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影評:黑與白的交叉線

宇昊影評 發佈 2020-02-11T18:33:24+00:00

這部電影第一次看是在高鐵上,從武漢——上海。那時候這個電影還沒有得什麼獎,下載它也是偶然之間,憑感覺覺得是部好片,就順手下載了。

這部電影第一次看是在高鐵上,從武漢——上海。那時候這個電影還沒有得什麼獎,下載它也是偶然之間,憑感覺覺得是部好片,就順手下載了。當時看的時候旁邊還坐了一位上海交大的男生,我就索性摘了耳機,將螢幕轉過去,一起看了。


寫這個電影的影評是出於對這個電影的喜歡(放P,明明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講真,第一次在高鐵上看的時候,真不覺得這部電影像吹噓的那麼好,就是一部完全政治正確的電影,我當時還在心裡說,這個片要去參加奧斯卡絕對能拿獎,這就是奧斯卡最喜歡的電影啊!果不其然。

但是,它也有它好的地方,因為要寫影評,所以我又不得不把《綠皮書》翻來覆去看了N遍。寫的很渣,沒有達到老師要求,也沒能賺到稿費。

所以,我把它們(對,是們,寫了3稿)貼在這裡,目的是為了能把那個文件夾從我電腦里刪除。

所以,覺得渣的可以罵我(在心裡),覺得好的,小弟由衷感謝!ღ( ´・ᴗ・` )


第一稿

黑與白的交叉線

前不久剛剛落幕的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紅花落,在了《綠皮書》這部公路片電影上。影片講述了在一場旅途中,鄙視黑人的義大利裔美國人托尼在給黑人老闆謝利博士當司機的過程中,兩個價值觀完全相反的人互相磨合,都找到了自己歸屬於認同。其他,同類型題材的相似電影有很多,公路片、黑人種族歧視、我們都已經司空見過,多多少少也都會獲得一些獎項。那麼,為什麼《綠皮書》可以摘得本屆的最佳影片,定有它的獨特之處。


自我價值的迷失於找尋

影片的兩位主角之一是一位黑人音樂家唐·謝利。他擁有心理學、音樂學、儀式藝術三重學位的博士頭銜,卻沒有一位家人。他有錢,有名住在高檔音樂廳的樓上,家中的陳設滿是昂貴的稀有物件:巨大的象牙、琳琅滿目的工藝品,而謝利博士則身著一身長袍坐在像祭神一般高高的椅子上,尊貴與富有寫滿了全身。在此之前的影片中,我們對黑人的固定印象是不守規矩、來自底層社會、嗑藥等,在《綠皮書》中,這樣的形象定論被完全打破和顛覆,良好的修養與優秀的品行在謝利博士身上完美的展現。高出不勝寒,就是因為這樣的克制與壓抑,讓黑皮膚的謝利博士無法在白種人的文化中立足,也因不懈於「黑人」同伍而無法回歸到自己的同胞身邊。在車上,托尼收音機里播放黑人音樂家的音樂,吃驚於謝利博士一首也沒有聽過;路過肯塔基州,買了一大份全家桶的托尼也吃驚於謝利博士不吃炸雞。其實,並非是謝利博士不喜歡聽黑人音樂家的歌曲不喜歡吃炸雞,而是他所接受的文化不允許他聽,更不允許他用手直接吃炸雞。三歲就公開演出的唐·謝利,從小接受貴族的高級教育,學習古典音樂,他的世界裡只有「禮數」,沒有托尼所說的「enjoy」。他翹著蘭花指拿著噴香金黃的炸雞,與前排的滿手油膩,大口咬著雞肉的托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托尼的勸說下,謝利博士也學著托尼的樣子將骨頭甩出窗外,然後露出了滿口潔白的牙齒,這是謝利博士在劇中第一次笑,也是托尼給謝利上的第一課:「whatever you do, do it hundred percent」。

當獨自住在僅允許黑人居住的旅館時,因謝利博士拒絕與其他人一起玩遊戲被人嘲笑和諷刺;在路上汽車拋錨時,謝利博士無意間與正在耕田的黑人目光相對,一邊是烈日下泥衣泥褲的種田人,一邊是西裝革履開著新款豪車的音樂家。種田人目光仇視,仿佛下一秒的鋤頭就要砸向謝利博士;謝利博士的目光更多的則是悲痛——我為種族平等而戰,為何我的同胞還要仇視我?此外,謝利博士在性取向方面還有些許的不同。這種種的原因疊加在一起,終於在他們從警察局放出來的一個暴雨的夜晚爆發。「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我到底是誰?」這幾句話深深觸動了托尼。在喝醉後被打也沒有失態的謝利博士,只因為聽到托尼說:我很清楚自己是誰之後,在暴雨中咆哮。托尼明白了博士的孤單,明白了為什麼博士總是在夜晚獨自喝酒,明白了看向後視鏡的時候博士總在若有所思。托尼雖窮,但是窮的明白,窮的幸福,可以為了50美元吃26個熱狗,而博士坐在城堡最高處奢華的王座上,無家可言。


當演出到最後一場的時候,謝利博士因為不滿俱樂部不允許黑人在餐廳用餐的規定,憤而離場,拒絕演出。他和托尼來到橘鳥餐廳,在這家僅招待黑人的餐廳里,謝利博士用手自然地吃著炸雞,還進行了一場免費的表演。在那架老舊的木質鋼琴上,謝利博士彈起了他喜歡的古典音樂,台下的黑人為之震撼並報以熱烈的掌聲。隨之樂隊加入,伴著他的琴聲,餐廳的黑人隨之舞蹈,謝利博士在這家老舊的小酒館中酣暢淋漓的演奏了一回,並在這找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回歸——得到了自己同胞的認可。

最後,在平安夜的晚上,謝利博士拿著他最喜歡的順風威士忌,一臉嚴肅的站在托尼家人的面前,像個成績不好的孩子,直到大家接受他為他騰出一個地方,他才如釋重負的笑了。到此,謝利博士完成了自我意義的回歸與找尋,這個家雖不是自己的親人,但已讓他感到足夠溫暖。

如水涌動的寬容

托尼的扮演者維果·莫特森可能並不是一個嫩讓人耳熟能詳的名字,但是說起《指環王》中的阿拉貢,大家定會恍然大悟。為了出演《綠皮書》,莫特森為此增重45磅(約40斤),由一個肌肉男搖身變成街頭油膩混混大叔。托尼是個社交能手,混跡於黑白兩道。他辦事牢靠,深的大家的信任。當科帕俱樂部出現有人打架,老闆大聲地叫出托尼來處理這件事情。雖然為此俱樂部不得不休業整頓而托尼也面臨著失去工作。同時,粗中有細的托尼也會耍一些小手段來結識「道上」的大哥。沒有工作的托尼當掉了喜歡的手錶,為了50美元和別人打賭吃掉26個大號的熱狗,但他不會昧著良心賺錢。當某位道上的大哥找他麻煩想讓他做點「事情」的時候,察覺出風向不對的托尼斷然拒絕。

正義與契約,是體現在混混托尼身上明顯的特徵。在臨出發前,唱片公司說為了保證托尼不臨時脫逃,薪水先發一半,另一半等全部巡演完成之後再發。托尼奇怪的反問道:「我答應做為什麼不做到最後?」相似的場景也出現在XXX地方偶遇到紐約的朋友。怕托尼會難堪,謝利博士當場為托尼升官加薪,愛財的托尼拒絕了,他不需要面子上的臨時任命,當第一晚看到謝利博士彈奏鋼琴的時候就為他折服。痞亦有道,想做就做,才是最真實的托尼。

在這場冒險又動人的旅途中,托尼對謝利博士的態度轉變可謂是180°。在與謝利博士的面試中,剛丟掉黑人維修工用過的杯子的托尼,為了得到這份高薪的工作,油嘴滑舌地把自己說成「在家中招待了幾位黑人」。在出發當天,只答應做司機的托尼甚至連謝利博士的箱子都不願意拎。明明剛剛出發,托尼就迫切詢問回程的時間,一邊開著車抽菸,一邊大口地吃著三明治喝著飲料,全然不顧后座「老闆」的感受。當別人問起他的工作時,他也只是說「為唱片公司打工」,拒絕承認老闆是個黑人。在看過博士的第一場表演後,托尼在心裡讚許了謝利的才華,所以主動為他拉開車門。但謝利博士卻因為托尼聚眾賭博而生氣。

「為什麼要只針對我,大家都那樣做了。」

「因為他們沒有選擇進場的權利,但你有。」

兩句話將托尼說的無地自容,一直唯利是圖,只做些粗活的托尼居然被這樣的看得起,讓他有些受寵若驚。

在此後,他對博士的態度有了明顯的緩和,為可以讓博士用上斯坦威鋼琴,他對音樂廳管理人員大打出手。之後,謝利博士在酒吧被人毆打,托尼第一時間趕到,置自己安危於不顧,救出謝利博士。「從現在開始沒有我你哪都不能去」——如果將最後在托尼家門口的擁抱算作180°的話,現在托尼對謝利博士已經轉變了90°。之後在警察局裡,托尼完全明白了謝利博士所堅守的:堅守尊嚴才能贏,自尊總能讓你占理。他教會了托尼學會控制與不要衝動,這是托尼對謝利博士理解的第二課,謝利博士用自己的行動也證明著自己說的話。

奧斯卡喜歡的影片

《綠皮書》摘得奧斯卡的桂冠並不是一件讓人意外的事情,它符合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審美。首先,它有可看性。商業性是奧斯卡影片的特點之一,不會讓普通觀眾在影院中因太過無聊而睡著或者中途離場,不會有看不下去的感覺。《綠皮書》中恰到好處的笑點和兩個人之間的磨合,都會引導著觀眾有看下去的興趣。其次,《綠皮書》是有關黑人種族、和種族歧視的電影,也是奧斯卡喜歡的類型之一。這樣看似敏感卻又能很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題材,也是很容易獲得奧斯卡獎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