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物珍品:《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2-10T15:07:04+00:00

日本學者佐伯好郎氏認為詩題中的「威蒙度」是古敘利亞文Imuda,因此這篇詩作是「景教徒受洗禮時所誦朝拜聖三經」,此說現已無人附和;英國學看莫爾認為是教會唱誦的《榮歸主頌》,為大多數學者所贊同;1986年旅法學者吳其昱博士發表他的《景教三威蒙度研究》,通過漢文和敘利亞文榮歸主頌逐句

名稱:基督教讚美詩

編號:P.3847

時代:8~9世紀

尺寸:高26cm 寬104.8 cm

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以下簡稱「景教贊」)是1908年伯希和竊自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現藏巴黎國家圖書館,編號P.3847。1910年我國學者羅振玉先生在伯希和處獲得照片,刊登在《敦煌石室遺書》第3冊45-47頁;民國十年(1921)基督徒學者許地山先生在《生命月刊》第2卷第1期發表《景教三威蒙度贊釋略》,這是教會內人士第一次撰文研究;陳垣先生早年也關注過這份文書,並有過精闢的批註(《陳垣先生遺墨》,2006年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錄文收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版《陳垣全集》第七冊第十六種「雜著」類);此後國內外、教內外學者著述甚豐。日本學者佐伯好郎氏認為詩題中的「威蒙度」是古敘利亞文Imuda(浸水禮),因此這篇詩作是「景教徒受洗禮時所誦朝拜聖三經」,此說現已無人附和;英國學看莫爾認為是教會唱誦的《榮歸主頌》,為大多數學者所贊同;1986年旅法學者吳其昱博士發表他的《景教三威蒙度研究》,通過漢文和敘利亞文榮歸主頌逐句對照,證實了這個觀點。2000年林悟殊先生在全面總結以往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深入的再研究。

景教贊實為景教徒敬拜時頌念之《榮福經》、《讚美經》,公元635年由景教高僧阿羅本邊同其它景教經文一併帶入唐朝;有記載說在公元760就由來自波斯的傳教士景凈漢譯,並收錄於《新編讚美詩》385首。

P.3847全文如下:

景教三威蒙度贊

無上諸天深敬嘆,大地重念普安和;人元真性蒙依止,三才慈父阿羅訶。
一切善眾至誠禮,一切慧性稱讚歌;一切含真盡歸仰,蒙聖慈光救離魔。
難尋無及正真常,慈父明子凈風王;於諸帝中為帝師,於諸世尊為法皇。
常居妙明無畔界,光威盡察有界疆;自始無人嘗得見,復以色見不可相。
惟獨絕凝清凈德,惟獨神威無等力;惟獨不轉儼然存,眾善根本復無極。
我今一切念慈恩,嘆彼妙樂照此國;彌施訶普尊大聖子,廣度苦界救無億。
常活命王慈喜羔,大普耽苦不辭勞;願赦群生積重罪,善護真性得無繇。
聖子端在父右座,其座復超無量高;大師願彼乞眾請,降筏使免火江漂。
大師是我等慈父,大師是我等聖主;大師是我等法王,大師能為普救度。

大師慧力助諸羸,諸目瞻仰不暫移;復與枯燋降甘露,所有蒙潤善根滋。
大聖普尊彌施訶,我嘆慈父海藏慈;大聖謙及凈風性,清凝法耳不思議。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一卷

(中空)

尊經

敬禮妙身皇父阿羅訶 應身皇子彌施訶 證身盧訶寧俱沙 已上三身同歸一體

瑜罕難法王 盧伽法王 摩矩辭法王 明泰法王 牟世法王 多惠法王 景通法王 寶路法王 千眼法王 那寧逸法王 珉艶法王 摩薩吉思法王 宜和吉思法王 摩沒吉思法王 岑穩僧法王 二十四聖法王 憲難耶法王 賀薩耶法王 彌沙曳法王 娑羅法王 瞿盧法王 報信法王

敬禮常明皇樂經 宣元至本經 志玄安樂經 天寶藏經 多惠聖王經 阿思瞿利容經

渾元經 通真經 寶明經 傳化經 罄遺經 原靈經 述略經 三際經 征詰經 寧思經 宣義經 師利海經 寶路法王經 刪河律經 藝利月思經 寧耶頲經 儀則律經 毘遏啟經 三威贊經 牟世法王經 伊利耶經 遏拂林經 報信法王經 彌施訶自在天地經 四門經 啟真經 摩薩吉斯經 慈利波經 烏沙那經

謹案諸經目錄。《大秦本教經》都五百卅部,並是貝葉梵音。唐太宗皇帝貞觀九年,西域太德僧阿羅本屆於中夏,並奏上本音,房玄齡魏徵宣譯奏言;後召本教大德僧景凈,譯得已上卅部卷。余大數具在貝皮夾,猶未翻譯。

學者們將以上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題名《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為第一部分,即正文:大秦為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景教就是基督教的聶斯脫里派,也稱東方亞述教會,源起於敘利亞,唐朝時乃一度盛行於長安;三威為基督教聖父阿羅訶、聖子彌施訶和聖靈凈風王三位一體之尊稱,威字則含廣義、尊嚴、威嚴之意,盡顯三位一體真神威嚴有力;蒙度即受度的意思,贊為文體之名,以情調激揚、抒情風格,精鍊為標誌。贊文保留和展示了唐詩文筆典雅流暢之風,文辭古奧又通俗易懂,深得傳統文化精髓,是一篇難得的好作品。加上後來為它配的曲調相得益彰。

第二部分題名「尊經」,分三段:第一段敬禮「三威」即三位一體的真神,第二段敬禮二十五位古代景教聖徒(法王),第三段敬禮景教經典三十五種。

第三部分是按語,敘述了《大秦本教經》五百卅部於唐貞觀九年(635)由大秦國教主阿羅本帶入中原,後由景凈漢譯了其中三十卷之史事。贊文按語所及漢譯景教經典的景凈,就是唐建中二年(781)撰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以下簡稱《碑頌》)波斯傳教士景凈。碑頌中也提及《尊經》被譯成漢文,但沒有所譯數量及卷名的記載;贊文所記可為補充。碑頌和贊文按語都記述了阿羅本來唐時,太宗皇帝派遣宰相房玄齡率臣僕們到西郊迎接入宮,並邀至皇帝藏書室翻譯經典,皇帝在禁宮內親自問道。但碑頌所記635年以後景教在唐朝歷代帝王的支持下傳播發展的過程和簡況,贊文按語中隻字示提,可能是因為書有所專吧?

《尊經》敬禮的經目中,《三威贊經》赫然其中,即本寫卷的第一部分,景凈於760年翻譯的贊文,早於碑頌二十餘年。我們據此至少可以認為景教贊、尊經的成書與碑頌為同一時期。而學術界一致認為按語部分應該是在唐朝滅亡以後所述,故P.3847全卷本身彙編景教贊和尊經以及編寫按語和整理、抄寫時間,應該在唐滅以後的公元10世紀。

敦煌藏經洞一同出土的景教文獻,還有漢文書《志玄安樂經》,絹畫「景教人物圖」,以及相關的藏文占卜書等;而鄰近敦煌的吐魯番出土有敘利亞文的《三威蒙度贊》寫本(另一面為漢文《法華經》),和高昌回鶻的景教壁畫「宗枝主日」。依稀可見當時景教在這一帶的流行情況。

唐代的景教實際上是對敘利亞人聶斯托里為首的基督教聶斯托里派的稱謂。這個教派反對瑪利亞是神的母親,反對聖像崇拜、煉獄說等傳統基督教教義。公元431年,在小亞以弗所宗教會議上,聶斯托里派被羅馬基督教法庭判定為異端,聶斯托里本人及其追隨者被驅逐出境。為逃避迫害,該派逐步向東發展,他們很快在薩珊波斯王國找到避難所,公元498年成立自主教會,總部起初設在塞琉西亞泰西封城,先後以迦勒底或亞述教會的名義傳教。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建立後,景教總部一度遷往巴格達,盛極一時,並在波斯建立據點。貞觀9年(635)阿羅本到長安後,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支持下,長安城興建了第一所景教寺院「大秦寺」,阿羅本則被封為「鎮國大法主」,並下詔於諸州建景寺,使景教得以在唐朝流傳。

碑頌撰寫人波斯傳教士景凈,中文功底深厚、學識淵博,他大量引用了儒道、佛教經典和中國史書中的典故,以闡述基督教教義;著重記述了景教在中國唐代的流傳情況,強調唐太宗李世民深感此道之正義和真實,下令傳授於民:「詳其教旨,玄妙自然;觀其元宗,生成立要。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最後以一篇頌詞結束。

從敦煌遺書和遺存不難看出,碑頌所記唐代景教在中國傳播之盛況,實也有誇大溢美之嫌。但譯本景教贊與碑頌在書寫風格上卻是極相一致。共同展示出景凈的非凡才智。

來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馬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