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評價美國奧斯卡,用了7個字形象比喻,直言國人不用太在意

毒說娛樂 發佈 2020-02-10T01:04:09+00:00

奧斯卡就像好萊塢每年舉行一次的奧運式競技,它設立了一二十個項目,每個項目有一個冠軍,勝者獲得一尊小金人作為表彰。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總是可以牽動全球電影人的神經。

從公布入圍名單,到預測獎項的歸屬,再到典禮當天的紅毯以及獎項的逐一公布,每一個環節都能引起熱議。

而且不少中國女星都樂於在奧斯卡上拋頭露面,來展示自己的「國際范」。

那麼,奧斯卡到底意味著什麼?值得全球人都如此關注嗎?

奧斯卡金像獎的主辦單位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提出建設這個學院的是米高梅(美國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的總裁路易斯·梅耶,而這位大佬有著「好萊塢之王」的稱號。

所以奧斯卡金像獎的本質,就是植根於好萊塢的電影節。

奧斯卡就像好萊塢每年舉行一次的奧運式競技,它設立了一二十個項目,每個項目有一個冠軍,勝者獲得一尊小金人作為表彰。

和許多國際電影節一樣,奧斯卡設立有最佳電影、男女主角等獎項。

但奧斯卡又和國際電影節的評委來自多個國家不同,奧斯卡名義上是面向全世界的,但得獎者大多仍來自好萊塢內部。一尊尊小金人是好萊塢眾多電影界人士共同評選的結果,所以它基本反映了好萊塢的藝術理想和商業標準。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每年許多國家都會把自己的電影送到奧斯卡評選,但是往往得獎者少的可憐。

一些演員就算參加了純正的好萊塢電影,但也因為不是美國人而不能獲得提名,更不要說獎項了。

2005年,章子怡、鞏俐、楊紫瓊三位華人女演員主演了好萊塢的A級大製作《藝伎回憶錄》,共同演繹了日本藝伎這個風艷的群體。

三位女演員的表演都可圈可點,特別是鞏俐。她飾演的「初桃」集美麗、妖嬈、偏執、凌厲於一身。無論是翩翩起舞還是斟茶搖扇,都美的不可方物。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僅僅是摺扇,鞏俐就苦苦練習了五個月,最終呈現出輕鬆玩轉三把摺扇的驚艷鏡頭。

《藝伎回憶錄》的票房和口碑都不錯,在奧斯卡提名公布前,很多人都看好她入圍最佳女配角。

但公布後卻是入圍了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原創配樂6項技術類的獎項,這些獎項對應的人員也都是好萊塢的自己人。

對此,有國內媒體採訪了鞏俐,對於沒有入圍女配角有什麼想法。

鞏俐直言不諱的說道:「我甚至沒看當天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我覺得奧斯卡就是中國的金雞百花獎,它很注重美國電影,沒有獲得提名,沒什麼可遺憾的。」

在佩服鞏俐胸襟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她的睿智。因為她一眼看到了問題的本質,用「中國的金雞百花」七個字,形象的說明了奧斯卡歸根到底是一個地區性質的獎項。

就像我們的金雞百花主要面向國產電影,香港金像獎主要鼓勵香港電影一樣,外來人口在評選時本來就占不到優勢。既然奧斯卡對非好萊塢的電影人不是特別看重,國人也自然不需要太在意奧斯卡的評選。

相比之下,一些國際電影節倒是公平了許多。

例如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從不吝嗇給中國的好電影好演員予以表彰。鞏俐主演的《霸王別姬》《紅高粱》《秋菊打官司》就分別獲得了坎城金棕櫚、柏林金熊獎、威尼斯金獅獎,她本人也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為華語影壇爭光不少。

因此,相比奧斯卡,國際上有含金量的國際電影節或許更值得國人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