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分享」澳大利亞農業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cfc農產品研究 發佈 2020-02-11T08:14:09+00:00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NO.1356-澳大利亞農業作者:斯文的樊學長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約4萬年前人類就已經登陸澳大利亞,但由於長期保持狩獵採集的生產方式,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小。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356-澳大利亞農業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約4萬年前人類就已經登陸澳大利亞,但由於長期保持狩獵採集的生產方式,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小。同時,這種經濟模式所能養活的人口也不多。以至於在殖民時代之前,這裡是世界上「最原始」的一塊大陸(南極除外)。

在澳大利亞北部的土著民

至今還有一些人保持這種生活方式

(土著民演示鑽木取火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ChameleonsEye)▼

直到1788年英國船隊登陸澳大利亞植物學灣,為澳大利亞帶來了第一批歐洲移民,隨著新移民的不斷加入,澳大利亞作為英國殖民地被逐漸開發。

植物學灣北面就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雪梨

澳洲東南海岸不乏良港

但作為最早登陸地,雪梨的先發優勢很大

圖片來自:wikipedia@Cnes - Spot Image)▼

目前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大麥,小麥,羊毛,牛肉,羊肉常常排名國際市場份額前三,澳大利亞的農業對於世界糧食安全與農產品價格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

礦產在澳大利亞出口中占有壓倒性的比例

礦產之外,第二大類就是農產品了

(2017年澳大利亞出口,圖片來自:wikipedia@OEC)▼

但是這片最乾旱的大陸農業條件其實並不穩定,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技術的進步最終成為了保障澳大利亞農業的主要手段,並為世界輸出源源不斷的農產品。

澳大利亞乾燥原野上的老舊拖拉機

這裡真的很適合大農場和公路片兒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lan Benge)▼

地廣人稀的農業大國

因澳大利亞開發較晚,地理上距離宗主國較遠,一直保持著地廣人稀的狀態。如今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千米3.2人,比俄羅斯還低,遠低於世界平均的每平方千米52人。

澳大利亞以7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只需要養活一個上海市的人口....▼

也正因如此,這個國家的人均耕地面積高達1.93公頃,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了它農產品出口大國的基礎。

然而總體來說,澳大利亞的氣候較為乾旱,環境承載力較差,廣大領土中相當比例處於熱帶沙漠氣候或熱帶草原氣候,土壤肥力也不足,對於種植業又是一個壞消息。

雖然國土遼闊,但實際可用的土地不多

人口和農業都集中在東南部

(澳大利亞2460萬人口,雪梨和墨爾本就占了1000萬)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

水資源則是限制澳大利亞農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對於澳大利亞農民來說,農業區也主要以水資源的豐沛程度劃分,大致分為三個區域:高降雨帶,麥羊混合帶和粗放牧羊牧牛區。

降水量較高的溫帶地區主要集中在大陸東南和西南沿海,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也被稱為牛羊與經濟作物混合帶。

北部半個大陸的氣候以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為主

農牧業開發還是在溫帶較為適宜,東南沿海是首選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參考澳洲聯邦氣象局)▼

東南與西南部更靠近內陸的地區,擁有較多平坦肥沃的土地以及地表徑流,年降水量200-650毫米,是小麥的主產區,穀物與畜牧業互為補充,保證土壤肥力並依靠合理規劃農牧的輪替達到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澳大利亞南部的遼闊大農村(阿德萊德附近)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mphotographer)▼

粗放牧牛區和牧羊區因降水量僅在250毫米左右,且蒸發量大,不適合進行耕作,只適合放牧,卻占到澳大利亞農業用地的90%。

不夠種莊稼的地方,種草還是可以的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tephenallen75)▼

墨累-達令河是澳大利亞唯一發育完整的水系,其水源多來自東部降水較多的丘陵地帶,但是其全年徑流量也僅有塔里木河的60%,澳大利亞乾旱缺水的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墨累-達令盆地卻成為了最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流域占全澳灌溉土地的三分之二,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墨累-達令河的水源基本在東部丘陵山地

而由於墨累-達令蒸發量巨大

很多支流甚至經常出現斷流的狀況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ridOcean)▼

而根據自然條件和產權的不同,澳大利亞的農場作為農業的經營主體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小型農場通常占地500公頃以下,占比67.6%,中型農場500-25000公頃占比30.8%,大型農場25000公頃以上占比1.6%。

類似美國的大農場,必須要有機械化的生產方式

一個家庭才能管理如此規模的土地

(圖片來自:google map)▼

將這些或濕潤或乾旱的土地利用起來變為農田和牧場的主要是家庭農場。他們以家庭為單位,有的是單個家庭獨有,有的合夥經營,整體上機械化程度較高。

不可或缺的狗和拖拉機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Iryna Dobrovynska)▼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8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農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趨勢。在1980年時,澳大利亞全國的農場主與家庭幫工有25.4萬,農場僱傭工人12.4萬,超半數的農場都是自家經營的,到2013年時,農場主人數13.4萬,農場僱傭工人18.6萬。自耕農越來越少,農業的工業化卻很明顯。

快速收甘蔗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Johan Larson)▼

糧倉肉鋪魚塘林場

如今世界人口超76億,且還在增長,預計到2100年將達到112億,人均日卡路里消耗也在提升,這些都意味著對於農產品需求量的不斷增長。然而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實現農產品自給,一些國家在經濟比較優勢下扮演農產品出口國的角色,在國際分工中就很重要了。

美國的出口結構中農產品也頗為重要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出口國)

(2017年美國出口,圖片來自:wikipedia@OEC)▼

澳大利亞作為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在做出貢獻的同時獲利頗豐。

農作物,牲畜,漁獲,木材都是澳大利亞重要的出口產品,四項總出口額在近年波動在500億澳元左右的水平。其中牲畜趕超農作物在近年來成為出口額最高的農產品,出口額在250億澳元上下波動,並在 2019-2020財年超過農業總出口額的一半。

一欄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商品牛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drilopes)▼

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目的地排名前九的國家和地區是中國,日本,美國,歐盟,中東北非,韓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紐西蘭。從金額上看澳大利亞主要為經濟水平較好的國家提供牛羊肉、奶製品、海產、紅酒;經濟較差的則主要從澳洲進口小麥、燕麥作為口糧。

又一船小麥從澳大利亞起航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lf Manciagli)▼

其中人口眾多的中國進口量超越其他國家一個量級成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農業合作夥伴。羊毛與牛肉是中國進口澳洲農產品中金額最大的,在中國近期解禁日本牛肉進口前,市場上的和牛如果不來自走私或造假,則多半來自澳洲。

這幾天憋在家自己做菜已經變成素食動物了

非常想念銅鍋涮肉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Tian yiwei)▼

除了羊毛與牛肉,中國乳製品、海產和木材的進口量也特別巨大,雙方的進出口額在近十年都有較快增長,特別是2015年《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後。二者農產品互補性較強,是重要的貿易夥伴。

如此深厚的商業關係,卻遲遲未能轉化為密切的政治關係,確實也讓人頗費一番思量。

靠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核心問題

(美國軍艦訪問澳大利亞-雪梨)

(圖片來自:wikipedia@MC1 Daniel Barker/U.S. Navy)▼

氣候變化會毀滅澳大利亞糧倉嗎

其實世界糧倉也有自己的煩惱。

2019年,澳大利亞的持續乾旱和大火為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農業出口額較上一年減少6.9%,農作物出口則減少11.9%。澳大利亞農業部對於2020年農業產值的預估也變得頗為保守。

好渴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arryl j Smith)▼

自1950年以來,澳大利亞平均溫度上升了大約1度,而最近幾十年也出現了冬季降水減少的趨勢,尤其是在澳大利亞西南部和東南部。 然而西南與東南部的地中海氣候主要依靠冬季降水,同時這些地區也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牛羊與經濟作物混合帶或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如果少雨的情況進一步加劇恐怕會對澳大利亞農業產生更多不利影響。

澳大利亞2018年7月-2019年7月降水和往期平均比較

除了昆士蘭州中北部,基本全國降水減少

(圖片來自:澳大利亞聯邦氣象局-BOM)▼

澳大利亞2018年7月-2019年7月徑流和往期平均比較

大部分地區徑流量減少

(圖片來自:澳大利亞聯邦氣象局-BOM)▼

ABARES(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局)所做的研究預測這些變化會導致農場利潤平均減少約22%,專門種植農作物的農場受影響利潤可能減少35%,大概每年70900美元。以草場餵食的肉牛養殖行業所受衝擊相對較小,但更多的牛場用的是谷飼法,如今穀物產量下降,也一定會影響飼料價格,這對於澳大利亞農牧業又不是一個好消息。

牛肉也是靠植物轉化來的

如果以用水量為標準

單位重量牛肉的用水量是小麥的數十倍之多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Hypervision Creative)▼

澳大利亞確實很怕乾旱。這裡本就是世界上除南極外最乾旱的大陸,且降水極不均衡,不同年份降水也不均衡,內陸地區蒸發量大,導致澳大利亞甚至缺少地表徑流。如果這點降水都不能保證,那廣闊的土地確實也只能是荒地。

越往內陸走,農場對地下水的依賴就越大

澳洲大陸大規模開發不過兩百多年

仍然是資源豐饒的大陸,但也開始面臨各種危機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totajla)▼

就比如剛才提到過的墨累-達令河,近年來河流徑流量就因氣候變化呈現出下降趨勢。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模式預測,到2030年墨累-達令河的平均地表徑流會比2018年減少11%,北方減少9%,南方減少13%,沿岸種植業必然虧損嚴重。

航拍梅寧迪附近的達令河沿岸

離河岸較遠的地方還是相當乾旱的

(新南威爾斯州-梅寧迪)

(圖片來自:wikipedia@Tim J Keegan)▼

再加上澳大利亞政府嚴格限制對於寶貴的地下水的利用,這對於集約化農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2019年澳大利亞全面下挫的農業出口量即可以說明問題。該國農作物出口金額直接下降了40億澳元。而火災對於林業的影響大概會體現在2020年的出口量上,不知道紙張價格會不會有所波動。

澳大利亞的樹本來就不多

木材出口其實是有配額的

這一場大火下來,不知道多久才能恢復過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John Crux)▼

當然,作為經濟靠天吃飯的典型,面對氣候變化,澳大利亞也並沒有聽天由命。

ABARES對於澳洲農業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並建立了自己的農場預測模型,可以幫助農民判斷乾旱帶來的影響,提前做出決策應對,規避風險。研究還發現農民對逐漸嚴重的乾旱產生了自己的應對方案。

澳大利亞政府對於水資源的管理較為嚴格,不允許私自建壩,打井灌溉,農業用地擁有自己的用水配額,如果一家農場用完了自己的配額,就得去買別人的。澳洲有地下水1320億立方米,各州針對地下水保護有自己的措施,促進節約使用地下水,目前已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到200億立方米。

乾旱季節的墨累河沿岸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米爾杜拉附近)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Hypervision Creative)▼

但是因為澳洲的農業用水占到六成,一些農業區存在土地鹽鹼化,地表水質惡化的問題,隨著乾旱的加劇,這些問題會變得更亟待解決。大火可以算作乾旱引發的一個具體事故,不知道澳大利亞政府下一步會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方案,不過,如果方案僅僅停留在射殺那些耗水量大的駱駝,恐怕駱駝們就白死了。

參考文獻:

史逸林 澳大利亞和俄羅斯農業比較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2018年清華大學赴墨累-達令河流域考察團 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水文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適應對策 自然雜誌

澳大利亞農業,漁業和林業部門的主要指標 澳大利亞農業部https://www.agriculture.gov.au/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uldist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