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學校這樣普及醫學衛生教育

光明日報 發佈 2020-02-11T07:41:02+00:00

作為一個80後,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再走入現在的醫療工作崗位,並參與這場防控疫情的戰鬥,反思過去,我國基礎教育之中確實需要普及醫學衛生教育,從而完善我們的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

【家長心聲】

作為一個80後,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再走入現在的醫療工作崗位,並參與這場防控疫情的戰鬥,反思過去,我國基礎教育之中確實需要普及醫學衛生教育,從而完善我們的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具備更強的自我保護能力,也傳播更多的健康知識給家人。

作為基層醫務人員,我希望學校從以下五點普及醫學衛生教育:

第一,全面普及「吞咽異物的應對」「家人緊急情況的判斷及應對」等應急知識的學習。小學生已可初步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應對吞咽異物、胸外按壓應對心臟驟停等技能。近年來,一些健康平台均有相應學習內容,但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並不盡如人意。所以,普及這方面的知識技能很有必要,各級各類學校配備一個模擬假人也並不困難。但是,也要讓學生明白一點,遇到緊急情況時,包括求救在內的前期應對,有時候也許比懂得急救技能更加重要——例如,遇到可疑心臟驟停人員時,學生要學會先向周圍人員呼救,而並非自以為學習了心臟按壓就馬上進行。

第二,生理衛生課程需要與時俱進。網絡時代,資訊碎片化獲得途徑太多,學生缺乏有效的篩查能力。所以,針對適齡青少年的生理衛生課程,需更進一步調整形式和內容,以增強針對性和引導性。

第三,學習掌握簡單合理的外傷處置。外傷在學生群體中屬於非常常見的情況,遇到外傷情況出現,如果止血、包紮,或者應對某些特殊外傷時的注意事項,屬於醫學衛生教育的基礎內容,學校的衛生健康課程中應當有較大比重。而且,對各類外傷處置,既要有知識教學內容,更要有多次實操鍛鍊,以提升和鞏固學生的基本應對能力。

第四,高度重視培養師生防治傳染病的能力。平時,學校也許會時不時片段化地宣傳流感、登革熱、水痘、麻疹、皰疹性咽峽炎等一般傳染病的預防,但並未系統地給學生們上科普類型的防治傳染病課程。學生階段,需要了解何為傳染源、何為傳播途徑、何為易感人群。只有了解這些基本常識,才能更好地應對其帶來的危險。而作為傳染病的基礎課程,需要的知識儲備並沒有太高要求,而在學校普及這些相關知識,其實際效果要遠高於平時到處張貼宣傳告示。

第五,常規化的衛生健康教育課程之外,建議學校設立相關的學生社團。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而現在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遠超其父輩、師長,只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及監護,這對於提高學生衛生健康能力將是非常大的幫助。校醫這個崗位的設置,是由相關專業知識的合格人員擔任,她們本身應能滿足相關衛生健康教育的需求。學校所在的片區有對應的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教育也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學校應多利用這些資源,積極合作。

毫無疑問,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在開展德智體美勞教學的同時,把醫學衛生的知識種子播種下去,對學生的現在及將來的健康成長都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梁志澎,系廣州市黃埔區雲埔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治醫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