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中國的關係:既然我打不過你,那麼我就學你,這一學沒完了

王光之話史 發佈 2020-02-10T02:52:32+00:00

越南,古稱「安南」或者「交趾」,對中國人而言,它一直是個不安分的小跟班。漢武帝時期,越南三郡秦朝時,始皇帝派趙佗南征百越,順帶把越南北部也給納了進來,當時歸屬於象郡後來在武帝之時,歸屬漢朝,行政上屬於交趾郡,九真,日南三郡。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人文解讀類頭條號

末尾有投票!

越南,古稱「安南」或者「交趾」,對中國人而言,它一直是個不安分的小跟班。

關於越南這個地方,繚繞我們中國人太多複雜的情感。

越南這地兒,在歷史上一直屁顛屁顛地跟著中國,同在以中國為中心的大東亞儒家文化圈裡,是個十足的小弟。包括為什麼叫越南,也是和咱有干係——越國(今桂,粵,閩浙一帶)之南,是為越南。

在秦漢兩朝之時,今天的越南北部是直接隸屬於我們的,不是歸附納貢的藩屬國,也不是為武力屈服的被保護國,而是實實在在,直接是歸屬於中國的國土,就跟廣西一樣,正兒八經的中國州郡。

秦朝時,始皇帝派趙佗南征百越,順帶把越南北部也給納了進來,當時歸屬於象郡(今廣西,治所在桂林)後來在武帝之時,歸屬漢朝,行政上屬於交趾郡,九真,日南三郡。武帝和始皇帝一樣,遣州官入境,駐雄軍衛土。

此後,一直到唐末,借著天下紛亂之際,這骨子裡唯唯諾諾卻天生「反骨」的越南才實質上獨立。在此之前的歲月,在越南歷史書里被寫成——北屬時期(即被中國占領時期)。

文化上的同質性,以及擁有同一文化下的語境,越南這個「南蠻之地」卻並未遠離中國文化的血緣。

有專家提出過這麼一個看法,所謂的京族(越南主體民族,占越南人口約86%)其實就是漢人的一個分支民族,歷史學家翻開那些灰塵,看到了古代南方荊楚百越一地的漢人走入東南亞的越南,從此生根為另一個民族。但也有歷史學家表示,京族並不是漢族,因為京族也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是類似苗族,壯族,滿族的另一個民族。

但從人類歷史更為宏觀的角度看去,如果漢族作為一個文化民族,而非血統民族,京族可能就是「流離」的漢人。

但民族性大不過國家性,越南人確確實實不是中國人。

但不是中國的越南,卻似乎離不開「中國」,縱觀越南的歷史,你會發現,那是一部亦步亦趨,邯鄲學步的歷史。

不知道用什麼國家制度?學中國唄!

在古代制度的學習上,這一點其實不是越南人的特例,日本,韓國,朝鮮也是如此。

作為一個先進的封建文明的中國,即使不用兵戈,也能「征服」四海諸國,用的就是我們的文化和制度。

越南,作為一個被中國長期征服的地區,自然無法徹底洗去歷史痕跡。

公元10世紀,越南人用一場海戰趕走了中國的軍隊和官吏,宣告建國。可這一建國呢,麻煩事就來了,越南人不知道怎麼管理國家啊?哎,得了,看看北邊的中國人唄,學!

所以無論是吳朝,丁朝,黎朝,李朝,陳朝,莫朝,還是末代王朝阮朝,越南這一學算是沒個停歇了。因為中國的中央集權和皇帝制度,越南才得以不會像遠離中國的東南亞各國那樣經歷亂世戰國割據(比如泰國,經歷王朝戰爭才統一全國),而是一個皇帝一個天下

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越南的正統在北部(漢文化區),所以南部的占城等地是為後來被北部的越南人納入版圖的。

從中央集權制度到地方郡縣制度,從中央三省六部到都察刺史,從軍隊建設到農業政策,越南一項都沒落下,全部抄了回去。我們在漫長歷史長河裡,渾厚的民族文化里經過無數仁人志士,生民大眾篳路藍縷而孕育的制度和文化,越南人算是「不勞而獲」了

但僅僅是照搬中國制度還不夠,越南人天生不願意安順,這片遍地長著水稻的土地上,多的是桀驁不馴的頭顱。越南和中國古代王朝的衝突大則數十次,小則難以計數。

這裡可以講的有一場,宋越熙寧戰爭。這場戰爭有別於後來明軍占領越南,而越南反抗明軍的藍山起義不同之處,在於這是越南這個小國對中國這個大國的一次主動進攻和挑釁。

蘇軾分析熙寧戰爭,只認為是王安石的過錯,認為「安南之役,罪在王氏」,《越史略》也認為是王安石等一干官員的好大喜功所致熙寧戰爭。

天真啊!當時的越南李朝看著國內常年風調雨順,再看看大宋是內憂外患,自然算是無比膨脹。宋越戰爭的背後,是那個學著中國初有成績的越南,以為自己可以「出師」的狂妄。

戰爭結果是宋越講和。

對於越南而言已然足夠體面,但他們依舊是在歷史書里寫道:這是中國對越南的一次侵略.....

其實早在這場11世紀矮子挑釁巨人的戰爭中,越南人的「大國野心」在那時就昭然若現了。

用著中國人代代發展的封建文明制度,越南人是依葫蘆畫瓢,抄著中國文明,渡過了古代歷史。

不知道國家往哪走?學中國唄!

進入近代,洋人用著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的中華帝國的大門,自以為是「天朝上國」的大清被打得是落花流水。南邊的小弟越南自然不例外,哪有大哥都被欺負了,小弟沒事的道理?

1885年,大清朝廷用一場打贏了的敗戰(中法戰爭),放棄了越南的宗主國地位,可憐我中國軍人,為了一場無謂之戰,埋骨異鄉。

法國人殖民了越南。

也就是從這裡開始,越南人無比仇恨中國,甚至在法國人得影響下,逐漸將用了上百年的漢字換成了四不像的越南拉丁文。這是他們去中國化的第一步。

但也就是從此開始,越南開始了精分:一邊去中國化,一邊學中國,一邊恨中國恨得苦大仇深,一邊學中國也學得廢寢忘食。

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人離開了越南。越南為了抗擊捲土重來的法國殖民者,又賴上了他們嘴裡的「老大哥」中國。中國也是夠意思,我們當時窮得也揭不開鍋,卻不止送錢送糧,還派出不少技術人員和軍事指揮員到了越南。

越南軍隊徹底打敗法國殖民者的一戰是奠邊府戰役,有「決定越南國運之戰」的美譽,大概類似蘇聯的史達林格勒戰役。

1954年,法國人到離開越南時也不明白,怎麼自己打不過德國人,現在連越南人也打不過了?

原因很簡單,這場戰役越南人用的是中國戰術,不可否認越軍總司令武元甲在反法戰爭中的劍走偏鋒是無比出色的,但他的背後站著的是我們的陳賡大將的。

法國人滾蛋了,美國人又來了,這一次可沒那麼容易。越南人基本沒有打贏任何一場與美國的戰鬥,但在整體的戰略上,卻贏了。但能夠支持越南人到1973年趕走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力量,還是中國人實踐了無數次的游擊作戰方法。

戰後的越南,仗著蘇聯的撐腰,再次野心勃勃,現代版的「熙寧戰爭」再次打響,「幾百億養了個白眼狼」,越南剛放下了碗,就倒戈一擊。但這一次,他們輸得很狼狽。1978年,我們開始改革開放,越南人一邊眼紅,一邊礙於面子不願意和昔日的老大哥往來。

1986年,按捺不住的越南人,又一次「邯鄲學步」,「東施效顰」。革新開放應運而生。

為什麼說是再次學中國呢?因為連政策方向都是一樣的。首先是思想的解放,其次是經濟的市場制度,然後就是對外開放的國策。是不是似曾相識?

越南,學得是真有模有樣。

「以華為師」,這四個字貫穿越南民族歷史的始終,不僅是革新開放如此。現在的越南,在國家命運上的方向,依舊是把我們當作他們的風向標,亦步亦趨地跟著,但同時也想著超越。

越南,不想做老大的小弟,不是好小弟

越南,實際上還是沒有走出關於中國的影子。

人們一提及這個東南亞狹長的國家,總會想起它背後的巨人——中國。

在民族性格和現代國家方向上,越南走不出中國的影子。這個野心勃勃的小國,現如今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國家之一。但同時,越南本身的問題和狹隘的目光,也值得深思。

自大如想把胡志明市建成超過上海的越南,一邊也有著大量逃離的民眾。

越南想取代我們,但這種和國力不匹配野心的激烈碰撞,讓越南人對我們的方法是一方面全盤接受,一方面卻又完全不接受。

畢竟,一個不想做老大的小弟,不會是好小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