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哪吒》、《少年的你》,2019誰撐起國產片大盤?

票房俠 發佈 2019-12-31T05:10:51+00:00

先苦後甜,是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劃出的一道清晰曲線。在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現之前,上半年的全國票房311.7億,同比下降2.

先苦後甜,是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劃出的一道清晰曲線。

在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現之前,上半年的全國票房311.7億,同比下降2.6%,而暑期檔剛開場,觀眾期待值最高的兩部影片又接連撤檔,業界當時紛紛為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能否超越去年全年總票房而擔憂,但在《哪吒》掀起暑期檔高潮之後,《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又撐起了最強國慶檔,在《少年的你》最終登場後,故事已無懸念。



截至12月31日發稿時止,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累計電影票房已突破63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606.88億元的票房總成績,國產電影占比超63%。如果以2018年中國總人口13.95億計算,平均每人看電影花費了44元,這意味著每人至少購買了一張電影票。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電影市場憂患全無,真實的情況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影視公司業績下滑,熱錢出逃,橫店冷清、明星戲約減少扎堆演技綜藝,影視寒冬中的觀望、等待、猶豫都是事實。

但另一方面,全年票房總成績穩步提升,尤其是國產影片表現亮眼,在類型與題材上都有所突破。其中,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與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現象級影片。



藝術片《地久天長》斬獲柏林電影節帝後獲得海內外讚譽,主旋律電影、青春電影也實現了一定創新。



《哪吒》票房補錄後破50億元,還衝進了2019年全球票房前十。



隱憂與喜悅並存,變局中穩步前行,中國電影列車在這個寒冬中穩步駛向去泡沫、提質升級的新車道。而在這條新跑道上,好萊塢大片已經追不上國產片的步伐了。

國產片票房碾壓:票房前十占據八席,好萊塢大片不好打了

好萊塢大片正在內地市場遭遇嚴冬。

2019年度電影票房的前10名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49.7億元)、《流浪地球》(46.5億元)、《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42.4億元)、《我和我的祖國》(29.9億元)、《中國機長》(28.7億元)、《瘋狂的外星人》(22.0億元)、《飛馳人生》(17.1億元)、《烈火英雄》(16.9億元)、《少年的你》(15.4億元)、《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14.3億元)。其中國產影片有8部,成為絕對票房主力,而好萊塢影片僅為兩部。



此外,2019年中國影市破億元影片數量達82部,國產影片占41部;票房超過10億元的15部影片中,有10部是國產片,占比達到67%。相比往年的電影市場,一直是國產片與進口片分庭抗禮,2019年國產電影顯然已經贏得自己的主場。

有影評人指出,變局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近年來以迪士尼影片為代表的好萊塢大片創作力不斷減弱,觀眾已經產生明顯審美疲勞,同時國產現實主義題材大放光彩,類型片不斷成熟,在好看程度日益接近、而文化認同感國產影片顯占上風的情況下,觀眾選擇的天平正在不斷傾向國產影片。

而好萊塢大片越來越需要藉助IP優勢贏得票房,《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憑藉漫威第三階段大結局將總票房定格在42.4億元,位列中國影史外片票房第一,全球影片票房排名第三;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是《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一部外傳電影,集合了巨石強森和「美國郭達」兩大人氣明星和系列光環,最終以14.3億排在2019中國內地票房的第10位。



但也有眾多好萊塢大製作影片如《大黃蜂》、《驚奇隊長》、《哥斯拉2:怪獸之王》、《阿麗塔:戰鬥天使》和正在上映的《星球大戰9》,則紛紛遭遇票房瓶頸。



相對於日益疲軟的好萊塢大片,更具有創造力的多元類型進口片卻保持了不俗的漲勢。有奧斯卡加持的文藝片《綠皮書》在得獎後迅速上映,在中國市場拿下4.77億票房。印度懸疑片《調音師》憑藉豆瓣8.3分的高口碑拿下3.24億票房。與《復仇者聯盟4》同期上映的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製作成本僅400萬美元,卻憑藉真實感十足的故事和「原生家庭」的切入點,引爆社交媒體情感共鳴,最終取得了3.7億元票房,遠勝多部好萊塢大片。

爆款大年:爆款占比更高,小片破百萬更難

2019是中國電影的爆款大年。

據統計,2019年票房收入前十的影片占全國總票房的45.2%,比去年有所提高,即少數影片分走了更高的票房比例,頭部效應愈加凸顯。

而另一方面,今年票房收入在100萬以下的電影數量也由2018年的39%提高到了44.5%,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小片」票房難以突破百萬。

有影評人指出,過往中國電影也常有現象級影片引出元年說,但類似今年這樣一連出現《流浪地球》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兩部現象級影片,卻是國產電影少見的靚麗風景。



首先是春節檔期《流浪地球》脫穎而出。在前期並未被業界列為頭號種子的情況下,影片開畫後憑藉過硬品質與高話題度,票房隨著高口碑一路攀升,成為春節檔黑馬,最終不僅以46.5億元的超高票房為這一年的市場創造了開門紅,更實現了中國科幻大片的重大突破。

影片成功背後,是劉慈欣原著宏闊的科幻想像力和中國電影工業精良的製作與視效、以及好萊塢科幻模式與中國特色的精神內核與的完美結合。最終影片不僅場景、特效在線,科幻設定充滿中國傳統文化「帶著地球去流浪」的想像力,更憑藉強大的親情紐帶和故土情結打動觀眾舉家觀影,證明科幻片也可以在春節賣座。



在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流浪地球》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錄音兩項大獎,得到了來自觀眾和評審們的雙重認可,而吳京也因為在影片中從客串到投資、主演,成為國產電影新的票房錦鯉。

到了暑期檔,同樣不被特別看好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出世」就接連打破動畫電影內地首日、單日、首周、單周票房紀錄,最終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2名,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並代表中國大陸競爭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



影評人認為,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到今年年初《白蛇:緣起》熱映,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雖然國產動畫離全面崛起還有距離,但一直在在不斷突破,從動畫製作、講故事的能力到傳統文化改編,都在不斷提升中越來越受到觀眾認可,集大成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才一掃此前國產動畫低迷不振的陰霾,並將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天花板大大抬升。



還有影評人指出,元年只是一個概念,這兩部現象級影片背後的啟示更值得國產電影思考,一是國產類型電影依然有巨大潛力,受眾對多元化內容形式的接受程度日漸提高,根本不存在任何一個類型的所謂票房天花板。

二是從觀眾的角度來看,這說明他們的觀影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因此在遇到全民爆款時往往引發報複式觀影,這其實從另一個層面表面國產類型片還需努力。

類型片成長:主旋律類型化、青春片、犯罪片迎突破,喜劇退潮

2019年國產電影另一個巨大突破,則是主旋律影片商業類型化的全面開花。

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幫助2019年的10月成為了影史單月票房第3高的月份。國慶檔總票房達到43.89億,同比大漲130%票房、觀影人次雙雙打破紀錄。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國慶獻禮片,採用七位導演按照時間線各拍一部短片的形式進行創作。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中小人物的動人故事。最終葛優扮演的計程車司機,徐崢女排故事中的冬冬,張譯飾演的無名英雄,都成為了時代里動人的瞬間。

而《中國機長》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在本身缺乏故事性的情況下,由劉偉強執導,拍出了商業類型片的緊張感,袁泉、張涵予的表演受到一致好評。



這兩部影片,加上暑期檔改編自2010年的「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事件」真實事件的《烈火英雄》,顯示出主旋律大片越來越善於從平凡人物敘事視角出發,合理融合商業片的元素,完成電影手法創新,既有符合時代精神的主流價值,又熟練運用類型化敘事方式與年輕觀眾對話,最終實現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



與主旋律大片一起讓觀眾眼前一亮的,還有多種類型片的突圍。

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一舉跳出過往國產青春片「校園與愛情」框架,除了以15.4億元的票房突破了國產愛情片的天花板,更引發全社會對校園暴力問題的討論,最終完成了國產青春片格局與深度的進一步拓展。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演技得到一致好評,流量明星完成演技蛻變。



過去國產犯罪片曾被認為是「爛片重災區」,但在2019年末,一部翻拍自印度電影的國產片《誤殺》,終於憑藉成熟敘事、精良製作,以及從肖央、陳衝到各色配角的精彩演出,以破8億票房為國產犯罪片和翻拍片創造了成功範例。



有類型片崛起,也有類型片陷入沉寂。

一度占據國產電影票房前列的喜劇,今年在全年票房前十中僅有兩部,且暑期檔沒有大體量的喜劇電影上映。開心麻花喜劇缺席大半年,直到年末才有了《半個喜劇》,葛優領銜的《兩隻老虎》票房平平,而黃渤、大鵬等喜劇演員紛紛轉向了其他電影類型。



另一方面則是港片聲勢減弱,隨著老一輩港星漸漸老去,新一代明星青黃不接,港片也漸漸變成了古天樂宇宙。從1月的《家和萬事驚》,4月的《反貪風暴4》,6月的《追龍2》到7月的《掃毒2》、10月的《犯罪現場》,年頭到年尾都有他的身影。



而張家輝同樣出現在《催眠裁決》《沉默的證人》等多部港片中,但這些港片勞模的堅守卻從另一個層面再次顯出港片的頭號隱患:當這些高齡影帝最終老去,港片是否會老無所依。



寒冬中的嬗變:陣痛、瓶頸與向上生長

一些隱患也在2019年持續爆發出來,例如爆款模式的日益失靈。

在《流浪地球》被業界稱作打開了科幻電影一扇門之後,《上海堡壘》口碑票房全面失敗,不僅被影迷吐槽為把剛打開的科幻大門又關上了,更證實了爆款模式的不可靠性。




影評人指出,能夠創造出漫威模式那樣的標準化生產流水線和爆款類型,也是工業化成熟度的標誌之一,但2019年國產電影在不斷創造驚喜的同時,也在複製過往成功時屢屢摔跤。

例如鄧超俞白眉打造的和《我不是藥神》一樣聚焦現實問題的野心大作《銀河補習班》,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媒體場放映效果良好之後,在上映前大面積點映,結果卻提前透支了票房,最終未能破10億。



國慶檔的《攀登者》集合了近年票房最穩定的吳京、章子怡,加上胡歌、井柏然等一票演技人氣俱佳的明星,同樣採用了真實事件改編模式,最終票房僅剛破10億。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永遠快過整個行業對市場的理解。」一位院線經理認為,「從電影內容製作的角度,永遠無法百分之百滿足觀眾對於電影的需求的。而今年中國電影的一大變化,就是所謂流量+大IP的電影項目打造公式徹底失靈,但新模式依然在探索中,無論是過往爆款套路還是吳京,都無法絕對保證一部影片的成功。

而當這些爆款影片在國內創造票房奇蹟的同時,卻紛紛在海外遭遇票房苦戰,今年的兩部現象級影片《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外票房均在600百萬美元左右,與國內票房相距甚遠。票房分析師卻認為,相比近年來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影片成績不算差,只是在華語武俠片這一海外市場票房常勝類型漸漸式微後,國產電影需要重新探索打開海外市場大門的鑰匙,而現在鑰匙還沒找到。

在陣痛和瓶頸中成長的中國電影2019,還是得到許多業內人士、影評人和觀眾的一致看好,一個突出的變化是:經過近幾年市場的自我調整和凈化,口碑與票房成正比的良性循環已經形成。

而多類型爆款的崛起,證明任何一種電影的類型都有成功的可能性。當年曾被馮小剛炮轟的「垃圾觀眾」,選擇了用腳投票,不去給大明星大製作的商業爛片買單,而更加習慣根據口碑選擇。



換句話說,什麼樣的電影能夠引爆觀眾的朋友圈,什麼樣的電影就有可能獲得現象級的票房。

影評人認為,當下中國電影市場最迫切的矛盾依然是:好內容和觀眾需求之間的落差,觀眾對好電影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爛片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這一切隨著2019年如同過山車般的影市不斷生長, 寒冬也好,陣痛也罷,最終化作了中國電影過去一年的精彩故事。

而新故事馬上又要開始了。2020年春節檔,將匯集《中國女排》、《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等熱門影片,業界看好,這可能又是一個新的最強春節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