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為什麼長盛不衰?形神兼備使之具有頑固的生命力

武術格鬥大觀 發佈 2020-02-11T07:42:32+00:00

因此在平時武術練習過程中,要多細心觀察、體會上述部位的運用方法,密切結合技擊實踐,並有意識地借鑑人體動態美的原則,努力使其身法做到動而不僵,活而不滯,舒展穩實,吞吐自如,隨勢而動,隨形而變,通體協調,勁力順達,剛柔迅敏。

很多傳統武術愛好者喜愛中國武術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它是一種搏擊術,更重要的是它的「形神兼備」美感。因為這種美感是建立在實戰技擊基礎上的,因此,練習時若能充分掌握形神的密切配合,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提高技藝。

中國傳統武術中的神與形在拳法中是完整的概念,只有經過長期鍛鍊,才可能真正體會、理解它的實際內涵。

「神」在拳法中,主要指眼神,和與之相配合的動勢靈感、功防法度、內在氣質等,從表演角度講,才能體現出武木感人的動態魅力。「形」主要指武術動作所特有的動態規律,在拳法攻防動作中所體現出的踢、打、摔、拿的技術內容、具體規範和要求,是手眼、身法、步等外在形態變化的集中體現。

在傳統拳法中突出神形兼備的特點,除了拳術特定技法、運動表現形式、風格要求外,還需要武術鍛鍊者在了解、體會拳法攻防意識的同時,在剛與柔、虛與實、動與靜、起與落、立與轉、輕與重、疾與緩的變化中去尋求和把握住拳法運動中的共性,攻防實踐中相對的平衡感和內在結構,以及技法與勁法的運用等,並根據自己的特點、風格,在原有的基礎上予以創造性的發揮。使拳法在「招招有勢、勢勢有法、法法有用」實戰特點基礎上,立意表現中國傳統武術所獨有的通體完整,氣勢磅礴,秀逸多姿,明快嚴謹,古拙道麗的結構和造型,使「神似」與「形似」達到完美統一。

具體來講,達到神似首先要注意眼神在拳術中的變化。在中國傳統武術練習時,眼神要追隨技法攻防動作中的主動手和主攻方向做相應的配合,如同中國書法中「逆鋒行筆」一樣,做到「欲前先後,欲左先右,欲上先下」,使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等內、外因素達到高度的統一,使整個動態過程體現出一種神氣貫注,氣勢飽滿,內外合一效果。

這就需要在每一招勢的鍛鍊過程中,都要注意眼法的配合。研究頭部的適宜轉動,使其做到靈活自如,定勢突然,手眼相隨,突出其迅疾、明亮、敏捷、威嚴的特點。使眼神、靈感貫穿於拳法的始終,充分體現每一種傳統武術獨有的精氣神和富有表現力的風格,使整個拳法氣勢雄健、渾厚俊朴、古雅靈秀的形像氣質,達到出神入化的高深境界。這種動作密切配合神態的表達方法,完全是依靠人的一雙「看、見、瞧、觀、瞟、飄、眇」等多種眼神變化中實現的。這種方法使之「神聚於目」,運用自然,才能使人感到神氣襲人,動勢清晰、順達、充實、神機莫測,也就是我們講的「動有傳神之妙,眼有通達之靈」的武術神韻。

許多初學者往往只注重一般動作著勢的程序變化,不知眼法的配合,或配合不協調,即使是瞪大雙眼也會使人感到「空之無物」,好像缺少些什麼,自然也就不易達到神形統一,只能給人一種無動於衷,淡漠無味之感,缺少應有的動作激情,當然也就更難顯示動作的神氣和活力。

武術諺語中有:「眼無神,拳無魂」,「拳法之神,眼為先」,「眼如利箭穿革,拳似斑豹出山」,「拳似流星,眼似電閃」等比喻,就簡明精妙地點出了對於眼神的要求和作用。由於眼神與動態美的結合,會使人感到武術的演練如同一首絕妙詩篇的意境,令人振奮,回味良久。

例如「武當戰龍拳」中的眼神,以「看」為主,動作如游龍戲水,取勢輕靈,身臂沉盪,突出其內在神氣。武術中的眼法是與拳術風格和具體實戰意識緊密結合的,因此無論動態如何錯綜變化,都應從具體攻防動作的需要出發,並以此為基礎。因為武術眼神的運用規律,是不能等同於其它表演藝術的。

另一體現「神形兼備」特點的,是在拳術攻防技法以及對於身法高度運用的過程中,立意做到「」似。相對來講,中國傳統武術攻防意識較為明顯,運用範圍也較全面,拳、掌、臂、肘、肩、頭、胯、膝、足等均可用以擊敵。但是在練習過程中,無論是進行上述任何部位的攻防動作,首先要做到方法準確,意識逼真,險象峻生,氣勢雄渾,凌勵迅猛,例如武當戰龍拳、大漠棍法一條龍。在這裡最重要的是方法準確,如技法錯誤,即使神氣再好外形再威武,也會失去武術最本質的內容。

提高一點講,也只能說僅描摹出武術外在膚淺的皮毛而己,很難達到武木的意境。因此,在武術實際演練過程中的動、靜、起、落、站、立、轉、折、輕、重、緩、疾等動勢變化,必須與拳法的具體技法內容相結合,根據不同的神態、形態而組成的結構風格,集中體現出不同動作的語彙和特有實戰形式的美感。

在這裡,體現身法(以腰、胯、肩、背為身體主要部位)的高度運用,也是組成「形似」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上述部位在起到中心和樞紐作用時。集中體現了武術的閃、展、翻、起、頓、擰、探、屈、伸、挺立、晃抖、轉折等多種形體變化。使有形和無形傳神的意境往往融鑄於其中。

因此在平時武術練習過程中,要多細心觀察、體會上述部位的運用方法,密切結合技擊實踐,並有意識地借鑑人體動態美的原則,努力使其身法做到動而不僵,活而不滯,舒展穩實,吞吐自如,隨勢而動,隨形而變,通體協調,勁力順達,剛柔迅敏。

在勁道方面,還要有意識地做到關節、肌肉鬆緊適度,使技法靈變自然。例如:身體「中節」跟隨的迅敏,協調有力,才能使「根節」起的力量得到有效地傳遞配合和充分利用,進而在「梢節」到的拳、肘、膝、足、頭的攻防中,使勁力得到有效地發揮。

從迅速、完美地完成複雜多變的拳術技法,使手、眼、身法、步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能正確和諧地置於恰當的方位,使技法在動態美的基礎上更接近於搏鬥實戰,更利於攻防動勢、法度嚴謹,體現出動、靜美的神采。使之更富於傳神的意境,使拳術的演練在技擊的基礎上,充分舒發豐富的感情內涵,達到拳法實用性和藝術美的統一。

因此,把握好靜止動作中「型」的內在氣質,處理好運動中「法」的技術原則,是決定中國傳統武術「神形兼備」氣韻的重要因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