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可憐的皇子,2歲被囚57歲才獲釋,出獄後六畜不分形同白痴

豬哥亮哦 發佈 2020-02-10T22:02:54+00:00

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子們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由於驚喜來得過於突然、情緒過於激動,風燭殘年、體弱多病的朱文圭難以自持,在獲釋後不久便撒手人寰,終年57歲。

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子們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命運坎坷、晚景淒涼的皇子其實並不在少數,他們的結局有時還比不上普通人。就明朝而論,最可憐的皇子非建庶人朱文圭莫屬。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恭愍太子朱文奎的胞弟,生母為孝愍讓皇后馬氏。作為生不逢時的皇子,在朱文圭還是個襁褓之中的娃娃時,叔祖父朱棣便通過「靖難之役」篡奪皇位,時在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京師淪陷後,馬皇后在宮中自焚而死,而建文帝和太子朱文奎的下落則不明,按照朱棣的說法是死於自焚,但民間卻盛傳父子二人化裝成僧侶逃走。


建文帝朱允炆畫像
由於不確定建文帝父子是否真的死於自焚,所以在此後多年時間裡,朱棣一直都在派人暗中查訪他們的行蹤(鄭和在七下西洋期間,同樣肩負著這項使命),但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其實,讓朱棣感到頭疼的,不僅僅是建文帝父子的真實下落,該如何處置年僅2歲的侄孫朱文圭,同樣也是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對於狠厲殘忍的朱棣來講,仿效當年唐太宗對待李建成、李元吉諸子的做法,將朱文圭直接處死無疑是最簡單、便捷的方式,而且還能斷絕一切後患,看上去是個很不錯的方案。但是,朱棣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命人將朱文圭送到中都鳳陽圈禁,僅僅限制他的人身自由,而沒有要他的性命。


明成祖朱棣畫像
朱棣之所以這樣做,並非是良心發現,覺得愧對大哥朱標(建文帝的父親)當年對自己的恩情,而是在一番得失權衡後做出的明智選擇。因為在朱棣看來,處決朱文圭雖然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因此而招致的輿論譴責,則會破壞他所努力塑造的「仁慈君主」形象。並且,朱棣一直以朱元璋的合法繼承人自居,若殺死朱文圭,豈不是向天下人昭告他的帝位來路不正?
朱文圭雖然不能殺,但也不能就此一放了之,畢竟他是建文帝的骨肉,也是皇位真正的合法繼承者,一旦建文帝的遺臣擁立他起事,對朱棣的地位無疑將構成致命打擊。正因如此,明成祖在權衡良久後,最終將朱文圭送到鳳陽圈禁,既留住他的性命,還不必擔心他會在外面「興風作浪」。


明中都鳳陽遺址
就這樣,年僅2歲的朱文圭被送進鳳陽廣安宮圈禁,除了被嚴格限制人身自由外,衣食起居都有專人照顧,並且規格還相當高。只不過,監管朱文圭的人礙於皇帝命令,都不能跟他多說話,更不用說談心或教授他知識。就這樣,朱文圭在四面全都是牆壁、與世人毫無交流的環境下度過了55年時光,漸漸地便成了一個六畜不分、智力低下的白痴。
由於朱文圭的身份異常敏感,所以在明成祖駕崩後,仁宗、宣宗、景帝祖孫三代都沒有改變對他的政策,依舊派重兵把守廣安宮,以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劫持朱文圭作亂。然而,正當世人都漸漸遺忘朱文圭,或認為他將圈禁至死時,明英宗的一紙詔令,卻讓「建庶人」(明朝對朱文圭的稱呼)在臨死前又品嘗到久違的自由味道。


明英宗朱祁鎮畫像
原來,明英宗復辟成功後,因為此前有過被景帝圈禁7年的經歷,所以對朱文圭的遭遇很是感同身受,難免會滋生惻隱之心。最終,經過與大學士李賢的商議後,明英宗最終下達了釋放朱文圭的命令,時在天順元年(1457年)。不僅如此,明英宗還允許朱文圭在鳳陽定居,並在當地自由出入、婚娶,同時還賜給他閽者二十人、婢妾十餘人,以照料其飲食起居。
明英宗的做法固然得到世人的交口稱讚,但也有部分朝臣表示堅決反對,認為此舉無異於「放虎歸山」,恐將後患無窮。對此,明英宗自信地說到:「如果朱文圭能得到天命眷顧的話,那就讓他來取代朕的位子吧!」李賢聽後大為感動,連連稱讚明英宗有堯舜之心(「左右或以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大學士李賢贊曰:『此堯、舜之心也。』」見《明史·卷一百十五》)。


朱文圭被囚禁55年才獲釋朱文圭被圈禁時,還是個年僅2歲的娃娃,如今重獲自由,卻已是頭髮花白、年近花甲的老人。由於驚喜來得過於突然、情緒過於激動,風燭殘年、體弱多病的朱文圭難以自持,在獲釋後不久便撒手人寰,終年57歲(「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幾卒。」引文同上)。朱文圭死後,按照庶人的標準下葬,直到南明弘光帝即位後,才追諡為他潤懷王(一說為原懷王),這也是後話了。
史料來源:《明史》、《明成祖實錄》、《明英宗實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