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妻恩愛,還生了四個兒子

方圓文史 發佈 2020-02-09T00:58:54+00:00

說起武大郎和潘金蓮,應該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了,在我們多數人的印象中,武大郎就是一個相貌醜陋,身材短小,猥瑣的人。

說起武大郎和潘金蓮,應該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了,在我們多數人的印象中,武大郎就是一個相貌醜陋,身材短小,猥瑣的人。而潘金蓮則是一個千嬌百媚,淫亂放蕩的女人。當然了,我們所了解的這一版本,基本上都是來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

但小說終歸是小說,並不能當作正史來看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關於這個問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武大郎墓的出土,為我們揭開了這個持續了600多年的「騙局」,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在當時河北邢台清河縣城有一座名為「武家那村」的小村莊,相傳這便是《水滸傳》中武大郎的故鄉,如今在這村裡面還有供奉他的祠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武家那村的村民百年決定著手於武大郎陵墓進行修繕(一說是因生活困難,想掘點寶貝),在挖掘原來的陵墓時,挖出了一塊石碑和一具約有1.8米的屍骨,其中石碑便是武大郎的墓志銘,上面寫著: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通過這墓志銘和後來的考證我們得知,武大郎和潘金蓮是北宋末年人,他們倆分別是河北省清河縣相鄰的孔宋莊和黃金莊(潘家莊)人。

武大郎的真名叫做「武植」,自田嶺,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稱為武大郎。在歷史上,武大郎並不是矮,相反,其身高至少在一米七以上,而且儀表堂堂。少年時期的武大郎文武雙全,樂善好施,後來還考中了進士,被宋徽宗欽點為山東陽穀縣七品縣令。

在宋徽宗時期,吏治腐敗,官員貪贓枉法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武大郎卻始終如一股清流,兩袖清風,一心為民。武大郎在位期間,平反冤獄、治理河患、除暴安良,為當地做了不少好事。正因如此,在當時還有人給他立過功德碑。關於他的具體身世,在清河縣誌和武氏家譜中皆有記載。

所以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跟水滸中的武大郎「矮矬窮」的形象大相逕庭呢?不僅如此,就連潘金蓮的形象,也會顛覆我們的想像。

歷史上的潘金蓮出身於河北省清河縣的潘家莊,後來改名為黃金莊,其父曾官拜邯鄲知州,在家鄉之地還開設得有染坊,也算是一個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而潘金蓮作為知州家的千金小姐,年輕時則是遠近聞名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

武大郎原來家境貧寒,為了生存曾在潘家打過小工,潘金蓮的父親見這小伙品行端正,做事幹練,於是便出錢資助他求學,並將女兒潘金蓮許配給了他。

有了潘金蓮做自己的賢內助,武大郎變得越發勤奮起來,最後終於考中了進士,隨後便被宋徽宗欽點在山東陽穀縣擔任縣令。

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而聞名於鄉里,他們夫妻恩愛並生了四個兒子。直到現在,陽穀清河一帶仍然流傳著潘金蓮這位賢妻良母的佳話。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武大郎的後代表示,他們家祖祖輩輩都相傳說,武松還是被潘金蓮養大的。而關於潘金蓮的身世,在潘氏家譜上也可以看到!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既然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對恩愛的夫妻,其形象也非常好,那為何在小說裡面卻被黑得這麼嚴重呢?這還得從一個人說起!

據說武大郎還在陽穀縣擔任縣令的時候,一位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因家道中落,一路逃難到了陽穀縣,並對武大郎敘說自己當下的慘狀,希望能夠得到武大郎的幫助,一來是想讓武大郎資助他點錢給他修房子,二來是想讓武大郎給自己某個一官半職。

看到朋友落難,武大郎便熱情款待了他,但卻始終沒有提及幫他修房子和安排工作的事。這人非常生氣,以為武大郎是一個忘恩負義之輩,一怒之下,便不辭而別。在回家的路上,他就開始編寫了許多謾罵和諷刺武大郎的小故事,逢人便說,逢村便貼。於是,沿途幾乎傳遍了有關武大郎的侮辱之詞。隨後,那些被武大郎懲治過的鄉里惡人們也開始添油加醋,百般詆毀武大郎,原本是一個清官,在這些人的極力抹黑下都變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貪官,小人了。

而這,也許就是《水滸傳》中武大郎形象被黑化的原因吧!但誰知道,武大郎早已給自己的這位朋友修好了房子,併購買好了良田。最後他這位友人羞愧難當,便自殺了。

​總結

武大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一個典型的「矮矬窮」形象,其妻子潘金蓮更是一位不守婦道的壞女人,但是這些畢竟只是小說中的形象而已。並不能當成真實歷史來看待。相反在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卻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其形象也非常之好。

而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看待任何事物的時候,不要僅僅只看事物的表面,而忽視它的真實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