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的人認不清一張臉?改良版「猜猜你是誰」幫你告別臉盲

文匯網 發佈 2020-01-01T17:05:26+00:00

你知道嗎,有的人一生都記不住一張臉:在「臉盲症」患者看來,每張臉都一樣——都有鼻子、眼睛和嘴巴,而看不到細微的面部特徵。

你知道嗎,有的人一生都記不住一張臉:在「臉盲症」患者看來,每張臉都一樣——都有鼻子、眼睛和嘴巴,而看不到細微的面部特徵。因此,他們常常分辨不出朋友和親人的模樣,甚至認不出鏡子中的自己。更讓人吃驚的是,這種奇特的「臉盲症」並不少見,世界上有2%~3%的人正飽受它的困擾。

6歲的Alice在學校很難交到朋友,在超市里會「丟掉」父母。Alice患有臉盲症,又稱面孔失認症。這種困難影響美國約2%的人口,他們大多數生來就有這種症狀,也有少數人在腦損傷或患病後出現面孔識別困難。

不幸的是,臉盲症似乎很難改善。面部識別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除了意外或疾病,在發育過程中是無法調整的。不僅是家族性的臉盲症,同卵雙胞胎的臉識別能力也比異卵雙胞胎要相似得多。引人注目的是,面部識別能力也有一個長期的發展軌跡,並在整個成年早期持續改善,直到30歲。然而,直到現在,很少有證據表明,這一漫長的發展窗口提供了一個關鍵機會,以最大限度地成功干預。相反,之前的數據表明,在出生後最初幾周,人臉識別能力是無法改變的。

但據《科學美國人》報導,最近一項研究提供了更有希望的發現:兒童在玩了改良版的「猜猜是誰」遊戲後,面部識別能力大幅提高。參與者在遊戲中會看到24張卡通面孔,然後各自選擇一個目標,詢問對方所選面孔的外觀,通常是眼睛的顏色、髮型和帽子、眼鏡等配飾。在10天裡,參與者每天花費半小時玩了10個等級的遊戲。當他們連續兩輪贏得比賽時,就進入下一個階段。

經過人臉和物體識別測試訓練後,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與控制組的兒童(只玩傳統版本的「猜猜是誰」遊戲)相比,玩改良遊戲的兒童在訓練後面部記憶能力平均提高了8%,該結果在一個月後仍然保持。研究發現,參試者在物體記憶方面沒有改善,這表明訓練只針對大腦中的人臉識別機制。這一發現支持了面部識別大腦專門系統的關鍵理論。

研究表明,在訓練前面部記憶能力較差的人表現出最大的進步,這表明該計劃對有臉盲症的人最有效。但研究人員表示,為了有效地使用該計劃,護理人員需要有能力「發現」幼兒的臉盲症。雖然它被認為從出生起就存在,但這種症狀的外部症狀很容易被誤解。雖然看護者可以有效地識別出那些表現出社交孤僻的孩子,但許多孩子被認為是「害羞」「注意力不集中」或只是「難以相處」。

這項研究還發現了臉盲症其他16種典型的行為症狀,並對有這種症狀的成年人、他們的配偶以及臉盲症兒童的父母進行了訪問。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症狀可以在兒童開始上學時首先被發現,這是許多人第一次遇到大量的新面孔。而關鍵的標記包括將工作還給特定的同伴、在沒有標記的團隊參與操場遊戲中存在困難。

就像Alice一樣,這些困難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後果。兒童在情感發展和建立友誼的能力方面會遇到困難,事實上,臉盲症兒童經常被篩查出其他狀況。因為對臉盲症的認識不足阻礙了對症狀真正的了解。這種專業意識的缺乏有著重大安全隱患:臉盲症兒童很容易在學校旅行中迷路,或者在接孩子時找錯了人。

該研究還提出了以證據為基礎的應對建議。一個關鍵的發現是有必要向教育工作者揭示兒童臉盲症。雖然臉盲的成年人使用補償策略來輔助日常識別(如聲音或步態),但這些方法對小孩子來說通常太複雜了。因此,這項研究為開展一項急需的臉盲症兒童干預項目邁出了第一步,儘管在兒童時期面部訓練的成果能否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得到保持還有待觀察。

編輯:沈湫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