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學博士20年研究發現:青春期孩子的4個特點和3個應對方法

三寶美媽 發佈 2020-02-11T17:36:58+00:00

細問之下,我才知道,他家孩子在家覺得無聊,偷了他的車鑰匙,自己開車出去了,在過路口的時候不配合檢查,反而想沖路障,結果車撞樹上了,萬幸人沒事!

孩子到青春期為什麼突然變了?

「我的孩子怎麼到了青春期就變了?衝動,易怒,老是辦錯事,為什麼他就不能做事情之前先想想後果呢?」朋友在電話里抱怨。

細問之下,我才知道,他家孩子在家覺得無聊,偷了他的車鑰匙,自己開車出去了,在過路口的時候不配合檢查,反而想沖路障,結果車撞樹上了,萬幸人沒事!

所以他特別不能理解,為什麼都十七大八的孩子了,就沒有一點風險防範意識和法律概念呢?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衝動,不考慮事情的後果,對於這個問題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臨床教授、國際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用20年的時間做了詳細的研究。

丹尼爾.西格爾致力於研究人際神經生物學,在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尤其是童年依戀模型對人的情緒行為和記憶方面的研究頗有建樹。他認為人類在青春期發生變化,有兩大原因:第一個是發育,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感受到身體的巨大改變和情緒的激烈波動,第二個是想要獨立,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想要脫離父母,更多的和同伴交往,試圖以新的方法來做事情。

通過多年的研究丹尼爾.西格爾發現因為大腦發育和想要獨立,青春期孩子有4個特徵。


青春期孩子的4個特點

1、尋求新事物

青春期孩子的大腦迴路中尋求回報的驅動力會增加,由此,他們積極嘗試新事物,主動地參與到生活中去。

這個改變帶來的好處是青少年對改變具有開放的態度,對生活充滿激情,對新奇事物的探索,會讓他們非常想要創造新的做事方法,具有冒險精神。

壞處是尋求刺激和冒險,會使青少年低估危險行為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傷害,他們會衝動的,把一個想法付諸行動,而不是先停下來考慮後果。

就像我朋友的兒子,他想出去了,就不考慮現在什麼時期,能不能出門,他反而認為這個時候出去兜風是一種酷的表現。


2、渴望同伴交往

青春期孩子的關係已經不單單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這個時候孩子會渴望參與到社會中去,他們更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可,獲得同伴友誼。

社會參與促進和加強了青春期孩子與同伴的交往,他們開始產生新的情誼,渴望社會交往的驅動力,會增強良性的人際關係。

研究顯示,具有良性人際關係是健康長壽和幸福的最佳預測指標。

同伴交往帶來的壞處是:跟有較多冒險行為的同齡人交往或者完全排斥成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知識與理性,導致風險增加。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孩子和孩子們之間無話不談,他們甚至會密謀一些事情,但是他們缺少約束和理性考慮。

《小歡喜》中有一個情節是官二代的季洋洋和父親鬧彆扭離家出走,住在了酒店。在和方一凡的聊天中提到了聚會,結果兩人一拍而合還拉來了三個學霸磊磊、英子和黃芷陶。五個人還在酒店中喝起酒來。


3、情緒強度增高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情緒化,本身強烈的情緒會讓生活充滿活力和驅動力,讓人激情洋溢,對一切都充滿興趣,這也是青春期孩子對什麼都好奇的原動力。

但,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可能被強烈的情緒支配,導致他們衝動、情緒化,有時會做出極端有害的行為。

就像生活中,很多孩子跟父母溝通時,一點不對的地方,不是和父母大吵大鬧就是離家出走,甚至有些孩子因為和父母爭吵,一氣之下選擇了跳樓自殺。

我的一個朋友,孩子玩手機,他不讓。因為他沒收手機,孩子在家像是瘋了一樣狂砸東西。那一刻,她真的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4、希望與眾不同

青春期孩子的概念思維和抽象推理能力增強,使他們開始質疑現狀,用打破陳規的方法來應對問題,形成新觀念,他們希望成為創新者,渴望與眾不同。

這樣的好處是,如果頭腦能夠有意識的控制新的思維方式,想像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知道這是在富有創有創意的探索各種各樣的經歷,那麼成年期感受到的千篇一律的乏味感,便會減少到最少,繼而產生「平凡便是非凡」的感受,生活不再那麼無聊。

但這也容易產生同一性危機。青春期是一個追求群體認可的時期,這個時候的與眾不同,容易讓孩子感受到同伴的壓力,缺乏方向和目標。

我的一個來訪者,從小她一直以潔身自好為榮,但這卻成了她身邊夥伴嘲笑她的藉口。她甚至一度懷疑,也許自己真的應該隨便找個男生談個戀愛,發生些肢體接觸,才能合群。


父母對孩子青春期的焦慮來自哪裡?

1、年齡和壓力

提到青春期的時候,很多父母往往是焦慮緊張的,這些焦慮和緊張可能和父母自身的年齡有一定關係,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我們結婚的年齡越來越晚,要孩子自然也越來越晚,基本上很多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父母都處於中年期或者更年期。父母自身的壓力和情緒也會導致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出現問題,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孩子暴躁,易怒,其實自己何嘗不是呢?

2、習慣和失去

當父母面對朝氣蓬勃的青春期孩子的時候,有時會感覺招架不住,是因為父母已經習慣開自動擋的車了,每天按部就班,甚至十幾年如一日的,起床,做飯,吃飯,上班,下班,回家,做飯,吃飯,睡覺,毫無波瀾的日子,因為孩子的青春期開始變的不同。

孩子從聽話開始反抗父母的權威,自動擋需要換成手動擋的不適感會讓父母無所適從。

同時,我們都從青春期走過來的,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自己的缺失。孩子的欣欣向榮恰好反襯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枯燥。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東西會讓我們想起自己所缺失的東西,這種提醒會令我們沮喪,失望,憤怒或悲傷。


應對青春期孩子的三個方法

1、成為他,理解他

當我們無法忍受青春期孩子易怒暴躁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因為那讓我們想起了困擾我們自己生活的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更像一面鏡子,和他的互動映照了父母性格和生活的缺陷。

我們對於青青春期孩子的強烈情緒反應恰好可以提醒自己,對自我內在進行探索,而不是僅僅對外在做出反應。

這個時候,深呼吸,想一想,我們的大腦一生都在成長和完善,我們一生都在學習。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和現在的孩子相比有什麼不同嗎?

父母的自我控制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榜樣,同時更多的理解他們,把自己當成他們,可以讓孩子更願意去接受來自父母青春期的成長經驗。


2、管理他,訓練他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是無法全面放手不管的,雖然管可能發生爭吵,但是不管則可能發生無法接受的事件。

這個時期的孩子勇於創新,有衝勁,但是他們並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危險防範意識幾乎為零。此時他卻需要自由,這個時候我們不是限制他,而是訓練他掌握方法。

在多動症的訓練中有一個非常好用的遊戲「停下,想一想」,是說當遇到事情之後,鍛鍊孩子告訴自己,不要衝動的去進行下一步,而是先告訴自己停下,然後告訴自己想一想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而不是盲目的去做一些決定和事情。

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專門找時間和孩子玩這個遊戲,通過練習,讓孩子內化這樣的習慣,孩子自然就可以控制自己衝動的性格。


3、相信他,引領他

青春期孩子想要獨立,想要自由,雖然能力有限,但是他們渴望獨立的去做一些事情,這個時候父母需要相信他。

雖然父母內心可能有萬般的不情願和焦慮,但是要相信孩子已經長大,他們能看到很多我們看不到的東西,也有很多解決問題的奇思妙想。這時候相信他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自己還是不放心,我們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引領他思考的更全面。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是否買手機和孩子陷入了僵局之中,他本想來找我要個規則然後跟孩子說道說道,而我的建議是聽聽孩子怎麼說,讓孩子自己給個計劃出來。

當他告訴兒子,想要手機可以,你給我一個買的理由和使用計劃,並且寫清楚手機使用規範,如果我可以同意,咱們就買。

後來那個孩子真的拿出了一份自己設計的手機使用規範,然後在爸爸的引導之下,這份規範越來越細緻,最終孩子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手機,爸爸讓孩子學會了自我管理。

很多時候當孩子想做一些事情,父母擔心的時候,多問問孩子「你準備怎麼辦?然後呢?"聽聽孩子的辦法,然後幫助孩子分析利弊,最終讓孩子自己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和規則,往往孩子更願意執行自己定下的規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