名,在洛陽城西北隅。在今洛陽東。⑧西師: 西面來的軍隊。指當時長安的軍隊。⑨陰: 暗地裡。通: 通氣; 聯繫。⑩嫉(ji疾):妒忌。(11)方面: 指一方的軍政事務。(12)嬰城: 猶言據城。(13)柏谷塢: 在今河南偃師東南。(14)戍: 戍守。鞏城: 在今河南鞏縣西南。(15)三帝:指後秦三個皇帝: 姚萇、姚興、姚泓。(16)明公: 對人的敬稱。(17)虎牢: 在今滎陽西北。(18)石關: 在今河南偃師城西。(19)柏谷: 即柏谷塢。(20)創(chuang):創傷。(21)蹇(jian簡)鑒:人名,姓蹇名鑒。冒刃: 冒著刀刃。(22)安之: 到哪兒。(23)甲子:(十月)二十日。(24)丙寅: 二十二日。(25)京觀: 積屍封土其上,謂之京觀。(26)伐罪弔民: 討伐有罪者,慰問眾百姓。(27)釋: 釋放。遣: 遣送。(28)夷、夏: 指少數民族和中原的人。(29)沒: 淪陷。

己丑,①詔遣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謁五陵,②置守衛。太尉裕以冠軍將軍毛修之為河南、河內二郡太守,③行司州事,④戍洛陽。⑤

①己丑: 二十五日。②五陵: 指晉宣帝、景帝、文帝、武帝、惠帝的陵墓。③河南: 郡名,郡治洛陽。河內: 郡名,郡治在今河南沁陽。④行司州事: 兼代司州事務。司州治所在洛陽。⑤戍: 鎮守。

(十三年)①

(二月)王鎮惡進軍澠池,②遣毛德祖襲尹雅於蠡吾城,③禽之;④雅殺守者而逃。鎮惡引兵徑前,抵潼關。⑤

①十三年: 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②澠(mian)池: 在今河南洛寧西。③尹雅: 前秦的弘農太守。蠡(li)吾城: 不知確切地址,大概在澠池附近。④禽:通「擒」。⑤潼關,在今陝西潼關。

檀道濟、沈林子自陝北渡河,①拔襄邑堡,②秦河北太守薛帛奔河東。③又攻秦并州刺史尹昭於蒲坂,④不克,別將攻匈奴堡,⑤為姚成都所敗。

①陝: 在今河南陝縣。此「陝北」,非今陝西省北部。②襄邑堡: 在前秦的河北郡(漢、晉時屬河東郡) 境內。③河北:郡名,秦從河東郡分立出河北郡。河東: 河東郡。④蒲坂: 在今山西蒲州南。⑤匈奴堡: 不知確切地點。

秦主泓以東平公紹為太宰、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①改封魯公,使督武衛將軍姚鸞等步騎五萬守潼關,②又遣別將姚驢救蒲坂。

①假: 給與。黃鉞 (yue):以黃金為飾的斧。古時為帝王所用,或特賜給擔負軍事任務的重臣。②這是說,姚紹率主力軍守潼關。

沈林子謂檀道濟曰:「蒲坂城堅兵多,不可猝拔,①攻之傷眾,守之引日。②王鎮惡在潼關,勢孤力弱,不如與鎮惡合勢并力以爭潼關; 若得之,尹昭不攻自潰矣。」道濟從之。

①猝(cu)拔: 突然攻下。②引日: 拖延日子。

三月 道濟、林子至潼關。秦魯公紹引兵出戰,道濟、林子奮擊,大破之,斬獲以千數。紹退屯定城,①據險拒守,謂諸將曰:「道濟等兵力不多,懸軍深入,②不過堅壁以待繼援。吾分軍絕其糧道,可坐禽也。」乃遣姚鸞屯大路以絕道濟糧道。③

①定城: 在潼關西三十里。②懸軍: 遠隔本土的軍隊。③道濟: 指檀道濟軍。

鸞遣尹雅將兵與晉戰於關南,①為晉兵所獲,將殺之。雅曰:「雅前日已當死,幸得脫至今,死固甘心。然夷、夏雖殊,②君臣之義一也。晉以大義行師,獨不使秦有守節之臣乎!」乃免之。

①關南: 潼關之南。②殊: 不同。

丙子夜,①沈林子將銳卒襲鸞營,②斬鸞,殺其士卒數千人。 紹又遣東平公屯河上以斷水道;③沈林子擊之, 敗走, 還定城。 薛帛據河曲來降。 ④

①丙子:(三月) 初四日。②銳卒: 精銳的士兵。③河上:黃河岸邊。④河曲: 黃河自蒲坂南至潼關,折而東流,蒲坂、河北之間,謂之河曲。

太尉裕將水軍自淮、泗入清河,將泝河西上,①先遣使假道於魏;②秦主泓亦遣使請救於魏。魏主嗣使群臣議之,③皆曰:「潼關天險,劉裕以水軍攻之甚難; 若登岸北侵,其勢便易。裕聲言伐秦,其志難測。且秦,婚姻之國,④不可不救也。宜發兵斷河上流,勿使得西。」博士祭酒崔浩曰: ⑤「裕圖秦久矣。⑥今姚興死,子泓懦劣,國內多難。裕乘其危而伐之,其志必取。若遏其上流,裕心忿戾,⑦必上岸北侵,是我代秦受敵也。今柔然寇邊,⑧民食又乏,若復與裕為敵,發兵南赴則北寇愈深,救北則南州復危,非良計也。不若假之水道,聽裕西上,⑨然後屯兵以塞其東。使裕克捷,必德我之假道; 不捷,吾不失救秦之名; 此策之得者也。且南北異俗,借使國家棄恆山以南,⑩裕必不能以吳、越之兵與吾爭守河北之地,(11)安能為吾患乎! 夫為國計者,惟社稷是利,豈顧一女子乎!」議者猶曰:「裕西入關,則恐吾斷其後,腹背受敵;北上,則姚氏必不出關助我,其勢必聲西而實北也。」(12)嗣乃以司徒長孫嵩督山東諸軍事,(13)又遣振威將軍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幹將步騎十萬屯河北岸。

①訴:「溯」的異體字。②假道: 借路。③議之: 商量上述問題。④秦,婚姻之國: 晉安帝義熙十 (415),十月,前秦帝姚興送其女西平公主於北魏,北魏帝拓拔嗣納以為夫人,寵遇甚厚。故稱秦是魏的 「婚姻之國」。⑤崔浩(?—450):字伯淵,北魏清河東武城 (今山東武城西) 人。官至司徒。參與北魏軍國重大事務。長於天文歷學,曾主持修國史,因暴露「國惡」 被滅族。博士祭酒: 博士的長官。⑥圖: 謀取。⑦忿戾: 忿怒,暴戾。⑧柔然: 五世紀初至六世紀中葉,在我國北部及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等地區,由柔然族建立的一個政權。寇邊: 侵擾魏的北邊,故下文稱其為「北寇」。⑨聽: 聽憑。⑩恆山: 山名,五嶽中的北嶽,在山西省。(11)吳、越之兵: 指東晉軍隊。東晉統治區是古代吳、越之地,故稱東晉軍軍隊為「吳、越之兵」。河北: 黃河以北。(12)崔浩話的主要意思是,應付兩方 (東晉與前秦),坐看成敗。(13)山東: 指太行山以東。

庚辰,①裕引軍入河,②以左將軍向彌為北青州刺史,③留戍碻磝。④

①庚辰:(三月) 初八日。②河: 黃河。③青州: 東晉時,僑置青州於江北; 劉裕平定廣固,置北青州於東陽,而江北之青州如故。今向彌以青州刺史戍碻磝,東陽之青州亦如故。④碻磝(qiao ao):津名、城名。津在今山東東阿西北,古黃河南岸。城在津之東。

初,裕命王鎮惡等: 「若克洛陽,須大軍到俱進。」鎮惡等乘利徑趨潼關,為秦兵所拒,不得前。久之,乏食,眾心疑懼,或欲棄輜重還赴大軍。①沈林子按劍怒曰:「相公志清六合,②今許、洛已定,關右將平,③事之濟否,④繫於前鋒。⑤奈何沮乘勝之氣,⑥棄垂成之功乎! ⑦且大軍尚遠,賊眾方盛,雖欲求還,豈可得乎!下官授命不顧,⑧今日之事,當自為將軍辦之,未知二三君子將何面以見相公之旗鼓邪!」⑨鎮惡等遣使馳告裕,求遣糧援。裕呼使者,開舫北戶,⑩指河上魏軍以示之曰:「我語令勿進,今輕佻深入。(11)岸上如此,何由得遣軍!」鎮惡乃親至弘農,(12)說諭百姓,百姓競送義租,(13)軍食復振。

①輜(zi)重: 軍用各種物資的統稱。②相公: 指稱劉裕。古時稱宰相為「相公」。今劉裕專權,也稱其為相公。清: 清掃。六合: 指天地四方,即指天下。③關右: 關中。平: 平定。④濟否:成與不成。⑤系: 關涉; 關係。⑥沮: 沮喪。⑦垂成: 將成。⑧下官: 官員自謙之辭。授命不顧: 捐軀而不顧生命; 願獻出生命。⑨君子: 泛指品行可嘉的人。⑩舫(fang):大船(非後世所謂小舫)。北戶: 朝北的窗戶。(11)輕佻(tiao):不沉著。(12)弘農: 郡名,郡治在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13)義租: 為義軍自動繳納的租稅。

魏人以數千騎緣河隨裕軍西行; ①軍人於南岸牽百丈,②風水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魏人所殺略。裕遣軍擊之,裁登岸則走,③退則復來。夏,四月,裕遣白直隊主丁旿帥仗士七百人、車百乘,④渡北岸,去水百餘步,為卻月陣,⑤兩端抱河,車置七仗士,⑥事畢,使豎一白毦; ⑦魏人不解其意,皆未動。裕先命寧朔將軍朱超石戒嚴,白毦既舉,超石帥二千人馳往赴之,齎大弩百張,⑧一車益二十人,⑨設彭排於轅上。⑩魏人見營陣既立,乃進圍之; 長孫嵩帥三萬騎助之。四面肉薄攻營,(11)弩不能制。(12)時起石別齎大鎚及矟千餘張,(13)乃斷矟長三四尺, 以鎚之, (14)一矟輒洞貫三四人。(15)魏兵不能當,一時奔潰,死者相積; 臨陳斬阿薄幹,魏人退還畔城。(16)超石帥寧朔將軍胡藩、寧遠將軍劉榮祖追擊,又破之,殺獲千計。魏主嗣聞之,乃恨不用崔浩之言。

①緣河: 沿著黃河。②百丈: 挽船用的索。③裁: 才。④白直隊主:白直隊的頭目。劉裕選白丁之壯勇者入直左右,故稱其為白直隊。丁旿(wu):白直隊主。帥: 同「率」。帶領。仗士:衛兵。⑤卻月陣:半圓形的陣。⑥車: 指每輛車。⑦豎: 立。白毦: 用白羽毛做成的裝飾物。⑧齎 (ji):抱著。⑨益: 增加。⑩彭排: 盾牌。(11)肉薄: 即肉搏。兩軍迫近,用短兵或徒手搏鬥。(12)制: 制服。(13)矟:槊。(14)鎚鎚:前一「鎚」字是名詞; 後一「鎚」字是動詞,鎚打。(15)洞貫: 刺成洞穴貫穿起來。(16)畔城: 在聊城縣(在今山東聊城)內。

秦魯公紹遣長史姚洽、寧朔將軍安鸞、護軍姚墨蠡、河東太守唐小方帥眾二千屯河北之九原,①阻河為固,欲以絕檀道濟糧援。沈林子邀擊,破之,斬洽、墨蠡、小方,殺獲殆盡。②林子因啟太尉裕曰:「紹氣蓋關中,③今兵屈於外,國危於內,恐其凶命先盡,不得以膏齊斧耳。」④紹聞洽等敗死,憤恚,⑤發病嘔血,以兵屬東平公讚而卒。⑥讚既代紹,眾力猶盛,引兵襲林子,林子復擊破之。

①九原: 城名,在今山西忻縣。②殆盡: 幾乎盡光。③氣: 指英氣,勇氣。蓋: 壓倒;勝過。④膏(gao):滋潤。齊(zi)斧: 用於征伐之斧,又名黃鉞斧。凡師出必齋戒入廟受斧,故曰齎斧。又一說,利斧。⑤恚(hui會):憤怒;怨恨。⑥屬:通「囑」。託付。

太尉裕至洛陽,行視城塹,①嘉毛修之完葺之功,賜衣服玩好,直二千萬。 ③

①城壕: 城牆和壕溝。②完葺(qi):修理完好。③直:通 「值」。價值相當於。

五月,乙未,①齊郡太守王懿降於魏,②上書言:「劉裕在洛,宜發兵絕其歸路,可不戰而克。」魏主嗣善之。

①乙未:二十四日。②齊郡: 郡治在今山東淄博東北。

崔浩侍講在前,①嗣問之曰:「劉裕伐姚泓,果能克乎?」②對曰:「克之。」嗣曰:「何故?」對曰:「昔姚興好事虛名而少實用,子泓懦而多病,③兄弟乖爭。④裕乘其危,兵精將勇,何故不克!」嗣曰:「裕才何如慕容垂?」⑤對曰:「勝之。⑥垂借父兄之資,⑦修復舊業,國人歸之,若夜蟲之就火,少加倚仗,⑧易以立功。劉裕奮起寒微,不階尺土,⑨討滅桓玄,⑩興復晉室,北禽慕容超,(11)南梟盧循,(12)所向無前,非其才之過人,安能如是乎!」嗣曰:「裕既入關,不能進退,我以精騎直搗彭城、壽春,(13)裕將若之何?」對曰:「今西有屈丐,(14)北有柔然,窺伺國隙。陛下既不可親御六師,(15)雖有精兵,未睹良將。長孫嵩長於治國,短於用兵,非劉裕敵也。興兵遠攻,未見其利;不如且安靜以待之。裕克秦而歸,必篡其主。(16)關中華、戎雜錯,(17)風俗勁悍; 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18)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 (19)雖留兵守之,人情未洽,(20)趨尚不同,(21)適足為寇敵之資耳。願陛下安兵息民以觀其變,秦地終為國家之有,(22)可坐而守也。」嗣笑曰:「卿料之審矣。」(23)浩曰:「臣嘗私論近世將相之臣: 若王猛之治國, 苻堅之管仲也;(24)慕容恪之輔幼主, 慕容之霍光也;(25)劉裕之平禍亂,司馬德宗之曹操也。」(26)嗣曰:「屈丐何如?」浩曰:「屈丐國破家覆,孤孑一身,(27)寄食姚氏,受其封殖。(28)不思酬恩報義,而乘時徼利,(29)盜有一方,(30)結怨四鄰;(31)撅豎小人,(32)雖能縱暴一時,終當為人所吞食耳。」嗣大悅,語至夜半,賜浩御縹醪十觚,(33)水精鹽一兩,(34)曰:「朕味卿言,(35)如此鹽、酒,故欲與卿共饗其美。」(36)然猶命長孫嵩、叔孫建各簡精兵伺裕西過,(37)自成皋濟河,(38)南侵彭、沛;(39)若不時過,則引兵隨之。

①侍講:給皇帝講學。②果: 果然。③懦: 懦弱。④乖爭: 指姚泓的兄弟弼、懿、恢等,皆與泓爭權奪位。乖爭,就是矛盾鬥爭。⑤才: 才能; 才幹。慕容垂 (326—396):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鮮卑人。384年起兵,稱燕王,建元; 386年稱帝,都中山,史稱「後燕」。在位十三年(384—396)。⑥勝: 勝過; 超過。⑦父兄: 指慕容垂之父慕容皝、兄慕容儁。慕容皝創建前燕,337年稱燕王。慕容儁是前燕第二個君主,在位十二年(349—360)。⑧少:稍; 略微。⑨不階尺土:不憑藉尺土之封(王、侯)。階: 憑藉。尺土: 指封的王、侯。⑩討滅桓玄: 事在404年。(11)此指滅南燕。(12)梟(xiao):斬首。盧循(?—411):東晉農民起義領袖。(13)彭城: 在今江蘇徐州。壽春: 在今安徽壽縣。(14)屈丐(gai):指赫連勃勃。北方言屈丐者,卑下也。故拓跋嗣改赫連勃勃之名曰 「屈丐」。(15)六師: 即六軍。古時稱帝王之師曰 「六師」。(16)篡(cuan) 其主:篡奪其君主的權位。(17)華、戎雜錯: 言漢人和少數民族的人雜居。(18)此言劉裕要把南方的政治教化施行於關中。荊、揚: 荊州、揚州,都在秦嶺和淮河以南,故稱南方。函、秦: 指函谷關以西故秦之地,即關中。(19)羅: 網。(20)洽; 融洽。(21)趨尚: 旨趣愛好。(22)國家: 這裡是指北魏。(23)料: 猜測。審: 詳悉,引申為詳盡細密之意。(24)管仲為齊桓公之卿,進行改革,發展生產,使齊國大振。協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相號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故言王猛輔助苻堅,如同管仲輔其主。(25)前燕景昭帝慕容儁360年正月疾篤,乃召其弟慕容恪(時為大司馬太原王)等受遺詔輔政。儁死,恪擁立太子即帝位。 時年十一。故言慕容恪輔幼主慕容,如同霍光輔幼主。霍光(?—前68):字子孟,河東平陽人。漢武帝時,為奉車都尉。昭帝年幼即位,他與桑弘羊等同受遺詔輔政,任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侯。昭帝死後,迎立劉賀為帝,不久即廢,又迎立劉詢為帝(宣帝)。(26)曹操在東漢末,專擅朝政,皇帝實際上聽命於他。故言劉裕對待其君司馬德宗,猶如曹操之對待君主。(27)孤孑(jie):孤單。(28)赫連勃勃曾仕於後秦姚氏,受封五原公。(29)徼(jiao叫)利: 竊取利益。(30)此指赫連勃勃稱霸一方。(31)指赫連勃勃同魏、後秦、北涼等國構怨。(32)撅(jue)豎:言撅起自豎立。撅: 翹起。(33)御: 古代對帝王所作所為及所用物的指稱。縹醪(lao):一種青白色的酒。觚(gu):古代飲酒器。(34)水精鹽: 透明如水精的鹽。(35)味: 體味; 體會。(36)饗(xiang):通「享」。享受。(37)簡: 挑選。(38)成皋: 在今河南滎陽西北。(39)彭、沛: 彭城、沛郡(在今安徽濉溪市西)。

秋,七月,太尉裕至陝。①沈田子,傅弘之入武關,秦戍將皆垂城走。②田子等進屯青泥,③秦主泓使給事黃門侍郎姚和都屯嶢柳以拒之。④

①陝: 縣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②委: 棄。③青泥: 在今陝西商縣西北,嶢關附近。④給事黃門侍郎: 官名、其職為侍從皇帝,傳達詔命。嶢柳: 即嶢關,在今陝西商縣西北。

(八月) 太尉裕至鄉。①沈田子等將攻嶢柳, 秦主泓欲自將以御裕軍,恐田子等襲其後,欲先擊滅田子等,然後傾國東出; 乃帥步騎數萬,奄至青泥。②田子本為疑兵,所領裁千餘人,③聞泓至,欲擊之; 傅弘之以眾寡不敵止之,田子曰:「兵貴用奇,④不必在眾。且今眾寡相懸,⑤勢不兩立,若彼結圍既固,則我無所逃矣。不如乘其始至,營陣未立,先薄之,⑥可以有功。」遂帥所領先進,弘之繼之。秦兵合圍數重。田子撫慰士卒曰:「諸君冒險遠來,正求今日之戰,死生一決,封侯之業於此在矣!」士卒皆踴躍鼓譟,執短兵奮擊,秦兵大敗,斬馘萬餘級,⑦得其乘輿服御物,⑧秦主泓奔還灞上。⑨

①(min)鄉: 可能是在潼關東的閿(wen)鄉,在今河南靈寶。②奄(yan):忽然。③裁: 才。④奇: 言奇兵奇;計。⑤懸,懸殊。⑥薄: 侵。⑦馘(guo國):截耳。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左耳以計功曰「」。 ⑧乘輿(yu於)服御物: 指帝王所用的車馬、衣服等。⑨灞上: 今陝西西安城東。

初,裕以田子等眾少,①遣沈林子將兵自秦嶺往助之,②至則秦兵已敗,乃相與追之,關中郡縣多潛送款于田子。③

①眾: 指兵員。②秦嶺: 山名,在陝西省中部,是渭河和漢水的分水嶺。這裡是指秦嶺的東端。③潛: 暗地裡。送款:順服。

辛丑,①太尉裕至潼關,以朱超石為河東太守,②使與振武將軍徐猗之會薛帛於河北,③共攻蒲坂。秦平原公璞與姚和都共擊之,猗之敗死,超石奔還潼關。東平公讚遣司馬國璠引魏兵以躡裕後。④

①辛丑:(八月) 初二日。②河東: 郡治在今山西運城東北。③河北: 黃河以北(蒲坂以東地區)。④司馬國璠: 後秦將領。躡:追蹤。

王鎮惡請帥水軍自河入渭以趨長安,①裕許之。秦恢武將軍姚難自香城引兵而西,②鎮惡追之; 秦主泓自灞上引兵還屯石橋以為之援,③鎮北將軍姚強與難合兵屯涇上以拒鎮惡。④鎮惡使毛德祖進擊,破之,強死,難奔長安。

①河: 黃河。渭: 渭水。②香城: 在今陝西大荔東。③石橋: 長安城洛門東北。④涇上: 涇水流域,在今陝西高陵境內。

東平公退屯鄭城,①太尉裕進軍逼之。 泓使姚丕守渭橋,②胡翼度屯石積, ③東平公屯灞東, ④泓屯逍遙園。⑤

①鄭城: 在今陝西華縣。②渭橋: 在長安城北。③石積: 長安城東北。④灞東: 灞水以東,在長安東。⑤逍遙園: 在長安城西。這是守衛長安城的軍事部署。

鎮惡溯渭而上,乘蒙沖小艦,行船者皆在艦內;秦人見艦進而無行船者,皆驚以為神。壬戌旦,①鎮惡至渭橋,令軍士食畢,皆持仗登岸,②後登者斬。眾既登,渭水迅急,艦皆隨流,倏忽不知所在。③時泓所將尚數萬人。鎮惡諭士卒曰:④「吾屬並家在江南,⑤此為長安北門,去家萬里,舟楫、衣糧皆已隨流。⑥今進戰而勝,則功名俱顯;不勝,則骸骨不返,無他岐矣。⑦卿等勉之!」乃身先士卒,眾騰踴爭進,大破姚丕於渭橋。泓引兵救之,為丕敗卒所蹂踐,⑧不戰而潰; 姚諶等皆死,泓單馬還宮。鎮惡入自平朔門,⑨泓與姚裕等數百騎逃奔石橋。東平公聞泓敗,引兵赴之, 眾皆潰去; 胡翼度降於太尉裕。

①壬戌:(八月)二十三日。旦: 早晨。②仗: 刀、戟等兵器的總名。③倏(shu)忽:忽忽; 轉眼之間。④諭: 勸告;告誡。⑤吾屬: 我們。⑥舟楫(ji):船與槳。⑦他岐: 旁出之道; 其他的道路。⑧蹂踐: 蹂躪,踐踏。⑨平朔門:長安北門。

泓將出降,其子佛念,年十一,言於泓曰:「晉人將逞其欲,雖降必不免,不如引決。」①泓憮然不應。②佛念登宮牆自投而死。癸亥,③泓將妻子、群臣詣鎮惡壘門請降,鎮惡以屬吏。④城中夷、晉六萬餘戶,⑤鎮惡以國恩撫慰,號令嚴肅,百姓安堵。⑥

①引決: 猶言自殺。②憮(wu) 然: 悵然失意貌。③癸亥:(八月)二十四。④以屬吏: 將姚泓等人交給下屬官吏去看守。⑤夷、晉: 指少數民族的人和漢人。⑥安堵:安居,不受騷擾。

九月,太尉裕至長安,鎮惡迎於灞上。裕勞之曰:「成吾霸業者卿也!」鎮惡再拜謝曰:「明公之威,諸將之力,鎮惡何功之有!」裕笑曰:「卿欲學馮異邪?」①鎮惡性貪,秦府庫盈積,鎮惡盜取,不可勝紀; ②裕以其功大,不問。或譖諸裕曰:③「鎮惡藏姚泓偽輦,將有異志。」④裕使人覘之,⑤鎮惡剔取其金銀,⑥棄輦於垣側,⑦裕意乃安。

①馮異(?—34)字公孫。東漢初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從劉秀起事有功。諸將並坐論功,他常退避。②勝紀: 盡記。勝: 盡。紀: 通「記」。③譖(zen):進讒言; 說人的壞話。諸: 猶「於」。④異志: 有叛變的意圖。這裡指王鎮惡陰謀稱帝。⑤覘(chan):窺看。⑥剔(ti)取:刮取。⑦垣(yuan):牆。

裕收秦彝器、渾儀、土圭、記里鼓、指南車送詣建康。①其餘金玉、繒帛、珍寶,皆頒賜將士。秦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嚴昭以蒲坂降,②東平公讃帥宗族百餘人詣裕降,裕皆殺之。送姚泓至建康,斬於市。

①彝(yi)器: 古代宗廟常用的禮器的總名。渾儀: 即渾天儀,又名渾象,我國古代的一種表示天空星象的天文儀器。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創製。土圭: 古代測日影的儀器。記里鼓: 即記里鼓車。車上兩層,皆有木人。車每行一里,下層木人擊鼓一槌; 行十里,上層木人擊鍾一次。創始於晉代,其制已亡。指南車:車上裝有用磁針製作的指示方向的儀器。在地磁吸引下,針有一頭總是指著南方。裝有指南針的車稱為指南車。②并州: 治所在今山西蒲州。

裕議遷都洛陽。諮議參軍王仲德曰:「非常之事,固非常人所及,必致駭動。今暴師日久,①士卒思歸,遷都之計,未可議也。」裕乃止。

①暴師: 言軍隊長期在外,蒙受風日霜露。

(十一月) 辛未,①劉穆之卒,太尉裕聞之,驚慟哀惋者累日。②始,裕欲留長安經略西北,③而諸將佐皆久役思歸,多不欲留。會穆之卒,④裕以根本無托,⑤遂決意東還。

①辛未: 初三日。②慟(tong):大哭; 哀痛之至。累日: 連日。③經略: 籌劃經營。④會: 適值。⑤根本: 指朝廷與京師建康方面。

裕以次子桂陽公義真為都督雍、梁、秦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領雍、東秦二州刺史。①義真時年十二。以太尉諮議參軍京兆王修為長史,王鎮惡為司馬、領馮翊太守,②沈田子、毛德祖皆為中兵參軍,仍以田子領始平太守,③德祖領秦州刺史、天水太守,④傅弘之為雍州治中從事史。⑤

①雍州: 州治在今陝西平涼東。梁州: 州治在今陝西漢中。秦州: 治所在今甘肅天水西。東秦州: 州治在今陝西黃陵。②馮翊(yi):治所在今陝西大荔。③始平: 治所在今陝西西安西。④天水: 郡治在今甘肅天水西。⑤治中從事史: 為州刺史的助理。

先是,隴上流戶寓關中者,①望因兵威得複本土; 及置東秦州,知裕無復西略之意,②皆嘆息失望。

①隴上: 指隴山地區,在今甘肅東部。後秦在這一地區置有秦州。②當時劉裕未得秦州,所謂東秦州即毛德祖所領。

三秦父老聞裕將還,①詣門流涕訴曰:「殘民不沾王化,②於今百年, 始陼衣冠, ③人人相賀。 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咸陽宮殿是公家室宅,④捨此欲何之乎!」⑤裕為之愍然,⑥慰諭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誠多諸君懷本之志,⑦今以次息與文武賢才共鎮此境,⑧勉與之居。」十二月,庚子,⑨裕髮長安,自洛入河,⑩開汴渠而歸。(11)

①三秦:指關中。項羽入關後主持分封,將關中分封給章邯、董翳、司馬欣三個秦之降將,從此始有三秦之稱。十六國之前秦、後秦、西秦,亦稱三秦。②王化: 君王之德化。這裡是指漢族統治者的教化。③衣冠: 指士族。這裡指晉臣劉裕等人。④這兩句是說,長安有漢代帝王的陵墓與宮殿,漢朝是劉邦所建,劉裕姓劉,故言「公家」墳墓與室宅。⑤何之: 到哪兒去。⑥愍(min) 然: 哀憐貌。⑦多: 推重; 讚美。⑧次息: 猶言次子(即第二個兒子)。⑨庚子:(十二月) 初三日。⑩洛: 洛水,在陝西東部,自北南流,入渭水 (下流)。河: 黃河。(11)汴(bian)渠: 也稱汴河。上流受黃河水,在滎陽的一段叫浪蕩渠;向東流叫官渡水;又東流到大梁城北,叫陰溝。隋以前的汴渠,由今河南省的舊鄭州、開封、歸德北境,流經江蘇省的舊徐州,合泗水,入淮河。

(閏月) 夏王勃勃聞太尉裕東還,大喜,問於王買德曰:①「朕欲取關中,卿試言其方略。」②買德曰:「關中形勝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狽而歸,正欲急成篡事耳,③不暇復以中原為意。此無以關中賜我,不可失也。青泥、上洛,④南北之險要,宜先遣游軍斷之; ⑤東塞潼關,絕其水陸之路; 然後傳檄三輔,⑥施以威德,則義真在網罟之中,⑦不足取也。」⑧

①王買德: 赫連勃勃的謀士。②方略: 策略; 計謀。③篡事: 指劉裕將篡奪東晉政權。④青泥: 今陝西藍田。上洛: 今陝西商縣。⑤游軍: 游擊部隊。⑥檄(xi):古代用以徵召、曉喻或聲討的文書。三輔: 長安近畿地區。⑦網罟(gu):即網。⑧以上是《通鑑》寫東晉劉裕伐後秦的戰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