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因烏台詩案險些被殺,他被人揪住小辮子不放,根源原來在這裡

文裁縫 發佈 2020-02-12T15:05:48+00:00

李定是王安石在江寧開館授課時的一個門生,也是變法的堅定擁護者。王安石變法期間,李定在秀州工作,是當地一名軍事判官。因為政績不錯,朝廷把李定召了回來,準備委以重任。李定回京後,拜訪了一下御史中丞李常。


李定是王安石在江寧開館授課時的一個門生,也是變法的堅定擁護者。

王安石變法期間,李定在秀州工作,是當地一名軍事判官。因為政績不錯,朝廷把李定召了回來,準備委以重任。

李定回京後,拜訪了一下御史中丞李常。李常問道:「君從南方來,應該知道青苗法在地方上的推行情況,不知道百姓對此法什麼態度?」

李定毫不顧忌道:「青苗法非常好,百姓非常喜歡。」

李常道:「你不要這麼說,你初來京城,不知道裡面的情況。如今,為了這個法,朝廷已經打成一鍋粥了。千萬不要隨意評論此法,否則你會被別人攻擊。」

李定大惑不解道:「真實情況就是如此,我只是實話實說,為什麼會被別人攻擊呢?」

見李定態度堅定,李常便不再言語了,雙方就此不歡而散。

拜別李常後,李定來到了老師王安石家。師徒見面後,王安石迫切地問道:「青苗法在民間的情況如何?」

李定實話實說,王安石聽後非常高興,對他道:「明日你我一起進宮面聖,你將這番話告知陛下。」

王安石馬上向皇帝推薦了李定。宋神宗召見了李定,詢問青苗法有關的事,李定將青苗法在民間的情況說了一遍。

宋神宗久處深宮,根本不知道青苗法在民間的效果,他對這個新法心存很深的疑惑。結果,聽完李定的匯報後,宋神宗大喜過望,他打消了對青苗法的顧忌,從此對那些說不便於實行新法的話,也一概不聽了,宋神宗更加堅定變法的決心和推行青苗法的力度。

因為李定匯報有功,宋神宗任命他為監察御史,以作鼓勵。

殊不知,一場圍繞李定的鬥爭就此展開。

雖然李定的匯報,是實話實說,但他的這番言論卻徹底得罪了舊黨。在舊黨的眼中,既然李定是新黨的人,那就「道不同不相為謀」了。

剛開始的時候,舊黨對於李定的攻擊,還非常地人性,他們採用的辦法是拒絕頒布任命詔書,希望皇帝收回成命。

在宋朝,皇帝任命官員的過程是這樣的——皇帝讓中書舍人起草一份詔書,宰執們商量同意後,在上面蓋上中書省的大章,然後頒布執行。

當時,為了讓皇帝收回成命,還沒等中書省動手呢,替皇帝起草詔書的中書舍人們就「集體造反」了。


史料記載,宋神宗命中書舍人宋敏求、蘇頌、李大臨書寫任命詔書,結果這三人竟然拒絕起草。宋神宗連下幾道諭令,這三人竟然就是不寫。

大怒的宋神宗立刻頒布聖旨,把他們三人都轟到地方了。

這三人雖然被貶官,但卻獲得了一個「正直」的美稱,舊黨成員對他們讚美有加,還送給他們一個雅號——「熙寧三舍人」。這件事情,就是宋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熙寧三舍人議案」事件。

縱觀史書,不管是《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還是《國朝諸臣奏議》《東都事略》,都詳細地記錄了這件事情,並稱此事震動朝野,風聞天下,這三人剛正不阿,等等。

現在也有學者也跟著瞎起鬨,說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對今天的吏治、任官和人才培養都有借鑑作用,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等等。

但是,我們要研究什麼,又能借鑑什麼呢?

綜觀整個事件,其實非常簡單,無非就是皇帝想任命一個變法派的大臣,反對派的官員不同意,他們聯合起來抵制這個任命,最後把皇帝惹怒了,把這三人罷免了。

在這個案件中,沒什麼高尚的人格、剛正不阿的行為,只是一個最簡單的黨爭,一個非我族類、必須剷除的故事罷了。

如果非要找,也只剩下那一點了——在「熙寧三舍人議案」事件前,新黨和舊派之間的鬥爭,還是君子之間的戰爭,大家還算守規矩、明事理。但是,在這個事件後,舊黨和新黨之間的鬥爭,就是赤裸裸的互相攻擊,用最骯髒、最齷齪、最小人的辦法,置對方於死地了。

經過了「熙寧三舍人議案」事件後,當發現用正常辦法,已經無法獲得勝利後,舊黨成員立刻採用了非常手段,繼續攻擊李定了。

他們從李定的生活作風入手,栽贓陷害,打算先把他搞臭,再把他搞倒,最終把他搞死。

李定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後僅僅數天,他的同行,監察御史陳薦就上奏朝廷,說李定之前在做涇縣主簿時,其母病逝,他卻隱瞞此事不回家為母親守孝,如此大奸大惡不孝之人,不配當官,更不配當糾察百官的監察御史。希望朝廷罷免他的官職。

在儒家的思想中,孝道是中國基本的倫理準則。歷朝歷代,把「孝道」作為人最高的道德準則,更是衡量一個人是否「配當人」的一個最基本依據。

在這種背景下,群臣知道李定不守孝道、不為母親守孝的事情後,接連上疏,要求把李定轟出朝廷。

面對激動無比的群臣,李定立刻自辯,說自己根本不知道母親是誰。自己是庶出,終其一生,父親也沒告訴他母親是誰。因此,當時十分疑惑,不敢報喪,只是以侍養為由解官回鄉。

群臣一致認定,李定的這番解釋是胡說八道。必是這廝為了榮華富貴,隱瞞了母親去世的消息,以逃避三年丁憂……

群臣立刻發起了第二輪的進攻,大家玩命攻擊李定,要把他轟出朝廷。

當時,蘇軾也跟著起鬨,他也痛罵李定:「如此禽獸不如之人,古今罕聞也!」

要知道,雖然蘇軾官職不高,但他是文壇第一才子。蘇軾這樣說李定,就等於不管李定如何辯解,他這個「罔顧母親喪事,追求名利的奸佞小人」的頭銜,算是徹底背上了。

後來,若不是王安石下令嚴查,弄明了事實真相,李定就被人冤死了。

原來,李定並沒有說謊,他真的不知道母親是誰。

李定的母親叫仇氏,是北宋的一位奇女子。她一共嫁過三個男人,共生了二男一女。

仇氏的第一個老公,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仇氏與他指腹為婚,沒得選擇。仇氏嫁過去後,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後來出家做了和尚,還成了一位高僧。

這個高僧,就是蘇軾的好友之一——佛印大師。


大概20歲的時候,仇氏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老公,即李定的父親李問。不知道是李問垂涎仇氏的美色,還是仇氏勾搭了李問,總之他們兩人在一起了。李問把仇氏弄進了門,當作小妾。嫁入李家後,仇氏生了一個孩子,也就是李定。

李問的原配就不幹了。這個女人糾結了家族勢力,強迫李問休了仇氏,將仇氏驅逐出戶。

仇氏被掃地出門後,沒了生活來源,為了生存,胡亂嫁給了一個姓郜的老百姓為妻,並給他生了一個女兒。

這個女子,就是宋朝著名的官妓——蔡奴。

歷史上的這個蔡奴,非常了不起,她色藝雙絕,迷倒眾生。無數的男人,成為她石榴裙下的風流鬼。就連當朝天子宋神宗,也對這個女子仰慕不已。當然了,礙於天子的威嚴,宋神宗不能與蔡奴見面,只能把蔡奴的畫像掛在宮中,每天看一次,以解相思之苦。

一個讓皇帝垂涎三尺的官妓,蔡奴的名氣,可想而知。

當然,也有文獻記載(主要是野史),宋神宗見過蔡奴,也跟這個女子有染。

據說,為了見蔡奴,宋神宗偷偷摸摸挖了一條密道,直通蔡奴的臥室。後來,這條密道也沒有浪費,他的兒子宋徽宗見李師師時,也是用的這條密道。

書歸正傳,正是因為有這些離奇的故事,李問不承認有過這麼一位妾室,也沒告訴李定親生母親是誰。

後來,李定曾經看見過一份書信,說任涇縣有一個姓仇的女子死了,讓父親去奔喪。

李定問這個人是誰,李問只是冷冷地回答道:「一個遠房親戚罷了,早已不來往了,不必去奔喪。」說完,就把這封書信藏起來了。

因為真的不知道親生母親是誰,所以其「養母」病逝時,李定才沒有為其守孝。當然,若不是舊黨成員為了扳倒李定,找到了這封書信。可能終其一生,李定都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

真相大白後,宋神宗頒布聖旨,念李定情況特殊,其不守孝道、不為母親守孝的事情,既往不咎。

對於這個判罰結果,蘇軾死活不干,他繼續上疏痛罵李定,非要把李定轟出朝廷。後來,在王安石的全力「護犢子」下,蘇軾才憤憤地偃旗息鼓,最終放過了李定。當然,雖然蘇軾放了李定,但經過這麼一件事情後,李定恨死了蘇軾,他發誓今生今世,一定要整死蘇軾方才罷休。

後來,元豐二年(1079年),李定為什麼那麼玩命陷害蘇軾,不惜製造了宋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字獄案,其原因,就在於此。

這個文字獄案,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烏台詩案。

那麼,在這個權力鬥爭中,變法派和反叛派之間,又將如何殊死肉搏呢?大宋,這個強大而富庶的王朝,又是經歷了哪些事情,迎來那最終的亡國之日呢?

要了解這些故事,敬請關注宋朝果然很有料(上部·北宋 套裝共7冊),京東套裝滿100減50熱銷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