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後的夜晚,90後的而立之年

經濟日報 發佈 2019-12-31T06:50:13+00:00

站在歲尾「瞻前顧後」,時間周而復始、生活循環往復,難免心生「時光只解催人老」的錯覺。然而,與此同時,一些希望正在孕育,一些努力還在堅持,一些改變已經發生。

今晚是2019年最後的夜晚。站在歲尾「瞻前顧後」,時間周而復始、生活循環往復,難免心生「時光只解催人老」的錯覺。然而,與此同時,一些希望正在孕育,一些努力還在堅持,一些改變已經發生。有段子說,明天,最早一批90後就跨入了30歲;而曾經被視為年輕人的80後,則將進入不惑之年,在這個歲月更替的時刻,不妨讓我們來聊聊「老去的年輕人」,聊聊過去一年裡的我們自己。

年輕人們有自己的儀式感。新年的倒計時,仍然吸引著相伴而來的朋友、相擁而至的情侶;年年必有的跨年演唱會,變成了幾個世代的大聯歡。而在B站,一場號稱「專屬年輕人」的元旦跨年晚會也正同步播出。那些刷下「此生無悔入B站」的年輕人們,或許已經伴著這個「專屬年輕人」的網站走過了10年。10年,不僅讓那群新潮自嗨的90後擁躉走進而立之年,也讓一個曾經自娛自樂的「小破站」在納斯達克的斗秀場萬眾矚目。日落、月升、星繁,然後擁抱朝陽,這場晚會的編排像極了百味人生。一路走來的少年體態不再輕盈、生活不再輕鬆,在青春散場和人到中年的角色里反覆適應;而原本志在星辰大海的坦途,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現實的凹凸。這正應了那句老話,「歲月老了,當初聽故事的人,成了講故事的人;當初講故事的人,成了故事裡的人。」

如果說「嘆老」是年輕人的自嘲,那麼「焦慮」就是一代人的自描,在年末歲初的時間節點上更顯緊迫。2019年微信公眾平台上最火的文章題目叫《時代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會打》,隨之而來的「拋棄體」仿佛成了一個令人窒息的隱喻。樓下便利店深夜的燈火,映亮了疲憊不堪的臉龐;手機上心源性猝死的新聞,驚醒了渾渾噩噩的作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習慣了鋼筋混凝土的冰冷味道,掙扎在若隱若現的職場法則,背負起養老育兒的生活壓力,或孤獨、或迷茫、或焦慮的情緒不斷積鬱,也就結出了暮氣沉沉的果實。

沒有人能夠拒絕時光的流逝,但每個人都有機會留住歲月的沉澱。當手中的啤酒可樂換成飄著清香的枸杞保溫杯,那個以前只會「一鍵三連」的觀眾或許已經成了熟練的高產UP主;當滿身疲憊擠著公交地鐵隨機到熟悉的「戰歌」,曾經的「中二」基因早已突破次元壁化作抖擻精神的雞血。還記得千禧年剛過不久,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主題報告中,稱青年已經是今天而不僅是明天的創造力量,甚至建議不要將青年人稱作「明天的領導者」,而應該稱之為「今天的夥伴」。從今天到明天,這是時間的交替,不也正是成長的代價、奮鬥的收穫?

有人說,童年是一場夢,少年是一幅畫,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小說。換言之,一生的每個創作階段都有可能斬獲屬於自己的人生「諾貝爾獎」。被稱為中國「活雕塑」的王德順老人,79歲高齡走上T台驚艷秀場;66歲的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亮相B站的新年晚會,激情演繹《哈利•波特》主題曲。「人生是本倉促的書」不假,但是在今天,年輕不再只是身體狀態,也是一種精神姿態、生活心態。只要保持好奇心、葆有求知慾,就能品出味道、活出精彩,寫就回味無窮的人生篇章。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這是搖滾人的浪漫,其實也是大多人內心對自己的真實渴望。在今天,無限可能的世界,無限可能的青春,無限可能的夢想,共同構成了有無限可能的未來。保持專注與深入、探索與發現、執著與熱愛,就能在共享中相遇「愛著你的愛」的同行者,在共鳴中發現「夢著你的夢」的同路人。正如一名UP主所希望的那樣:「在這個最好的時代里,創造你的夢想,唱一首歌,跳一支舞,當一個遊戲解說,去製造一個遊戲,去創造一個IP。去追曾經你們不敢做的夢,去做曾經可能會被人恥笑的事情。」

人生的華彩,與年齡無關。在有人嘆息青春散場、歷史結束的時候,在2020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不妨借用一句刷屏的彈幕,寄語那些擔心老去的年輕人、寄語那個又長一歲的自己——

「改革春風吹滿地,新的一年要爭氣!」

晚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