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腹痛、腹脹不容忽視,也許是腸道菌群失調

遇見營養 發佈 2019-12-31T09:41:41+00:00

腸道菌群失調又稱腸道微生態失衡,主要是指由於腸道菌群組成改變、細菌活性變化或菌群分布變化而引起的失衡狀態。

什麼是腸道菌群失調?

腸道菌群失調又稱腸道微生態失衡,主要是指由於腸道菌群組成改變、細菌活性變化或菌群分布變化而引起的失衡狀態。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腹脹等症狀。其病因與年齡、環境、飲食、藥物等因素有關。

我們的腸道菌群分為三大類:

有益菌

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以乳酸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為代表)。

中性菌

中性菌數量較多,它會隨著身體的狀況變化而變化,細菌屬性也會發生變化,屬於騎牆派。

有害菌

容易引起疾病的發生。(最有代表的就是產氣莢膜梭菌)

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在平衡狀態時就健康,失衡時就生病。

腸道菌群失調症有哪些什麼表現?

腸道菌群失調症是很多因素導致的一個共同表現,最主要表現為腹瀉(稀水樣便或黏液便,有時帶有膿血)、腹痛、腹脹 、腸鳴,有時可伴有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

為什麼會得腸道菌群失調症呢?

藥物

包括諸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細胞毒性藥物、激素及抗腫瘤等藥物的應用,將會抑制或促進部分腸道菌群生長,引起腸道菌群失衡。這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症最常見的原因。

飲食

不良的飲食習慣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三餐中動物蛋白、脂肪、精製糖類的比例過高,導致腸內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加。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腸道菌群構成發生著顯著改變,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含量逐漸減少,而大腸埃希菌、產氣莢膜梭菌等致病菌/潛在致病菌含量逐漸增加,這必將深刻影響腸上皮細胞的功能。

腸道動力異常

腸道動力存在障礙時,食物推進速度減慢,細菌在腸道內滯留時間過長、大量繁殖,也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

免疫功能障礙

胃腸道正常免疫功能來自黏膜固有層的漿細胞,漿細胞能產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防止細菌侵入。一旦免疫功能出現障礙,小腸內菌群就會過度繁殖,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如何預防腸道菌群失調症?

預防腸道菌群失調症最需要做的就是保養好自己的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不主動「招惹」疾病。總結起來就是「避風寒,調飲食,暢情志、慎起居」十二字方針。

避風寒

平時注意及時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調飲食

在飲食上需要按時按量用餐,不吃油膩夜宵,不暴飲暴食,不吸菸,少飲酒、少喝咖啡、濃茶, 少食生冷、辛辣類食物,少吃不易消化、刺激性食物。

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食物,富含益生元類食物,如洋蔥、大蒜、薑黃、豆類等食物能夠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食用富含果膠類食物,如蘋果、山楂、香蕉等,此類食物能為腸道有益菌提供能量,同時抑制致病菌生長。及時補充水分,保證鹽分攝入。

暢情志

調暢情志,怡情養性,保持心情舒暢,及時減壓,適當放鬆自己。

慎起居

起居規律,不熬夜晚睡,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以腸道菌群為主、關於人體的微生態環境,和人們日常健康、疾病的關係尤其密切。腸道菌群健康應該受到大家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