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故宮遇見易經

周易采微 發佈 2019-12-31T08:52:00+00:00

召卣,銘文里有個「召」字,它的來頭可不小,指的就是召公奭,他是周公的兄弟,位列三公,為太保,在周成王時與周公分治周朝,召公為西伯侯,管理周朝西部;周公為東伯侯,治理周朝東部。人修到 「震驚百里,不喪比鬯」 絕不失態,必有 「震驚百里」 之能。

點擊上方↑↑↑ 「周易采微」關注我們

台北故宮的青銅器展廳有一個文物,因為記載著成書於殷末周初的易經卦名,而見證了《周易》的存在。

召卣(音同「有」) ,銘文里有個「召」字,它的來頭可不小,指的就是召公奭(姬奭),他是周公的兄弟,位列三公,為太保,在周成王時與周公分治周朝,召公為西伯侯,管理周朝西部;周公為東伯侯,治理周朝東部。

這個「卣」器,是用來裝盛鬯(音暢)酒的酒器,所謂鬯酒就是以黑黍以及鬱金草根所釀造的香酒,為古代祭祀用酒。卣的基本形制是有蓋子以及提梁,蓋子可以不讓香味跑掉,提梁的兩側上下各有一個立體龍頭以及鹿頭。這件器物裡面有銘文「六一八六一一」的倒書,銘文「召」字正寫,卦文倒寫。「六一八六一一」就是水澤節的「節」卦(古時數字六、八為陰爻,一為陽爻),酒器的蓋子銘以「節」卦,似乎告誡著飲酒當有節制,以免誤事。

「鬯」這個字,也出現在震卦的卦辭: 「震驚百里,不喪比鬯。」「比」,匙、勺也。謂當承祭之時,心存誠敬,雖有迅雷驟作,不能奪其所守(祭器)。人修到 「震驚百里,不喪比鬯」 絕不失態,必有 「震驚百里」 之能。此因平時有訓練功夫,臨危難時方不致手足無措。

當我們觀賞台北故宮的青銅器「召卣」時,易經的卦辭文字「節」與裝盛「鬯」酒的卣,活生生的呈現眼前,使我們恍惚回到了周初那個周公、召公的分治年代,見證了《周易》的存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