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五對負重輪」,身披裝甲不是坦克,那些奇葩的國產裝甲車

潞州節度 發佈 2020-01-01T16:11:59+00:00

由於生產年限長,再加上改進型號眾多,"五對負重輪傳奇"可以說是深深烙印在了不少軍迷心中,甚至在軍迷群體中還誕生出了一個團體——數輪黨。

"夭壽啦,對面的59下山啦!"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由於生產年限長,再加上改進型號眾多,"五對負重輪傳奇"可以說是深深烙印在了不少軍迷心中,甚至在軍迷群體中還誕生出了一個團體——數輪黨。只要車輛底盤有五對負重輪,那麼就會被歸納到"59改"的行列中。然而,一般情況總有特殊化,在解放軍的眾多"五對負重輪"當中,還真有那麼一些不務正業的車,放著正經坦克不做,而是擔當一些稀奇古怪的罕見車輛。下面,就讓我們去看看這些奇葩的"五對負重輪"吧。


上個世紀60年代,解放軍炮兵基本擺脫了騾馬化,達到了摩托化的水平。雖然機動性有了質的飛躍,但在一些特殊地域,比如泥濘區域,輪式炮兵牽引車只能望"泥"興嘆。然而在戰時,能讓軍隊選擇地域地形的機會並不多,想要克服泥濘地域的限制,基本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大量裝備履帶式自行火炮,二是用履帶式牽引車替換輪式牽引車。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全軍換裝履帶式自行火炮顯然不現實,那麼只能從牽引車身上下功夫。在借鑑了蘇聯AT-C型履帶式牽引車的方案後,當時主管兵器工業的一機部五局,正式下達了研製914B牽引車的任務。設計定型後,該牽引車被正式命名為60式中型履帶式牽引車。

60式中型履帶式牽引車最經典的外部特徵,莫過於它有"五對負重輪",按照"數輪黨"的理論:"一二三四五!恩,它一定是59改!"玩笑歸玩笑,作為中國第一代履帶式牽引車,其性能還是相對不錯的。在動力方面,其裝備了一台功率為221千瓦的四衝程V型12缸水冷柴油機,空載時的單位功率達16.7千瓦/噸,這一指標不僅遠超59式中型坦克,也超過了後來的86式步兵戰車。強大的動力系統令60式中型履帶式牽引車擁有了強大的牽引能力,該車可用於牽引戰鬥全重為15噸以下的火炮或拖車,同時還能運輸5噸左右的彈藥和作戰物資,這些指標在當時來說都算是可圈可點的。在60式中型履帶式牽引車的基礎上,軍工人員還發展出60-1式中型履帶式牽引車、83式273毫米自行火箭炮等變形車輛,為陸軍機械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身為一代經典坦克,59式坦克擁有眾多的"親戚"與"小弟",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62式輕型坦克。作為59式坦克的輕量化版本,62式輕型坦克同樣採用了"五對負重輪"的行走裝置,因此,62式也算是"五對輪家族"的一份子。不過,今天我們的主角並非62式輕型坦克,而且它的一種罕見變形車——GSL110B型火箭掃雷車。上個世紀80年代,解放軍研製成功了81式火箭掃雷彈與掃雷車,並在實戰中獲得了比較不錯效果。不過,81式火箭掃雷車採用的是輪式底盤,越野能力和防護性均有待提高,而且該車只能攜帶10枚掃雷彈,威力有限。針對這些問題,軍方決定研製性能更強的火箭掃雷車。

相關科研部門領取任務後,結合實戰經驗,決定在62式輕型坦克底盤的基礎上,研發新型火箭掃雷車,這就是GSL110B型火箭掃雷車。與81式火箭掃雷車相比,GSL110B型火箭掃雷車的攜彈量,從10發增加到24發,威力大大增強。其單車掃雷面積大於 10000平方米,掃雷率大於95%,僅需2分鐘就能由行軍狀態轉入戰鬥狀態。GSL110B型火箭掃雷車的最高時速為 55-60公里,最大縱坡爬坡度為30°,最大橫坡爬坡度為20°,這些都比輪式車輛有了顯著提高。不過,隨著局部衝突的結束以及62式輕型坦克逐步退出現役,GSL110B型火箭掃雷車沒能進行大規模生產。

如果你認為上面兩款車輛不是正統的"五對負重輪",那麼下面這款變形車絕對是"59魔改"的嫡系。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中,有一款新型的火力支援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它就是利用59式坦克底盤改裝而成的QN-506新陸戰之王。與已經公開的國外火力支援車相比,QN-506最大的特點就是飛彈多!該車可攜帶4枚QN-502C反坦克導(防空)彈、4枚能夠垂直發射的S570巡航飛彈以及20枚QN-201多用途飛彈。一輛車攜帶近30枚飛彈,除了多管火箭炮外,幾乎罕有坦克裝甲車輛能夠攜帶如此眾多的飛彈。除了飛彈外,QN-506新陸戰之王還攜帶有1門30毫米機關炮以及1挺7.62毫米機槍,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雖然現在利用59式坦克底盤改裝步兵戰車、火力支援車的方案眾多,但火力能夠超越QN-506的還真沒有幾個。再加上59式坦克的底盤價格低廉、存世量巨大,給未來改裝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儘管QN-506的外觀以與59式中型坦克大相逕庭,可正應了那句老話:"遠看炮塔嚇死人,近數五對負重輪!"同樣的氣息、同樣的味道在QN-506新陸戰之王體現的是淋漓盡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