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作家具典型的特徵

付一檀 發佈 2019-12-31T01:48:20+00:00

廣州雖然不是政治中心,卻獨享地理位置的優勢,作為通商口岸,廣作家具也不缺原料供給,相比而言,蘇州既沒有政治優勢也沒有地理優勢,在原料供給上是處於下風的。

蘇作家具由來已久,歷經歷史的滄海桑田至今依然散發出迷人的光輝,這當然與蘇作家具本身的若干優點有直接關係。


蘇作家具由來已久,歷經歷史的滄海桑田至今依然散發出迷人的光輝,這當然與蘇作家具本身的若干優點有直接關係。

蘇作家具的誕生地蘇州自古便是文化勝地,這裡名士輩出,家具製作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在明代時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家具產地。

到了清代,雖然社會風潮已與前朝有很大不同,但是,很多優秀的蘇作工藝仍然被傳承、保留下來,蘇作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現如今的「明式家具」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蘇作家具。

1

俊秀的造型


明清兩代定都於北京,北京成為兩朝的政治中心,這對京作家具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很多優良木材通過進貢、購買等方式大量湧入京城,為京作家具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供給。

廣州雖然不是政治中心,卻獨享地理位置的優勢,作為通商口岸,廣作家具也不缺原料供給,相比而言,蘇州既沒有政治優勢也沒有地理優勢,在原料供給上是處於下風的。這一現實對蘇作家具的造型和工藝產生了直接影響。

由於原料不夠充裕,蘇作匠師對木材使用極為用心,可謂錙銖必較,哪怕一小塊硬木材料,都要經過反覆琢磨和精心設計,胸有成竹後才破料動工。所以,相比京作的大氣和廣作的不拘,蘇作家具的造型追求輕巧、俊秀,不以用料厚重取勝。


除木材資源外,江南地區的文化薰染也直接影響了蘇作家具風格的形成。江南地區人文風光多小橋流水的詩情畫意,造成了文化藝術上的清雅、委婉之風,這種風格自然無可避免地反映在家具的造型上。例如同是太師椅,不同地區便有著各自鮮明的特徵。

2

多樣的線腳


蘇作家具追求線條美,裝飾題材也受當地文化影響呈現出不同風貌,同時,蘇作家具的裝飾手法也有獨特之處,其中尤以考究而多變的線腳最為突出。

線腳在蘇作家具上的應用,主要在邊抹、棖子、腿足等部位。蘇作家具的線腳形式十分豐富,有捏角線、陽線、活線、凹線、文武線、皮條線、芝麻梗線、竹板溫線等。


蘇作家具講究「交圈」,就是使不同的構件之間的線腳和平面渾然相接,銜接貫通,取得完整統一的效果。例如插肩榫酒桌或條案,牙條上鎪出壼門曲線並沿邊起陽線,腿足沿邊也要起陽線和牙條連接起來,仿佛一氣呵成,形成完整而優美的輪廓。無束腰條桌,邊抹、腿足、直棖都打窪踩線,也是為了「交圈」。


蘇作家具的椅子腳,多種多樣,有搭葉、虎豆、靈珠、如意一根藤、線葉、擒活、活線卷珠等幾十種,這些椅腳上的線刻也十分細膩。


蘇作家具喜歡用絛環板裝飾,案、幾、墩的束腰上往往裝絛環板。絛環板的造法頗多,通常開孔透挖而不用浮雕,並沿著開孔邊緣起燈草線,紋樣既有簡單的筆管式,也有繁複的捲雲式或海棠式。


這種開孔,蘇作匠師稱之為「魚門洞」,或寫作「禹門洞」。「魚門洞」這一名稱曾記載於《揚州畫舫錄》和《則例》。魚門洞的形式則以爆仗洞、菱花洞、線長洞等較為常見,這些形式不同的魚門洞裝在束腰處,為家具締造出空靈、清新的審美效果。


3

精湛的工藝


由於受到木材資源的限制,蘇作家具製作歷來惜木如金,注重精打細算,促進了蘇作家具工藝的不斷精進。

在蘇作匠師中有一句讚美家具製作精細的行話,叫做「調五門」。意思是指同時製作幾把椅子或者凳子,製作完成後在地面上順序移動進行對比,每把椅子的椅腳大小、腿之間的間距分毫不差,這種尺寸大小相同、每隻腳印相合的情形就是「調五門」,這在非機械化生產的過去,難度可想而知,由此,蘇作家具的嚴謹也可見一斑。


為了緩解木材資源的匱乏,蘇作中還有一些用小塊木料拼接而成的家具,這種拼貼技術要求很高,而且費工費時,但效果卻往往令人稱奇。例如蘇作家具中有的几案的面便是使用黃花梨小料拼接而成的,小料之間結合得天衣無縫,不僅節省了木材,更打破了以往以大料為面的單一效果,瑰麗新奇,鬼斧神工的技藝令人嘆服。


蘇作家具的雕刻重視神似,通常不作大面積雕刻,而喜用小面積雕刻或鏤雕。在蘇作匠師中流傳著一個雕刻口訣:「雕刻要氣韻,層次要分明,光滑要和順,稜角要出清。」這句口訣說明蘇作家具的雕工,不僅要求圓滑流暢,稜角分明,更要傳神達意,氣韻生動。

隨著時代的變化,蘇作家具在明清兩代對於雕刻審美追求也有所不同。清代時,蘇作家具的雕飾風格受到了滿清皇族審美的影響,出現了一些雕刻紋飾較多的家具,如今這些家具在蘇州的四大園林中可以看到,如靠背板嵌文石的靈芝紋太師椅等。但總體來看,即使在清代,蘇作家具亦保留了其清秀、俊雅的風骨,雕刻的使用面積和範圍遠少於同時期其他地區的家具。


俊秀的造型、多樣的線腳、極致的工藝,古人的智慧賦予了蘇作家具諸多典型特徵,歷經時光洗鍊,為今世的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文化財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