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蛋頭」奔武漢,護士「男團」守上海 後面一樣,不要看哭

新民晚報 發佈 2020-02-10T15:15:10+00:00

正如男護士張勝利說,「男性的體力、耐力更好,比女護士更具優勢,同時也要承擔更多工作。雖然很辛苦,但也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  打算再次進入病房  175身高,80公斤,體型壯碩的護士張勝利已在護理崗位紮根11年。曾義林    圖片 | 李銘珅 陳夢澤王 凱

 【新民晚報·新民網】昨天,華山醫院男護士剃成「滷蛋頭」赴武漢的視頻獲網友點讚~

  而在公共衛生安全的前沿堡壘——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也有一群默默堅守崗位的護士「男團」。

  他們全程參與確診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術外,還要承擔各類重體力勞動。

  正如男護士張勝利說,「男性的體力、耐力更好,比女護士更具優勢,同時也要承擔更多工作。雖然很辛苦,但也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

  打算再次進入病房

  175身高,80公斤,體型壯碩的護士張勝利已在護理崗位紮根11年。

  作為公衛中心首批進入A3應急病房的護士,張勝利主要負責重症患者護理,包括呼吸機操作和患者的翻身排痰。

  防護服普遍均碼為主,由於身材比較壯實,張勝利每次都會把它穿出緊身衣的效果。同時,張勝利愛出汗,護目鏡總會被水汽覆蓋,他自創方法,在護目鏡佩戴前,用洗潔精擦拭,這樣佩戴以後就避免了水汽凝結。

  他說,工作難度最高也是風險最大的護理工作就是給患者排痰,所以就需要佩戴正壓呼吸器。由於穿著厚實的防護服,戴正壓呼吸器,身體靈活度很差,可是重症患者各種插管較多,在操作時必須小心謹慎,做好導管保護。

  目前,張勝利已經結束一輪應急病房工作,正在接受留觀。「如果需要,打算再進應急病房,畢竟有過一次經驗了,第二次會從容很多。」

張勝利

  鑽研機器的護士長

  吳元浩是公衛中心呼吸與重症醫學科的護士長,擅長操作各類呼吸機及ECMO設備。

  他曾多次參與公衛中心ECMO團隊的救治任務。公衛中心規定,每個護士進入應急病房工作,護理重症患者不得超過10天,輕症患者護理不得超過14天。為了最充分地發揮吳元浩的價值,他一直在外「待命」,只有第一次呼叫他前來配合操作ECMO時,吳元浩才被派了進去。

  8天後,那位使用ECMO的患者明顯好轉,順利撤機,此時的吳元浩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感覺自己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這樣的感覺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吳元浩表示。

  在應急病房可以接觸很多高精尖的重症監護設備,同樣的呼吸機,不同的型號,操作方法也不盡相同,此外還可以接觸到各大醫院的專家教授,耳濡目染不同的治療理念,對自己是一種提高和鍛鍊。

  吳元浩也向護理部申請,希望自己能一直留在重症應急病房,一直到疫情結束。

吳元浩

  視頻聊天「補課」

  顏冬冬是公衛中心外科監護室的一名護士,具有重症患者護理經驗,所以出現重症患者後,護理部就把顏冬冬調入應急病房。

  其實,顏冬冬的妻子也是公衛中心的一名護士,同樣具備重症護理經驗。但考慮到他們是雙職工家庭,晚上還要照顧13個月的孩子,因此只把顏冬冬暫時派往了應急病房。

  據護理部透露,等顏冬冬結束工作後,他的妻子將馬上「接力」,隨下一批護士進入重症患者區域。目前,兩人只能通過視頻交流。不過,與其他家庭的視頻聊天不同,他們聊天的內容以工作為主,為了讓妻子進應急病房更能適應裡面的環境,視頻聊天其實更像一種交班:顏冬冬把每天的工作向妻子匯報,讓其儘快熟悉工作細節和工作流程。有意思的是,妻子甚至拿了筆記本,邊聽邊記,生怕自己漏了重要內容。

顏冬冬

  接確診患者有「技巧」

  1月26日晚,公衛中心手術室護士王傑接到護理部通知,讓他明天進入應急病房。身為中共黨員的王傑立刻答應下來。

  王傑和妻子也是「革命夫妻」,妻子是公衛中心應急梯隊成員,應急經驗相較於王傑要豐富不少。令她沒想到的是,丈夫盡然會比自己先進應急病房。

  作為手術室護士,平時參與病房護理較少,妻子擔心他感染控制、消毒隔離等應急經驗不足。當晚就在家中拿出材料給他充電補課,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要點,都過了一遍。

  後來,王傑被分配在收治輕症患者為主的A1應急病房,主要工作負責確診患者接待。每次送往A1大樓的輕症患者,第一個接待他們的護士就是王傑。

  「這個時候,每一句話、每一個舉手投足,都將決定患者的心理活動。開導患者,讓他們放鬆心情,是我每次接患者時候必做的一件事。」王傑說。

王傑

  處理過伊波拉疑似病人

  1月30日,35歲的護士曾義林進入A1應急病房。

  「很多年紀稍大的阿姨,都更喜歡跟男護士溝通。」曾義林笑著說,由於自己此前是所接觸的病人大多是心臟病患者,老年人多,所以他積累了許多和老年人溝通的技巧,這一次也派上了用場。

  對待病人,曾義林很耐心,但對家人,他似乎有點「不上心」。他說,進病房前都沒有跟家裡人交代。「家裡人都知道這就是我的工作,已經不需要再說了。」而他每次抽空打電話回去,對家裡人說的最多的也只是「當心身體」這四個字。

  曾義林經歷過人感染H7N9禽流感、H1N1甲流,甚至還處理過上海的伊波拉疑似病人。

  5年前,他就曾穿上隔離服,將一名從獅子山返滬的男性病患送至負壓病房,並更換尿濕的衣褲,查體、補液。病人的病毒核酸結果最終為陰性,但這段經歷卻成了曾義林職業生涯中寶貴的一幕。

  他說,相比此前的任務,現在防護措施越來越好,治療方案越來越完善。

曾義林

  (新民晚報金海岸工作室 左妍 范忭忭)

  圖 片 | 李銘珅 陳夢澤王 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