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動力學創始人--弗洛伊德 | 從生到死,一直在路上

老楊的生活啟示錄 發佈 2020-02-10T19:20:44+00:00

還好在他80大壽期間,受到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鼓勵及讚揚,無疑是其價值得到了最高的認可,以及來到英國之後,英國皇家協會授予極高的榮譽,使之與牛頓齊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病醫師、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美國心理學家T.H.黧黑認為他與達爾文和馬克思是引領20世紀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他的思想對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等心理學家都產生過影響。

--壹--

弗洛伊德,這個名字很少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在東方哲學文化中,老子、孔子、莊子、釋迦牟尼等耳熟能詳,也符合我們的文化認同感,但我們中國,由於文化不同,尤其在倫理方面,弗洛伊德關於性的問題,更使部分國人望而卻步,方案排斥。

我也是去年年底才接觸到心理學,當時孤身一人閒來無事,突然對哲學起了興趣,由於抱有寫作掙點零花錢的小心思,就開始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但寫作就要專一領域,由於當時覺得中國哲學思想難懂,且難以在短時間提升寫作水平,故沒敢深入,只能閒時泛讀,以聽書為主。

偶然之間了解到了西方心理學,覺得自己雖沒有文字功底,但卻自認為吸收心理學知識,還是遊刃有餘的,並且心理學系統專業,還能結合身邊朋友、電視新聞、熱點資訊來分析,更易產出熱文,分析諸多方面就決定選擇了心理學領域。

提起心理學,你就繞不開一個名字,就是弗洛伊德,尤其是做為心理諮詢師,可以說弗洛伊德算是他們的行業祖師爺,因為他們為病人看病用的就是他的一套精神分析理論。

在了解弗洛伊德之前,我在書店遇到一位酷愛中國文學的老大哥,提醒我儘量少看心理學,究其原因就是心理學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理論容易帶偏我,儘量少讀。

於是我帶著小心翼翼的警惕心理,走進來弗洛伊德的世界...

--貳--

讀了弗洛伊德的生平簡介,內心久久不能平復,也深深地向他表示歉意,因為我的無知差點錯過了他為我們創造的價值,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惠及後人,恩澤千秋。

1856年出生在現屬捷克斯洛伐克地區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是猶太人,三歲時遷居維也納,兄妹眾多,他的母親是父親的第三個妻子所生,家庭關係雖然複雜,但是家庭關係和諧,有一個很好的父親,博覽全書好多都是父親推薦的。

由於自己身為猶太人,從小受到周邊人的歧視,但這不影響他的發展。1873年考入當地知名學院--維也納學院,自幼聰明伶俐、涉獵廣泛,尤其是對哲學和詩劇,為後期心理動力學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後來博士畢業,娶妻生子,開設診所,接觸到了早期心理學物理療法--催眠技術,後來認為催眠療法對於治療精神患者作用實在有限,轉向自己新創的「自由聯想」方法,1895年和另一位心理學家合著《歇斯底里症研究》一書,為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1896年,本來生活就拮据的家庭,此時父親又去世了,但弗洛伊德痛定思痛,期間由於懷念父親,經常像母親問小時候的事情,他本人也經常做夢,於是對夢產生了興趣。

1899年《夢的解析》出版。

1902年,與阿德勒、卡丁娜等人成立,星期三心理學會(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前身)

1905年,發表了一個案例後來有一本書《少女杜拉的故事》,性的影響。

1905年,《性學三論》三篇文章

由此《性學三論》《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學早期理論。

1907年榮格來到弗洛伊德家中,徹夜長談,特別看重榮格。

幾年後,榮格肯定精神分析學,但過於看重性,還有其他方面的影響,但弗洛伊德認為雖然不是全部,但是性是根本,不能更改。

1911阿德勒離開,1912年榮格還出版了《無意識心理學研究》,這標誌著他與弗洛伊德的徹底決裂。

由此,弗洛伊德生活不但拮据,而且很孤獨,因為最心愛的幾個徒弟相繼離開。然而他的探索之路並沒有就此停歇。

--叄--

弗洛伊德後期十分淒涼與孤獨,母親去世,至親至愛的妻子也離他而去,最愛的女兒安娜也與世長辭,就連他最可愛的外孫子也被上帝帶走。

然而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的腳步,期間希特勒發動戰爭,身邊朋友紛紛逃離自己的國家去了美國,而此時身患癌症的他卻沒有離開,深愛著自己的祖國,還要自己的一個學生動用他在美國的朋友致電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希特勒施加壓力,最後才保他一命去了英國。

期間又出來好多書,與文學家、作家等藝術家交流,使自己的心理動力學在多領域產生了影響。

還好在他80大壽期間,受到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鼓勵及讚揚,無疑是其價值得到了最高的認可,以及來到英國之後,英國皇家協會授予極高的榮譽,使之與牛頓齊名。

1923-1939年間,他接受了33次手術。

1939年去世。

可以說弗洛伊德的一生基本上伴隨的貧困,後期因為戰亂和當時書籍不暢銷,一度靠朋友接濟過日子,加上得意的徒弟離開,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都未曾讓他停止對生命科學的探索。我們剩下的只有感慨與敬仰。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結束語----------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關注我,和老楊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