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抗「疫」戰場顯身手

經濟日報 發佈 2020-02-10T23:06:28+00:00

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2月7日,河北省遷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卓衛生材料有限公司員工在加班加點加工醫用隔離衣布料,有力保障了疫情重點地區需求。

2月3日,位於中國(泰州)醫藥城的默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在生產最新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一管三檢」核酸檢測試劑,保障疫情檢測需要。 湯德宏攝

2月5日,奇瑞瑞弗特種車輛公司緊急生產的20輛負壓救護車全部完工並順利交付。這批負壓救護車將發往戰「疫」一線,用於重大傳染病人的安全隔離與轉運,為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病人送去特種「戰車」。 張逸瀟攝

2月8日,武漢市天興洲大橋檢查站,青年志願者用武漢中州浩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生產的紅外線測溫儀給過往行人檢測體溫。 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2月7日,河北省遷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卓(北京)衛生材料有限公司員工在加班加點加工醫用隔離衣布料,有力保障了疫情重點地區需求。 陳 儒攝

2月7日,江西省龍南縣宏業成實業有限公司員工在加緊生產額溫槍的配套產品紅外線測溫儀LCD顯示屏。該企業生產的產品可迅速配套100萬支醫用額溫槍,有效保障了防疫物資供應。 廖葉萱攝

2月4日,由江鈴集團製造的救護車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接送首批患者。江鈴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救護車生產企業,其自主研發生產的負壓監護型救護車率先在國內獲得專利。疫情發生後,江鈴集團緊急為武漢等全國疫情防控一線加班加點生產負壓救護車。 范顯海攝

2月7日,安徽省廬江縣廬城街頭,公安民警運用國產警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巡查。自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全國多地啟用無人機對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進行空中巡視、空中喊話宣傳等,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左學長攝

2月8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醫藥工業園海爾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抓緊生產藥品。連日來,針對疫情,宜春市袁州區科學調度,有序協調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陸續投入復工生產,確保抗疫一線醫療藥品供應。 胡 霞攝

2月8日,河北省寧晉縣潤博達醫療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加工防護服。該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保證供應疫情防控一線。 趙永輝攝

▼2月5日,湖北省武漢市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由廊坊天雅橋隧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河北佳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一木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等建造的箱式房,為快速建成的雷神山醫院提供保障。 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從國產自主研發的負壓救護車到紅外線測溫儀,從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到建成交付的「火眼」實驗室,「中國製造」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彰顯出強大的力量,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實物質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承擔著保障物資生產任務的製造業企業,迅速落實產能,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實現了抗擊疫情、支援前方、安全生產「三不誤、三促進」。

在春節期間,很多承擔防疫應急物資生產的企業就堅持「不停機」生產。相關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馬不停蹄生產急需的醫療物資。在安徽,江鈴集團製造生產的負壓救護車陸續下線,為武漢的一線醫護人員送去更多保障,有助於傳染病人的安全轉運。在河北,遷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家企業,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醫用隔離衣及布料。

面對疫情防控阻擊戰帶來的各類需求,不少企業不僅原生產線開足馬力,一線工人捨棄假日、兩班倒,還購置新設備全面擴產,培訓後勤人員支援一線,最大限度擴產能、增產量、保供應。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信息顯示,全國加強重點物資的生產和調度,全力滿足武漢疫情防控需求。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液、負壓救護車等物資源源不斷地由企業的生產車間運向疫情最需要的地方。

時下,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重要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即將復工的企業強化安全責任,摩拳擦掌準備迅速復工復產。特別是食品、輕工、紡織、日化、藥品等企業,以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為己任,在全面落實復工復產備案制度、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體系、嚴格核查返崗人員身體情況、做好防護物資和人員配備、全面開展廠區消毒等工作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克服困難,火速進入復工復產狀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