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安全指數:中國進步明顯,但挑戰依舊

中國食安守望者 發佈 2019-12-31T10:59:43+00:00

編者按英國經濟學人於2012年創建全球食品安全指數,以便在食品不安全問題上進行深度對話,並以嚴格的統一框架來評估風險。

編者按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簡稱EIU)於2012年創建全球食品安全指數(GFSI),以便在食品不安全問題上進行深度對話,並以嚴格的統一框架來評估風險。該指數通過3個國際通用指標來評價食品安全情況,即食品價格承受能力、食品供應能力、質量安全保障能力。GFSI是建立在現有的食品安全研究基礎上的,包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每年發布的世界各國食品不安全情況報告、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發布的全球飢餓指數以及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波克洛夫公司發布的食品安全風險指數等。GFSI將食品安全定義為「在任何情況下,人們都可以獲得足夠的且有營養的食物來滿足他們健康快樂生活的飲食需要」。GFSI中食品價格承受能力、食品供應能力、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這3個評價標準又進一步被劃分成一系列的指標用以評估影響食品安全的方案、政策等。

2019年,中國以71的綜合分數排名第35位,較去年大幅提升11位。基於全球食品安全指數的各項平均指標,中國在以下指數方面的表現值得關注。

系統承載力整體呈現上漲趨勢

(1)食品供應充足,完全滿足國民人口需求。2012—2016年期間,中國是全球糧食產量波動最小的兩個國家之一。

(2)優化農業結構,土地輪作休耕。2019年,中國中央財政支持擴大輪作休耕試點面積,保證糧食安全前提下,多地試點休耕,讓緊張的土地休養生息,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實現「藏糧於地」的目的。

(3)農藥零增長,促進可持續發展。自2015年開始,政府制定《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有效控制農藥使用量,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頗有成績。


基礎設施待開發,政府正在加大

農業投入

(1)中國是全球冷藏倉儲第三大市場作為基礎設施一部分,可幫助實現糧食從農民到市場再到消費者之間的高效流動。在農業基礎設施指標中:其中農作物貯藏設施、鐵路基礎設施獲得100分。公路港口航空基礎設施得分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是,用於灌溉的耕地比例不足。在中國,具有灌溉設施的農業耕地面積的比例僅為13.8%。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旱災風險背景下,水資源安全性下降,這點值得關注。

(2)對農業研發的投資有助於提高農業技術的質量和可利用性農業方面公共支出的投入持續增加。報告顯示,全球大多數國家的農業公共支出正在停滯不前。而研發方面的公共支出對於開發必要的技術創新以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環境影響至關重要。從得分來看,中國雖然尚有欠缺,但是投入比例高於全球大多數國家,政府增加投入用於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建設高標準農田,預期在2020年取得一定成績。

作為美食大國人們吃得怎麼樣?

(1)飲食多樣性高,非澱粉食物占比49%:2012年起,中國國民飲食多樣性呈現逐漸增加。

(2)營養標準落實度100%:國家膳食指南、國家營養計劃或戰略、營養監測和監督完善有效。

(3)部分微量營養元素缺乏,維生素A攝入量達到100分;但是鐵和鋅的攝入量分別僅為17.5、10.7毫克/人/天,屬於嚴重缺乏的微量營養素,而氣候變化將進一步影響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4)蛋白質質量得分67.3,排名全球29,相比2018年下降。我們需要快速商業創新以及新食品生產和開發方法增加營養平衡,如蛋白質質量。

自然環境表現偏下

(1)相比全球大多數地區而言,中國的糧食生產體系更容易受到乾旱和洪災這兩項自然不可抗力的威脅和影響。

(2)自然稟賦及修復能力中國排位第69,僅處於所有國家平均偏下水準。

(3)在加入自然稟賦及修復能力指數後,中國總排名下降4位。中國農業和食品生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不僅要著眼每年的穩產豐產,更需要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提升糧食生產體系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來源:華夏有機農業、生物農藥視界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