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病毒重要,根除飲食文化陋習更重要

啟東視野 發佈 2020-02-10T04:47:51+00:00

打好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戰役,關鍵是要找到靶子,找到傳染源。根除病毒重要,根除飲食文化陋習更重要。

打好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戰役,關鍵是要找到靶子,找到傳染源。17年前,非典病毒最初被認為來源於果子狸。後來,科學家在雲南一個洞穴中的蝙蝠身上,找到了非典病毒的全部基因組成分。這次疫情的禍首是誰呢?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宣布,通過專家們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現在雖然還不能說就是穿山甲將新冠肺炎病毒直接傳染給了人類,但不可否認的是,SARS病毒和新冠肺炎病毒最大的可能存在於部分野生動物體內。這次感染人類的新冠病毒與野生動物的內在關係不可否認。人類捕殺甚至烹食這些野生動物,是感染病毒特別是迄今還不為人所知的病毒的重要甚至直接原因。

在中國幾年文明史上,「吃在中國」一直是中華文化寶庫的重要標識,中華飲食既創造了繽紛多彩的文化瑰寶,也留下了令人觸目驚心的飲食陋習,對野味的嗜好就是特別突出的一種。非典時期統計,南方某城市平均每天要吃掉近20噸、多達30多個種類的野生動物。另一個城市每天蛇肉買賣交易量高達10噸。華東某市,每年有近1000噸的野蛇、50多噸野生蛙類和5萬多隻野鳥成為盤中「美餐」。有的地方,已經形成了捕捉、運輸、買賣、烹飪、食用野生動物的「一條龍」服務體系。在一些人的潛意識裡,吃野生動物是一種身份象徵,一種財富炫耀,一種心理滿足。狂吃野味的直接後果,乃是造成野生動物的種群迅速銳減。比如穿山甲,因為其鱗片可以入藥,所以穿山甲鱗片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中國是穿山甲鱗片的最大消費國;同時作為著名的野味,食用可以「大補」,導致穿山甲成為全世界走私數量最多最嚴重的非人類哺乳動物,現在在亞洲、非洲幾近滅絕。

醫學專家通過各種實驗得出結論:許多動物與人類患有共同的疾病,如狂犬病、口蹄疫、乙型腦炎、流感、炭疽等。另外,動物身上的麴黴菌和寄生蟲所引發的疾病多達百餘種。人吃了這些動物後,極有可能受到感染,動物的病毒一旦傳播給人又極易發生變種,人類社會現有的藥物很難治癒。A肝、飛禽傳染病、SARS、禽流感、H1N1流感等,很大成分都是動物傳染所致。

非典時期,果子狸一夜間家喻戶曉、人人喊打;今天穿山甲、蝙蝠又成為人民憤怒聲討的對象。讓一種小小的野生動物背上「黑鍋」,穿山甲、蝙蝠惹誰了?!它們身上確有這樣那樣病毒,而且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但野生動物沒有主動侵占人類的領土和空間,也沒有想和人類打一場「病毒戰」。相反地,是人類不斷地侵犯野生動物的領土和空間,甚至讓它們沒有生存的餘地。就是在入侵了野生動物的領地、打破了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的「親密接觸」中,野生動物把它們身上的病毒作為禮物「回報」到人類身上。

毋庸諱言,新冠疫情給人民的健康安全、給國家經濟和國際聲譽都造成了損失。但同時也給我們上了難忘的一課。疫情的禍首與其說是穿山甲、是蝙蝠,倒不如說是人類自己;我們在消除新型冠狀病毒的同時,也要消除體內這種頑固的飲食文化病毒。痛定思痛,現實逼著我們深刻、認真地反思我們傳統的飲食文化,反思我們與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動物界的關係,反思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

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人民戰爭中,筆者建議來一場深刻的飲食文化革命。非典危機讓人們對中國飲食文化進行反思,曾經提出革除飲食文化陋習的問題。比如「拒絕烹飪珍稀動植物」,比如分餐制,比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比如爭做「綠色廚師」活動等,但是沒過多久,人們就「好了傷疤忘了疼」。今天我們要深刻吸取教訓,在分餐制、綠色烹飪、節儉用餐上做些深入探索。特別是每個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徹底根除貪吃野味的陋習,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污染物的排放。讓我們更多地更深地去反思與野生動物的關係,作為經營者,堅決拒絕野生動物的買賣交易;作為消費者,堅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讓我們更多地更深地去反思與大自然的關係,從更廣闊、更高遠的文化視野重構人類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新境界。根除病毒重要,根除飲食文化陋習更重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