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武漢這家開了23年拉麵館,為一線人員開始了免費送餐

紅星新聞 發佈 2020-02-11T21:50:54+00:00

1997年,黃先生和妻子高女士乘坐綠皮火車從廣州回老家,途徑武漢臨時決定下車看看,此後再也沒有想過離開。紅星新聞記者藍婧 任江波 攝影 王效編輯 陳艷妮

上午11點,在位於武漢市江岸區建設大道羅家莊一家清真餐廳,幾名店員正在對桌子上堆滿的上百份熱騰騰的臊子麵打包。

幾分鐘後,這些打包好的臊子麵將放在店門口停放的兩輛五座小轎車上,將由店主黃先生和志願者駕車送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醫護人員手中。

↑黃海波(左二)工正在準備配送的午餐。

在餐廳的櫃檯前,高女士一邊指揮著廚師一邊接聽電話,「我們可以給你做。你在哪裡?武昌?漢口還是漢陽?」「是雲南醫療隊的嗎?具體位置哪裡?要不你加下我的微信。」

餐廳的老闆是來自甘肅省臨夏市的回族人黃先生一家。1997年,黃先生和妻子高女士乘坐綠皮火車從廣州回老家,途徑武漢臨時決定下車看看,此後再也沒有想過離開。

20多年來,他們夫妻兩人從經營頭道街的一家小拉麵館起步,逐漸在武漢立足,目前已在武漢擁有三家清真餐廳。

今年過年,黃先生一家與往年一樣選擇留在武漢過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加重,全國各地的支援醫療隊都先後來到武漢。

↑黃海波給正在執勤的交警送餐。

考慮到其中的醫護人員吃飯可能不方便,黃先生一家便開始免費為醫護人員送餐。作為在武漢定居23年的甘肅臨夏人,黃先生告訴紅星新聞,「疫情當前,作為武漢的一份子,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去幫助有需要的一線工作者。」

從1月30日開始,黃先生一家已經免費為來自陝西、甘肅、河北、四川、青海、雲南等省支援武漢醫療隊醫護人員及一線交警、環衛工人、社區居民送餐上門。面對還在進行中的疫情,他們選擇以自己的方式與這個城市一同奮戰到底。

下面是餐館老闆黃先生大兒子黃海波的自述。

↑黃海波工正在準備配送的午餐。

我叫黃海波,老家是甘肅省臨夏市,不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那個「寧」,是「歡迎光臨」的「臨」。祖輩在我們當地最早就是做餐飲的,1997年父母來武漢,最早在頭道街開一家小拉麵館。現在我們家在武漢已經有3家餐廳,我們這個店是羅家莊,在工農兵路和沿江大道還有兩家店。2002年我8歲,那年從老家臨夏來到武漢跟父母一起生活,大學畢業後在家幫父母經營餐廳。

最開始我父母在廣州那邊打工,聽朋友說武漢特別大,交通四通八達,是南北文化交融的地方,便想有機會去一次武漢。1997年,他們坐火車回老家,那個時候還是綠皮火車,特別慢,路過武漢的時候臨時決定下車看一看。

到了武漢以後,他們後面就決定先在武漢待幾天,我父母租了門面開了一間小拉麵館,經營了有9個月。

有天我父親無意間走到工農兵路,發現這條路上有不少部隊和軍區醫院,裡面好多都是北方人,就把拉麵館從頭道街那邊搬過來,一直開到現在。去年工農兵路店面拆遷,我們就在對面新開了門面,位置沒怎麼變。

我父母在武漢生活了二十多年,按他們的話說,武漢這個城市不排外,既是北方又算南方,生活上已經完全適應了這邊。我父親聽得懂武漢話,但他不會說,我會說武漢話,算是半個武漢人。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和店員一起吃年飯,談到武漢的疫情,就想著要做點什麼。我父親剛開始想著給火神山送物資,我認為物資一次性就送完了,而且很多人都可以送,不如做個長期的獻愛心活動。

1月29日那天,我母親接到陝西醫療隊的電話,說隊里有回族醫護人員吃飯不是很方便,我們就做了飯送過去,他們住在青山區那邊的酒店,從我們店開車過了二七長江大橋就到了。

這個事情過後,1月30日,我母親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大意是由於武漢的疫情,全國各地的支援醫療隊都加入了武漢,其中的醫護人員也有回族,吃飯可能不方便。本店是清真餐廳,如有需要請聯繫我們,免費送餐。

我們在朋友圈轉發,當天很多人就看到了,有青海、寧夏那邊醫院,也有醫護人員家屬跟我們聯繫,當晚我母親一直接電話到夜裡2點多。

↑黃海波和餐廳員工將配好的午餐搬運上車。

最先開始只是給陝西醫療隊3個回族醫護人員送餐,後來青海和甘肅那邊醫療隊過來了,裡面回族醫護人員有100多人,我們也堅持每天給他們送餐。

我們做這個不是只給回族醫護人員送餐,只要是需要我們幫忙的,我們都會免費去送。

↑圖據受訪者提供

之前有住在武漢會展中心那邊的市民,困在家裡很多天,買不到菜吃不上飯,就問我能否幫他送飯,我就說沒問題,就給送了幾天的飯。

現在疫情發展迅速,物資緊缺,作為武漢的一份子,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去幫助有需要的一線工作者。

給陝西醫護人員送餐的時候,路過二七長江大橋看到有3位交警在值班,當時正好是中午,我也沒有問他們就拿了三份盒飯過去。他們表示很感謝,告訴我說現在吃飯確實不方便,每天都要在橋上輪流值班。後來,每次去青山那邊送飯我都順路給他們捎一份。

↑黃海波正在給執勤的交警送午餐。

給環衛工免費供餐也是前段時間開始的。平時我們很少注意到他們,這個時候街上沒人了,每天就只有他們還在外面做清潔,感覺很不容易。想著我們正在營業,就請他們到店裡免費吃飯。

每天到工農兵路店裡的環衛工有二三十人,一般都是早上和中午過來吃飯。下午他們下班了回家吃晚飯,中午不方便,順便就在我們這裡吃了。他們先開始硬是要給錢,但我們不收。

↑餐館員工正在準備配送的午餐。

我們會有早中晚三餐,每天店裡是25個人在準備。早餐一般是雞蛋牛奶醪糟湯、麻花和米粥,中午和晚上主要是炒菜,兩葷一素,菜品每天儘量不一樣,有土豆燒牛肉、酸辣白菜、茄子炒牛羊肉這些,主食是米飯和拌面。

↑餐廳員工正在準備配送的午餐。

羅家莊這個店每天有10個師傅負責做飯。當時跟店裡員工講,願意參與的就跟我們一起送餐,不願意的就在宿舍隔離休息,員工也挺好的,都很支持。

↑桌上擺滿了正在準備的午餐。

每天早上我們5點起床開始準備飯菜,6點半出門送早餐,中午12點送午餐,下午5點半送晚餐,基本是這樣安排。我們出門送餐之前會給自己用酒精消毒。一般都是送到醫護人員駐地的酒店大廳,不需要進到醫院。

↑黃海波(左一)將配好的午餐送到醫務人員駐紮的酒店。

目前最大的困難可能就是送餐的車輛不夠。現在我們是兩輛私家車來回送,著急的時候找社區的車提供幫助,再然後就是騎電動車。每天還是有很多人打電話過來,送餐數量現在平均每天100多份。

↑配送的盒飯。圖據受訪者

跟我們一起送餐的有個維吾爾族志願者,他叫艾克,來武漢七八年了,平時在漢口花園那邊烤羊肉串。他跟我們家關係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樣。這次疫情發生後,他把自己的車開來每天跟我們一起去送餐。

目前每天定點送餐的地方主要在青山、塔子湖體育中心、武漢市七醫院、新洲中醫院那邊。最遠的是新洲那邊,我們平均兩三天送一次,主要送我們愛心盒飯和家鄉臊子麵。

每天給一線工作人員送餐,我們很少問他們工作的情況,主要是問昨天的飯菜可不可口,今天想吃麵還是吃飯。他們如果說這段時間吃飯比較多,那過兩天我們就給他們送面。現在就簡單的一個謝謝我們就已經很知足了。

↑桌上擺滿了正在準備的午餐。

我們那邊的人比較樸實,樂於助人,看到別人有困難都會去幫助,比如我們會給流浪漢食物和水什麼的。在臨夏那邊過了童年,在武漢生活的時間就更長了,怎麼說呢,感覺武漢人比較團結。

我26歲了,本來計劃今年5月份結婚,未婚妻是武漢本地人,看樣子婚禮是要推遲了,不過也沒有關係。我們的承諾是把這個事情堅持到疫情結束,我想也應該快了吧。

紅星新聞記者 藍婧 任江波 攝影 王效

編輯 陳艷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