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一霸魏國到底是如何由強變弱的?「兩字」解開迷惑

歷史天地a 發佈 2020-02-12T17:10:47+00:00

當初的魏國虎踞一方無人敢惹,但為何後來「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一、吳起吳起之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恢弘戰國長達250餘年,魏國最先強盛起而稱雄的國家。當初的魏國虎踞一方無人敢惹,但為何後來「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傳至魏王假,於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原因就在「人才」二字!而棄魏國而轉投他國的四位都是戰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下面給大家逐一介紹一下。

一、吳起吳起之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其所著《吳子兵法》被稱為兵家聖典備受古人稱頌。

這樣一個人才在魏國也綻放出了燦爛的光芒:前409年任魏軍主將大敗秦軍,占領了秦國河西之地。其後改革軍制訓練出天下聞風喪膽的「魏武卒」。可這樣一個大才卻被公叔痤設計驅逐去了楚國。他的離去使魏國折斷了最鋒利的一把劍。

二、商鞅商鞅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商鞅本是丞相公叔痤門下中庶子。公叔痤臨死前曾向魏王舉薦商鞅,魏王不受。公叔痤又說:「不用之,必殺之。」魏王置若罔聞。而當時秦孝公深感國貧軍弱,決意招賢納士強國,商鞅輾轉來到秦國兩人一拍即合推行了流傳千古的「商鞅變法」。

二十年間,使秦國從邊遠小國變成了天下不敢小覷的西北一霸。徹底從天下卑秦走向了天下懼秦!其後更是向魏國開戰,奪回了秦國故土河西之地。商鞅的流失不僅使魏國喪失了最佳的強大機會,還樹立了一個致命的威脅。

三、

孫臏孫臏,乃孫武之後,戰國名師鬼谷子高徒。出師之後由於才能被同窗龐涓嫉妒,而把他請到魏國監視,最後還捏造罪名砍掉了孫臏雙足,並在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沒想到齊國使者覺得他不同凡響把他偷偷載回齊國。然後孫臏在齊國因「田忌賽馬」一事被將軍田忌奉為上賓。

到公元前354年,魏國攻打趙國,次年趙使赴齊求援,孫臏獻策「圍魏救趙」,圍攻魏都大梁,又在桂陵之地埋伏痛擊龐涓,魏國損兵折將不計其數。公元前342年,魏國攻韓國。孫臏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又在馬陵設伏射死龐涓。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四、張儀張儀,戰國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戰國辯才雙雄之衣。他是土生土長的魏國人安邑人。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投奔魏國卻因為家貧而報國無門。輾轉來到秦國,後被秦惠文王賞識拜為相國。其後以其「連橫之策」伐交六國。

當時秦國被東方六國合兵圍攻函谷關。張儀用欺騙手段收服了楚國,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了。憑三寸之舌戲弄天下諸侯,變六國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為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打下基礎。

人才不僅是二十一世紀最珍貴的財富,放在任何時代都彌足珍貴。可是,魏國歷代國君不能尚賢用能,導致人才流失,最後導致的就是國家極弱,由戰國初期最強大的霸主國家淪為「朝秦暮楚」的笑柄。

讀者們,關於魏國變弱的原因,你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歡迎轉發收藏哦~

關鍵字: