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這樣想過?「產後3年,我想離婚!」

覺醒的父母 發佈 2020-02-11T01:58:07+00:00

一方面自身體內激素的巨大變化,讓女人情緒容易不穩定,尤其是作為新手媽媽的焦慮,怕傷到孩子,怕對孩子不好,怕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一生,所以任何小事上,女人都會容易焦慮,緊繃著一根弦。 只要你想,你永遠都有辦法,只要你不向生活的低頭,沒有人能真正從你這裡拿走你的幸福。


孩子出生後的頭三年,決定夫妻關係走向


孩子的出生是將兩個人年輕人最大化的給捆綁到一起。讓你躲無可躲,逃無可逃。捲入的越深,矛盾越多。矛盾越多,自我暴露的就越多。

你的優點,你的缺點,你的局限,你的命門在這個過程中,被無限的牽扯其中,讓人迷失了,丟掉了自我。

沒有孩子的時候,兩個人都是獨立的成年人,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能跟對方接觸的可以接觸,合不來還可以躲開,在這種躲開的情況下,關係還可以暫時維持表面的美好。

但孩子的出生,會將所有偽裝給撕下來,把你逼到盡頭,讓你亮出你最後的三板斧,最後的底線,讓你看清整個自己,無所遁形。

孩子出生之後,女人對母親角色的快速適應,和男人父親角色的慢適應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因為前面十個月的懷胎,女人已經適應了自己是個媽媽的角色,可是孩子沒有長在自己身上,男人對於父親的角色真正的體驗是從看到孩子那一刻開始的。

天生的母愛,女人體內雌激素的分泌,母愛爆棚讓女人滿心滿眼都是孩子,圍著孩子轉,這是天性。

可是因為這個天性,男人便會面臨一個轉折:

為什麼孩子出來之後,我不但不再被我的妻子給關注了,我還變成了生活中的弱者,我不擅長照顧孩子,我不會給孩子換尿不濕,我給孩子餵奶粉容易嗆到他,我好像一下子從一個什麼都能幹的大男人,變成了一個什麼都干不好且不被待見的邊緣人。

男人面對這種被忽略感和被否定感時,女人也在面臨自己的內心掙扎。

一方面自身體內激素的巨大變化,讓女人情緒容易不穩定,尤其是作為新手媽媽的焦慮,怕傷到孩子,怕對孩子不好,怕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一生,所以任何小事上,女人都會容易焦慮,緊繃著一根弦。

加上有了個孩子之後,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多了一大堆,包括孩子怎麼餵奶,誰來哄睡,夜裡哭了尿了誰來管,媽媽自身的身體康復,飲食調整等等,每一件都沒小事,你去採訪任何一個經歷過這個階段的媽媽,都會有一籮筐的血淚史。

這時候如果遇到一點小刺激,就會容易情緒失控,原來那個優雅的,不急不慌的魅力女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變成了一個蓬頭垢面,滿心只有娃和餵奶的焦慮的女人,面對這種巨變,對任何女人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種情況下,更別提什麼夫妻關係了,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先把孩子給照顧好了在說。

往往這個階段下,對夫妻關係要求是最高的,而且破壞力也是最強的。

隨之而來的,還會有育兒觀念的不一致的問題。

你認為孩子奶粉要吃進口的,他認為孩子的奶粉國產的就行了,何必要求那麼高,你認為孩子要去上早教,他認為早教沒必要,有父母陪著就行了。

任何的分歧都有可能引發一場世界大戰,就像在夫妻關係之間扔下一顆原子彈一樣,轟一聲就把兩個人炸的體無完膚,還來不及修整,又被推著上了前線。

這時候如果還把婆婆叫來一起幫忙照顧孩子,婆媳關係問題就是個接踵而來的另一個麻煩。

兩代人之間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消費理念,不同的溝通方式,摩擦總是難免的,但是到底這些摩擦要怎麼解決?

男人能不能從中調和,婆婆是不是個有邊界感的人,妻子能不能有智慧的學會跟婆婆相處,所有的挑戰哪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引起連鎖效應。

但是如果不讓婆婆來幫忙帶孩子,兩個人的經濟壓力上能不能承擔養個保姆的費用?妻子是不是要犧牲自己的工作來為孩子和小家庭妥協讓步?妻子未來的職業發展如何去規劃,丈夫能不能體諒妻子的付出和苦心?

丈夫一個人挑起家家庭經濟壓力的話,那條奮鬥路上的孤獨和挫敗能不能在夫妻關係中療傷?

這些都是夫妻關係在孩子出生頭三年,都會面臨的排隊而來的坎兒。

養娃是夫妻間的深度合作

真正好的夫妻關係,生個孩子,會讓關係更好,而不堪一擊的夫妻關係,會在孩子面前更加糟糕。

不是因為孩子難搞,是因為這樣的夫妻關係本來就太脆弱,承受不起這麼高頻率的刺激。

有人說,要想看一段夫妻關係是不是好,把他們扔進育兒的洪流里,摸爬滾打一次,你就知道了。

那些真正好的夫妻關係,是怎麼做到的?

當一個女人生了孩子前,夫妻兩個人越早有經營夫妻關係的意識,越能夠早早地做好準備,逃出自己的天性

很多人是順著天性去做的,那是一種強大的動物的本能,是為了人類的存活而存在的。

比如說生了孩子之後,女人一頭扎進孩子的海洋中去,每天把自己忙得像個陀螺一樣,累個半死,一邊還罵那個男人不懂的幫忙。

男人要麼像個甩手掌柜一樣,覺得孩子是女人的事,我要工作,我要賺錢,然後一邊晚上呼呼睡得香噴噴,完全無視老婆起床之後的黑眼圈是她熬了多少夜之後攢下來的。


那麼逆著天性是要怎麼做呢?

就是你最開始就要有個這樣的意識,養娃是場合作,是建立在有感情的基礎上的合作。

這個合作不單單是你出錢,我出力,男人外出上班,女人在家帶娃。

那種幾千年前的帶娃模式早就已經被跑到爪哇島去了。因為現代女人賺錢能力絲毫不比男人差。

再加上現代社會的知識付費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到處都能賺錢,關鍵是你要有顆好學,不斷進步的心,跟著時代發展走。

這種合作是建立在深層溝通的基礎上的,也是建立在共同撫育的基礎上的。把孩子當成是夫妻關係進一步加深的新機會。

夫妻之間新的合作方式應該是這樣,從懷孕生產,爸爸要全程參與,就算不能感同身受,但是要在旁邊親眼目睹,體驗要勝過一切言傳。

孩子出生之後,所有的瑣碎事情上,爸爸要參與其中至少一半,妻子照顧娃的同時,要調養好身體,花更多的時間去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好好說話,尤其是合作性對話怎麼談。

對女人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如何把需求表達的帶有鼓勵性和激勵性。因為女人生完孩子之後,女人就是跟孩子最貼近的人,連帶著成了各種問題的製造源,會有無數事情需要去處理。

如果女人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就很容易帶來兩種結果:

1、女人自己什麼都幹了,邊干還邊抱怨,覺得男人不長眼,什麼都做不好。

2、女人表達需要的時候,男人聽了感覺自己被命令而且不斷被挑剔,兩個人摩擦之後,夫妻關係成了最大的犧牲陣地。

對男人來說最大的困難:

一個是傳統觀念,帶娃是女人的事,我還是少參合,

一個是挫敗感,覺得自己做的不好,這不是自己擅長的,不符合自己的面子和價值觀,進而退縮。

被說做得不夠好的時候,男人要學會為自己爭取,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一被說做的不好,就撂挑子不幹了,逃到工作裡面去。

如果孩子在3歲前,父親的參與度是低的,後期再給孩子硬塞進去個父親的位置,就會變得困難。

孩子會不習慣,父母也會不習慣,要知道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最開始沒有養成父親帶孩子的習慣,後期你想再去補,你自己相信嗎?

孩子會讓夫妻加深了解

就像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絞盡腦汁的想要找個藉口讓兩個人多接觸,互相多了解,看場電影,討論點新東西,看本書等等,這些都是兩個人加深對彼此的了解的工具。

孩子也是這樣,當你把孩子當成你們加深夫妻關係的新工具的時候,你就會始終記得,主角是誰。

你的主角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的伴侶和你自己。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

孩子不必承擔被父母牢牢掌握在手中的使命,也不必背負,父母為我付出了多少多少的壓力和愧疚感,這樣當孩子成為自己的時候,心裡才是輕鬆和愉快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沒有欠債,父母可以照顧好自己。

就像papi醬前幾天上熱搜的那句話一樣:你不快樂,我怎麼敢開心。所以父母為孩子最長遠的考慮,就是把自己活幸福了,不然就是在讓孩子背負一生的情債。

還有一點是避免讓家庭陷入到三角化的結盟。

很多家庭中,媽媽和孩子是結盟為一體的,爸爸一個人被排斥在外,然後跟婚外情的對象結盟,或者跟自己的媽媽結盟,然後不斷產生婆媳矛盾或者翁婿矛盾。

跟父母中的一方結盟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很難活成獨立的自我,婚後跟伴侶建立起親密關係的難度係數是增高的,而且這種結盟的現象會極容易複製到下一代。

比如說一個跟媽媽特別要好的男孩,長大之後結婚了,當他自己有了孩子之後,他就會容易變成另一個出走的父親,跟奶奶結盟去了,然後生下來的兒子繼續跟自己的妻子結盟,就這樣不幸的婚姻在家族一代代遺傳下來。

要想擺脫這種婚姻里的結盟想像,夫妻從孩子出生之前就兩個人結盟,把孩子作為兩個人加深感情的工具,透過孩子,兩個人學習更加了解自己和了解對方,這樣孩子就可以坦然的做孩子。


有格局的父母,會懂得給自己留白


我遇到一個媽媽,孩子兩歲,老公要跟自己鬧離婚,因為老公覺得她總是給自己傳遞負面情緒,不是發火就是各種作,老公實在受不了,提出離婚,搬出去住了。

後來諮詢一段時間之後,關係有所好轉,她就不再來了,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我了解到他們關係的變化,其實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淤塞的情緒並沒有被真正疏通, 只是堵了下來。

後來我跟她講,你需要堅持諮詢一段時間,不能拉下,這個媽媽跟我說,比較忙,每天白天上班,下了班就要去照顧孩子。

我聽了真心為她著急,到底什麼最重要?我覺得很多父母是搞不清楚這個問題的。以為孩子三歲之前我要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然後把伴侶關係完全給擱到了一邊。

說句不好聽的,你一周少陪孩子兩個小時,孩子的安全感就沒了嗎?兩個小時有那麼大的功效?

可是這邊已經要到離婚的地步了,分居的過程中是不是有可能會出現出軌?是不是有可能會真的走向離婚?

自己對於情緒的管理能力和消化系統,不去做升級和提升,每天就是著急忙慌的陪孩子,可是這個陪伴裡面的有多少是對自己問題的逃避和對孩子的依賴?

本可以在還有機會的時候,每周哪怕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做自我的提升和升級,來儘可能的提升和改善夫妻關係,本可以不讓孩子可以面臨父母離婚的痛,本可以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

但是由於自己的逃避,錯失了機會,未來怎麼還有臉面告訴孩子說:媽媽為你付出了一切,你看媽媽多辛苦,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陪你了,是你爸爸的問題,是他不要我們娘倆了,他是負心漢。

我並不是鼓勵父母不要陪伴孩子,我只是鼓勵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要給自己留出一點點時間,哪怕每周兩個小時都行,不管你去做什麼,看電影,看書,出去喝杯咖啡,做什麼都好,那是屬於你自己的,是你給自己充電的過程。

你把自己的電給充足了,然後再回去陪伴孩子,那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你明明都已經快成為一節報廢的電池了,自己還在拼死拼活的就是不離開孩子,那種低質量的陪伴,不但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會變成讓孩子反過來給你充電。

真正的愛孩子,是把自己關照好的同時,用自己的幸福去傳遞給孩子幸福。

而不是用自己的不幸來把本來天真可愛的孩子給拖下水,然後兩手一攤說,我也沒辦法,可憐了孩子。

只要你想,你永遠都有辦法,只要你不向生活的低頭,沒有人能真正從你這裡拿走你的幸福。

在你奔向幸福的路上,記得你做不到的,不代表別人也做不到,學會利用好身邊的資源,為自己的幸福鋪路,那是真正的為自己負責,為孩子負責。


來源:婚姻諮詢師範俊娟(ID:xinlingxuguanshui),作者:范俊娟。作者介紹:范俊娟,專職心理情感諮詢師,1000+小時婚戀個案實戰經驗,教你主動出擊和應對的方案,婚戀關係方法論的踐行者,偽文藝女青年,給你最靠譜的關係解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